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在過去一二十年間,正在快速地連結成一個巨大的、單一的、幾乎是沒有疆界的網絡。這個網絡,在過去,串連起各自獨立不相干的網路系統,後來逐步轉變為一個網網相連,我們目前已很熟悉的網際網路。網網相連之前,網路多半用在專業用途,像是軍事、學術、電腦駭客之間的溝通聯繫與資料傳輸。只有在網路突破了既定的疆界之後,才對人類社會乃至整個文明產生如此劇烈的影響。

但是這樣的網網相連,還在嬰兒階段。資訊、電信、媒體網絡還正要演化成一個更大的網路,未來電冰箱、飛機、汽車、手錶……這些我們覺得可能或不可能的東西,也都會連上這個單一、巨大、無所不包的網路,實體和虛擬的世界,都會連結在這個網路之上。

從歷史經驗來看,開放性格不夠,不能夠連結上這個巨大網路的資訊系統,都是注定要失敗。微軟是這樣,前些年還很紅的地圖日記是這樣,甚至連蘋果都有這個危機。他們這些公司當然也都宣稱他們是可以「連結」的,但是骨子裡,他們的開放性格還是偏低的。

我上面所說的概念,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已經是常識,甚至是老生常談了,但是現在很多企業試圖要開發的各種資訊系統(特別是那些宣稱要找到社群成員的資訊系統或平臺),封閉性格依舊很高,不管它的功能有多完備、強大,只要開放性格不足,都是它很難成功的根本原因。

封閉的小系統很難生存,因為資訊就像水,會往最自由的地方去,人是群居的動物,會往人最多的地方,這是網路的網路效益;封閉的小系統很難生存,因為人們的使用習慣已經被制訂規格的大廠養壞、慣壞了,對於小系統的獨特性、差異性、偏僻性沒有耐心了;封閉性的小系統很難生存,因為網路與平臺資訊系統業者越成功,它系統演化進步的速度就越快,餵養它的使用者的能力就越強,和孤孤單單的小系統的差距就會越離越遠。
我們這個時代的資訊系統開發必須有一個全新的思維:我們不是要和這個巨大的網絡競爭、對抗,而是要想辦法將我們希望達成的事,鑲嵌到這個更大的網路之中,它可以跟著一起長大、一起演化。有許多企業資訊或行銷部門的人會抱怨,公司開發出來的軟體、平臺沒人用,於是他們花費很大的力氣,包括大作廣告行銷預算或是制訂公司的獎懲規定,但是效果依然非常有限,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根本的原因是在於,他們是在對抗世界要連網、資訊要自由這個不可逆的洪流。

《紫牛》的作者賽斯高汀說,你要打造一個部落(tribe),你需要的不是創造群眾,而是找到他們、領導他們,因為群眾原本就在那裡了,就好像披頭四沒有創造青少年,披頭四只是領導他們。資訊系統的建置也是一樣的,人潮與系統功能都在那個巨大的網路裡了,我們只是去把它引導到我們要的方向。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