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最為人稱道的特性之一,是它的互動性。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像、需求、節奏、作息……,來使用媒體。

網路媒體具備這樣的優勢,當然是無可否認的。但是另外一件事往往也跟著被視為理所當然,我就不是那麼確定了:使用者,或是視聽眾,真的那麼想要或需要「互動」嗎?

一、二十年前,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就已開始研究所謂的「互動電影」,從說故事的方法到支援的技術通通都涵蓋。這麼些年過去了,3D電影一部一部屢創票房佳績,我們倒是還沒看過任何一部互動電影或是電視在市場上獲得廣泛的成功。

這當然不是技術性問題。現在只要稍具互動程式寫作技巧的大學畢業生,都可以輕易製作出一部有模有樣的互動影片來。而是一個大家明明都眼見,卻不是那麼願意承認的問題:觀眾沒有真的那麼想要互動。

我們如果上了一整天的班,身心已經疲憊不堪,下班後好不容易擠出時間去看場電影的上班族,你是想攤在電影院的座椅上,等著看電影導演端什麼菜來取悅你,還是你喜歡全神貫注盯著螢幕看,以便最後結局的時候,可以按下座位把手上的按鍵,選擇你自己想要的故事結局?什麼樣的觀眾當然都有,但是電影的發展方向與票房已經告訴我們,多數觀眾要的電影是前者。

平面媒體提供資訊的功能被電視大量取代,電子媒體多重感官刺激的特性固然功不可沒,電視只要求觀眾低涉入、不用耗費太大的心神也能得到一些訊息的特質,同樣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

我們身邊一定有為數不少的一群人(特別是老人家),電視鎮日開機無一刻停歇,但是你若仔細觀察其看電視之行為,大概也無一刻真正是端坐電視機前的。電視有時像是一種背景音效,既有助眠效果又能幫助消化,但是在關鍵時刻,在你半夢半醒之間,它也能突然電光石火地塞給你一則驚天動地的大新聞。

這其實是電視經常被忽略的一項重要功能:提供人們一個悠遊其中卻不自覺的「電視流」,宛如坐在一艘悠悠晃晃於大河中航行的小船當中,水波不興時讓人昏昏欲睡,但是大浪來襲卻也絕不吝於讓人驚醒。看電視的人非常被動,不花力氣,卻在其中感覺非常自在。古老的媒體收音機,在很多情境下其實也提供類似的功能。

那些過度強調網路的互動、可選擇性的科技樂觀者,科技的發展方向往往不像他們所預期的那樣,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很少將使用者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的情境與方式納入考量。最近Google TV、Apple TV等網路電視的發展頗受矚目,但是如果我們持續忽略了人們為何看電視、以及是怎麼看電視的,那麼我們就將持續面對和互動電影的發展相同的疑問:為何觀眾不想取得主動權?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