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前,中國的聯想集團宣布,將以29億美元收購Google手中的摩托羅拉手機部門,其中包括6.6億美元現金、7.5億美元的聯想股票、剩下的15億美元則以三年期本票支付。

聯想的臺灣主要競爭者之一宏碁正陷入重整的困境之中,聯想此舉似乎更讓臺灣人五味雜陳──照說應該領先中國的臺灣資訊產業似乎不知何去何從,過去亦步亦趨跟隨臺灣腳步的中國業者,現在看起來則是昂首闊步,意氣風發。

就單一事件來說,我們其實也不用對此一事件過度解讀,或是對其未來投注太多的想像。Google都未必有能力可以讓摩托羅拉的手機起死回生,我們也沒有什麼依據說從未經營過手機市場的聯想就能有什麼回春妙藥。臺灣的明碁也曾買下西門子的手機部門,只不過最後是以慘賠百億元收場。

但是如果將聯想買下IBM個人電腦部門以降的重大策略性活動合而觀之,我們還是得承認,聯想要比臺灣多數的大型品牌或是代工電腦業者更具冒險精神與變身轉進的彈性。

臺灣的電子業曾經非常成功,但是這樣的成功,現在已有很大的一部分轉為包袱。過去的成功讓我們不敢偏離已被證實的勝利方程式太遠──修正可以,但是跳躍就太冒進了,特別是有前車之鑑告訴我們,跳躍者的下場都不是太好。所以臺灣廠商的主流策略,大體上就是品牌與製造的切割或是再重組,或是投靠這個陣營或是那個陣營之間的選擇。相對來說,聯想的包袱就輕了許多,我們說不太上來它一以貫之的致勝之道,它也就沒有什麼非延續不可的光榮傳統。

這並不是個對與錯、好與不好的問題。在有些情況之下,這些招數是很靈光的。如果過去我們熟悉的世界還能夠維繫,我們慣用的勝利方程式也就能夠繼續管用。但很明顯的,事實並非如此,不但後進國早已超越亦步亦趨的步伐,過去我們仰望、賴以維生的歐美日山頭要不是自己也土崩瓦解、掙扎求生,就是早已另謀出路,無暇他顧。

日前媒體報導,這兩年深陷營運困境的宏達電,考慮要將品牌與製造業務分割。此舉是臺灣業者熟悉的突圍之道,但是這樣的舉措如何能解決宏達電當下所面對的問題,我們並不清楚。

新的一年,對臺灣的資訊科技產業,仍是挑戰重重的一年。突圍不能再靠唯歐美品牌大廠是瞻,當然也就更不會是跟聯想採行一樣的策略,而是得走出自己的路來。

這會是怎麼樣一條道路,還有待我們共同去摸索。歌手羅大佑在1980年代有一首歌叫〈亞細亞的孤兒〉,隱喻的是臺灣在國際上孤立無援的政治處境。在我看來,臺灣當下在經濟上的處境,漸漸與當年臺灣在政治上位置有相仿之處。但是有孤絕之感未必是壞事,孤兒知道一切要靠自己才有生路,孤兒更知道任何關係的存在與建立都不是理所當然,臺灣在經濟上的依賴已經太久,我們可能已經都忘了這一點。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