新的可延展晶片可像刺青一樣依附於使用者的皮膚上,讓醫護人員透過無線網路監控照護患者的身體狀況。

圖片來源: 

Yei Hwan Jung and Juhwan Lee

由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工程教授馬振強所主導的一項有關可延展晶片的研究最近登上了知名的德國《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將細微的晶片以刺青的方式依附在皮膚上,就能讓醫護人員遠端偵測病患的身體狀況,免去纜線纏身之苦,並可望在未來的5G時代展現更多的穿戴式電子應用。

此一穿戴式電子專案整合了馬教授團隊在高頻與柔性電子上的研究成果,它的表面像是蛇紋,由兩層的金屬區塊組合而成,內部靈感來自電話的雙絞線,交織著兩條非常細小的功率傳輸線,這些金屬區塊得以讓傳輸線伸展而不影響效能,也有助於抵擋外部干擾,並能消除電流損耗。

目前坊間的可延展傳輸線的寬度最多可到0.64毫米,但此一研究創造了只有0.025毫米的可延展晶片,因此非常適用於依附在表皮上的各種電子系統。此一延展晶片運用的無線頻段介於0.3GHz到300GHz,落在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所使用的頻段範圍內。

部署在皮膚上的可延展性晶片看起來就像是暫時性的刺青,並允許醫護人員自遠端以無線網路監控病患的狀態,病患身上不必再穿載各種纜線,可大幅提昇舒適度。

除了生物醫藥上的應用之外,馬振強也期望穿戴式電子將成為一個可吸引大量新應用與能力的平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