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都飯店的總裁嚴長壽日前在一場演講中呼籲,要年輕人別再盲目追求高學歷,很多有成就的人,像王偉忠、郭子乾等等,他們的成就,不一定是靠讀書讀來的。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要回到是不是能找到熱忱與初心。嚴長壽說,「不知道自己優勢,茫然用學歷來比賽,那挫折感一定會很高,不應由這樣單一的方向決定未來。」

嚴總裁的觀點,我非常贊同。我自己在學校裡教書,眼見很多學生在學校裡浪擲了青春,也覺得是非常可惜的事。但是嚴總裁未曾言明的是,為何臺灣的年輕人會迷信高學歷,即使數據統計告訴你,學歷能為你加值的越來越有限,仍然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是非得弄一個博碩士學位不可,即使他對唸書作研究一點興趣也沒有?我們得試圖弄清楚這背後根本的原因,才有可能破解年輕人一味追求學歷的迷思。

一般我們總認為,華人看重學歷,是受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儒家觀念影響。這當然沒錯,但是在我看來,這只是遠因,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有很多因素在逼促著年輕人追逐學歷。而這當中最關鍵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對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來說,考慮一下繼續升學與就業間的利弊得失,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如果我們的社會機會處處、遍地黃金,要這些年輕人耐得住性子,抵抗花花世界的誘惑,花個幾年時間去拿個碩博士學位,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他真的喜歡這件事。但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是,職場一職難求,就算求得了,薪水也不高、看不到工作的前景在哪兒。我想這是現在年輕人普遍的心聲。

得個高學歷也未必有多大用處,多數學子心中其實是明白的,但是求取學歷這件事至少路徑是清楚的,經過三兩年的努力,你的成果是可以預期的。

高學歷可能真的幫不了你什麼,但是從來也沒人能跟你保證,同樣的時間投入職場,就一定能打下成功的基礎。相反的,你可能面對的是對未來的更大不確定感。學歷帶給你的,是一種「別人有我也有」的安全感,至少我是站在同樣的基礎上與其他人競爭的。我們通常不會去想,書念多了,搞不好正是你軟弱了,膽子變小了,是使你對人生的選擇變得狹隘的根本原因,所以你並不是「至少站在同樣的基礎之上」。

學歷是一種簡單清楚的「成就指標」。工作經歷當然也很重要,但是卻很難簡單清楚衡量──我在某一個行業三年的資歷,對我的未來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活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人人都需要一點確定的安全感,而學歷正是很能提高這種安全感的一樣東西。

現在的學生,他們其實面對一項艱困的兩難處境:學歷可能不怎麼管用,但是人人都有的東西,你需不需要有?當一個工作,有數百人應徵,八九成都是碩博士學位,這當中又有很多同時兼具豐富工作經驗的,你要如何能說服你自己(先不管能不能說服別人),光靠經歷與能力,你就能在這樣的競賽中勝出?

我們的社會,必須讓年輕人看到希望,讓他們有面對未來的勇氣,然後才能談得上打破高學歷的迷思。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