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在公司裡面「黑」掉了,雖然會有點沮喪,不過應該不會影響到工作。可是如果自己與上級處不好,那可真的難熬。並不是只有表現不佳的同仁會有這種壓力,表現越好的同仁,更有著「功臣難當」的問題。有個念歷史系的朋友就曾經說過:「宰相有高達70%是下場淒涼的。」這數字是否真實可能還需要調查,可是很明顯的地方在於,功勞再高都沒關係,但是不能「震」主。

聽說美國前財務部長鮑爾森,擅長跟美國總統以及高官們打交道,有人問有沒有什麼秘訣?鮑爾森說:「如何與老闆打好交道的秘訣在於──無論你多聰明,主意很多,但是要只提建議,不做決策。」這聽起來很官僚,不過我們再聽聽看員工怎樣說賈伯斯的:「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提議,賈伯斯常常不是當場否決就是不怎麼在乎,然後過一兩個星期跑來說他想到一個好主意──通常就是上次你跟他講的那一個idea的賈伯斯版。」老闆喜歡出主意,也想掌握決策權,所以不管我們再聰明,似乎學習鮑爾森的作法比較妥當,工作要做得好,同時也要掌握到「管理上司」的技巧。

我們上頭會有上司,自己也有可能同時是別人的上司,如果我們沒有做好上司管理,自己黑了不算,也會連累到部屬,所以管理好上司不是為了自己升官,而是為了底下人的未來。很多人總是以為與上司維持好的溝通關係,甚至強烈的信任關係是多餘的。可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組織的利益與團隊的精神優先,我們不能只是把老闆交代的事情做好,我們還需要主動積極滿足老闆對於資訊與信任的需求。主動回報進度、要求資源、請求幫助,甚至主動提議提案,至於進讒言就不算在此列。管理好自己的上司,與管理好部屬同等重要,一方面是我們與部屬之間有一榮俱榮,一黑俱黑的關係,所以我們要為了底下人而與上司打好交道;另一方面,就個人專業與正確的態度,跟老闆維持良好的溝通關係才能顯示自己在精神方面的成熟度。

「我有跟老闆溝通啊!我跟老闆說,我們IT部門很辛苦,有很多作業都需要手動進行,所以常常加班,有些人忙到晚飯都沒吃……。」小李哭訴道:「可是老闆就回我一句──我不是來聽你抱怨的!」後來又遇到另外一個情況,小A向他的老闆反映:「同仁們目前花費超過一半的精力與時間在與後勤部門溝通,很沒有效率。」結果也遭到老闆冷冷地回一句:「我沒有時間聽你抱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鮑爾森在擔任美國財政部長之前,是高盛的CEO,在華爾街也算是高高在上的人物,為什麼換了工作馬上能調適過來呢?「因為他有兩個老闆,小的老闆是總統與高官,大的那個老闆是理念」,告訴我鮑爾森故事的朋友這樣解釋。小A與小李,跟老闆溝通的時候並不是在溝通事情,雖然在陳述事實,但是缺乏身為部屬與幕僚該有的「參謀」作用。小李的老闆心理可能會想:「你應該做好預算,申請經費買設備或外包程式來解決工作效率的問題,而不是告訴我你們在做沒效率的事!我該怎樣回答?鼓勵嗎?不會是需要安慰吧?」同樣的,小A的老闆會想說:「你這樣講雖然是事實,但是我要怎樣幫你?是不是應該做個列表把拖累效率的地方指出來,這樣我才能幫上忙,不是嗎?」

所以,跟老闆溝通要具體也要言之有物,我們要幫團隊找出解決方法,或者與部屬討論,整理出重點,請老闆幫忙,而不是向上面報告我們沒做好,還帶著博取同情的想法,難免會被K一頓。而且,不見得向老闆報告就一定要堅持非得照我們的方式進行不可,只要意見能對組織產生好處,或者刺激老闆想出他自己的作法,我們還是可以享受其中的參與感。做好簡單的前置作業,向老闆請求協助,也是一種好的溝通,這樣可以讓上司知道狀況,如果都不向上司尋求幫忙,固然是很好,但也有可能讓上司誤判問題的難易程度,導致自己與團隊明明很努力,可是老闆還是覺得「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

鮑爾森告訴我們的不是去諂媚與討好老闆及高階主管,自己做老闆能與部屬良好溝通,幫別人打天下能夠盡心盡力,這需要一種主動積極的態度,提供完整的資訊讓老闆去「作決策」。把問題丟給上司與老闆不是一個好作法,我們可以闡述問題,簡要說明打算如何處理,請老闆給予建議與裁示。當我們以為老闆要我們「揣摩上意」時,是不是我們之前先要老闆「猜猜看我要什麼」?

人生最大的投資是找對老闆,我們得要看好自己的重大投資才行,建立起跟老闆之間良性的溝通與互動,專業的參謀與決策,少一點哀怨與博取同情,才不會累個半死還來一頓白眼。老闆手上有資源與人脈,我們則想要實現理想也需要舞臺,所以別認為功勞高所以老闆很信任,就少了「鮑爾森的精神」,越是想要把事情做好,越要了解跟上司與高層打交道的微妙。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