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電信與媒體產業匯流的趨勢如此顯而易見,對於過去各自獨立運作的業者來說,該做的事倒也不難判斷:過去一二十年來,我們看到資訊業者努力讓電腦/網路也能看電視和講電話,電信業者希望讓手機也能上網和看電視,電視業者則是開發同時也能上網和講電話的有線電視系統。

這三個領域在不同國家的發展進程各有不同,但是在臺灣毫無疑問,表現最差的是有線電視業者,電信業者次之,最有活力、最能開創新局的則是資訊業者。而這樣的表現上的落差,正好與這三個產業的壟斷與法律保障程度呈反比。

對於資訊業者來說,他們沒有選擇不奮勇向前的權力,因為他們的競爭者來自全球各地、來自各行各業,不進步就是只有被淘汰的份。但是對於電視與電信業者來說,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創新的兩難」,跨入其他領域只是「附加價值」的開發,不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但是這種求生存的戰鬥力一旦放到跨業競爭的規格來看,就會展現出天天出鞘時時磨練的寶劍,以及放著不動以致快生鏽的鐵盾之間的巨大落差。原本就供應看也看不完的影音短片的YouTube日前宣布,將提供一百個原創的影視頻道正式和傳統的電視臺打對臺;這幾年在(平板)電腦、音樂、行動電話等領域攻無不克的蘋果,在現有的業務領域漸趨飽和之後,轉向電視領域也不會是一項令人意外的策略發展。寶劍攻鏽盾,高下立即可判。

但是我們經常忽略了,和電視產業的資本密集所導致的壟斷相比,資訊產業的科技壟斷可能更為幽微、更為綿密,因而也就更不容易為我們所察覺。比方說,學者最關心的言論自由與多樣化問題,雖然Google曾以不做邪惡之事退出中國市場,但是Google邪惡與否,並不僅限於配合中國審查制度這樣表面性的範圍。

每次我們向Google扣問一個關鍵字,我們是否曾質問,Google究竟是給了我們什麼樣的答案?我們能夠因為答案如巨浪排山倒海而來就感到滿意嗎?過去我們相信新聞,不相信廣告,但是Google不是早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之一嗎?傳統的媒體是一種對訊息的過濾機制,我們對於任何一種過濾機制都不能輕言信賴,必須讓不同的觀點多方呈現,讓真理越辯越明,這是為何我們必須追求言論的多樣性最根本的原因。但是Google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訊息過濾機構,我們對於訊息究竟是如何被過濾的所知有限(多半聽的是Google的官方說法),Google為惡與否靠的是Google的「自律」,我們對它毫無監督制衡的辦法。更重要的是,我們對這一點毫無警覺。

沖垮資本壟斷高牆的,往往不是另外一個更大的資本壟斷,而是另外一個全新世代的科技主宰力。就像電信產業,臺灣那幾家行動電話業者的最大競爭威脅未必來自於彼此,而是網路上不斷滋生蔓延的新興通話模式。臺灣傳播學界的學者一向對於電視產業的資本壟斷高度關注,可怪的是,他們卻對Google這一類的資訊業者的科技壟斷不置一詞,但是在事實上後者對於他們所關心的言論自由與傳播多樣性可能是更大的威脅。電視不死,只是可能會在資訊業者的進逼圍攻之下,逐步被邊緣化,而只把眼光放在電視的資本壟斷的學者的風險則是在於,跟著電視一起被邊緣化。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