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紐約時報》有一則新聞相當有趣,大意是說,iPhone上的應用軟體數量爆衝,已達近15萬種,但是每個人平均只用五到十種。這種狀況已造成使用者內心深切的焦慮,怕自己成為同儕團體中的資訊落後者。

其實不光是iPhone,各個領域的資訊與娛樂等比級數地快速增加,從電視、網站、遊戲、電子書到手機應用軟體,無一不是在「壓迫」我們,必須時時刻刻作出選擇,而這決策量之大,讓我們感到焦慮與疲憊。

這事豈不怪哉?行銷學教科書不是告訴我們,消費者喜歡擁有主權(autonomy),希望自己做出決定,這樣他們就會幸福快樂的嘛?美國斯沃斯摩爾(Swarthmore)大學的教授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幾年前的著作<只想買條牛仔褲——選擇的弔詭>,就曾經試圖為這個問題提出解答。

史瓦茲指出,人在沒有選擇餘地的時候,生活幾乎令人無法忍受;當可以選擇的數量逐漸增加,就如同現在的消費文化一樣,因為消費者的控制力與自主權提高了,的確會為消費者帶來愉悅與快感。但是如果可選擇的項目如脫韁野馬般地暴增,負面效應就會開始隨之而來,而且可選擇的項目越多,負面效應也就越大,直到我們無力承擔這龐大的代價為止。甚至,憂鬱症的越趨普及,和選擇的無止境增加也不無關係!

史瓦茲認為,這當中最大的關鍵在於,我們錯把「自由的提升」與「選擇的增加」劃上等號。因此,解決之道是,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善用自由,為真正重要的事做出正確的選擇。在此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不再為許多無足輕重的事情掛心,解除心理沈重的負擔。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史瓦茲提供的建議包括了:

1. 略加限制選擇的自由,而不總是反抗種種限制,反而會過得更好;

2. 試著接受已經「夠好」(good enough)的選擇,而不是事事追求「最好」的,你的日子會更好過;

3. 對於你自己的選擇的結果,要降低過高的期待,你會過得更好;

4. 如果你做的選擇不可逆(也就是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你會感覺良好一些;

5. 不要花太多心思在他人的舉止與反應上,你會快樂一些。

事實上,面對選擇過多的世界,不光是消費者要做出對應調整,廠商也是。我的一位從事線上遊戲開發的友人告訴我,十年前,遊戲只要是免費的,必然大受市場歡迎,唯一的困難只是如何找出足以獲利的營運模式。但是現在,免費不但不是「吸金」的保證,就連「吸睛」都要煞費苦心才能有一點點成績。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消費者選擇過多,他們不再輕易投資的,不光是他們的金錢,也包括他們的時間與注意力(要在一項線上遊戲練出一點功力,以便在遊戲對戰中勝出,要耗費多少不眠不休的夜晚?)。怎麼樣讓消費者覺得這樣的選擇與投資是正確的,不會讓他們的心中感到焦慮,或許也是廠商未來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很重要的課題。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