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可以說是一種想要讓客戶自己從皮包裡面掏錢的行為,這裡面有很複雜的人性因素:一個人幫自己買東西,或者幫家人,幫朋友,甚至幫公司買都有不同的考量。現代的資本主義,也是從「人都是自私利己」的假設為出發點所引申出來的。不過很奇怪的是,很少教科書談人性,因為「缺乏科學論述」來證明或量化。但是當一個人在事業上很成功時,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發現,他們對於人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只是對於客戶,也了解自己的團隊。曾經有很多長輩告訴我們,要在社會上混出名堂,最好先熟讀《厚黑學》這本書。

人性是這樣的,不談錢,不談利益,都會是好朋友好兄弟,但是牽涉到了錢,就有可能跟你拼命。為了讓生意長久,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最好先把利益分配清楚,信用維持住,這樣子可以有一輩子的好兄弟。不過很可惜,我們之中大多數的人「不好意思」開口分配利益,我自己就有很多次這種經驗,到後來不但賠了錢,還失去了朋友。了解人性到能活用人性,是有一段距離的。

秦朝的李斯忌妒同學韓非,於是將他活活害死,這顯示的是另外一種人性,為了要維護自己的地盤,必須要狠心排除異己。我記得年輕時,有個技術難題一直不容易解,於是老闆找了其他高手來幫忙,那時候我心裡想的不是要怎樣跟這個請來的和尚合作,而是要怎樣除掉他,因為他侵犯到我的「升遷」,還有我在這個企業的地盤了!於是我就減少給予對方的資源,最後問題仍然沒解決,但是我的心頭大患去除了,至少我保住位置,反正問題沒解決也死不了人。後來,當我也成了顧問要進入別人地盤,遭遇到排斥時,才想起當年的我就是這副德行!該怎樣解除對方心防完成案子?於是我決定拉長時間,先交朋友,等到可以談利益分配時,再來表明其實我只是想完成任務,做完就走,功勞歸對方,後來事情也迎刃而解。

市場M型化不是沒有原因的,高端的產品買的是炫燿,低端的產品買的是實用,各自滿足各自的人性需求。不過這中間沒有改變的是,人都是討厭複雜的,只有簡單的事物才有可能持續受到喜愛,否則使用者很快就會厭煩。我們常常會認為使用者需要很多功能,所以把一大堆功能放上去,事實上使用者可能只需要這些全部的20%不到,於是Windows設計了「進階功能」的按鈕,將剩下80%複雜的事情留給MIS這些專業人員。如果全部功能都開放出來沒有分基礎與進階,Windows不會有今天的地位。

人與人之間是很難有信任的,不過很奇怪的是,我們會自然而然相信專家,相信社會地位、知名度比較高以及形象正面的人,於是有影星代言的產品就是比較暢銷。但是回到生意面,兩個人要做成一筆交易,簡單的從保險,複雜的到公司之間的交易,都需要先了解對方,一再驗證對方的可靠度、真實性與信用,然後才進行一次測試性的交易,之後才會陸續提高交易規模。很多老業務都會說:80%的生意來自於20%的老客戶,當我們把信用交易的通路建立之後,從這上面可以源源不絕地獲得利益。有個超級業務員朋友就說,做了朋友,就一定會有生意;不做朋友,什麼都沒有。因此,不管廣告、行銷,都是為了要取得「信任」這把鑰匙。

趨避風險與厭惡損失,是每個人都有的觀念,越成功的經營者,在這兩件事情上的保守幅度更是明顯。不過創業家就不是這樣子,對於這兩點自有其考量,並非全然保守也非全然樂觀。也就因此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個性來看他們適合的角色,該是在企業中擔任「叼肉的狼」還是「咬人的狗」。但是利益是可以扭曲掉人性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以讓忠誠的人背叛,也可以讓敵人變成朋友。「利益的門檻」成了一項策略的工具,可以用來瓦解別人的團隊,也可以用來讓自己團隊勇往直前。

「從眾」是人性,「想要與別人不同」也是人性。有個笑話說,淘金者死後到了天堂,但是天堂已經被占滿,於是他靈機一動,大喊:「地獄裡發現黃金了!」天堂裡的人聽到之後,全部都跑去地獄。後來這個淘金者想了想,決定還是去地獄,因為大家都去了,說不定真的有黃金!從眾的心理有一個「說不準」的成分存在,怕自己分不到一杯羹。不過就個人想要展現自己的角度來說,與眾不同又是一種每個人都想要做的事情。

其實生意的本質,就是發掘並且利用人性,例如人性好逸惡勞,於是就有很多讓人方便的電子產品,即使只是減少人們一兩個動作,也還是很暢銷。周到的服務,也是循著人性來設計的;大幅的利潤分配,更是用來激勵協力廠商行動的方法。當我們遇到困難繞不出去,或者想不出競爭策略,甚至團隊面臨分崩離析的時候,試著從人性的角度來思考,或者把自己想像成自私利己的人,這樣的人會怎麼想?怎麼做?對什麼感興趣?──人性,會是一把開啟所有答案的鑰匙。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