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大的部落格網站無名小站,自從去年被雅虎購併之後,使用者反彈不滿的聲浪幾乎就沒有停歇過。最近的一次,可能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是雅虎與無名出於整併的需要,要求所有使用者必須重新認證,如果原註冊電子郵件無法使用,就得提供雙證件採取人工認證。

認證事件其實只是一個引爆點,無名小站的一舉一動開始被放大檢驗,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使用者心頭存在著無法抹去的背叛感──「我們曾經那樣情義相挺,相信你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沒想到你終究是為了錢而背叛我們,有機會我們當然要給你一點顏色瞧瞧。」

「背叛」要能夠成立,前提是過去曾經承諾的,現在卻已經不是那麼一回事。對於無名小站來說,他們過去的承諾,是使用者相信無名小站代表年輕人的夢想、非營利的社群色彩、以及本土少數經營成功的Web 2.0典範。現在的無名小站,在部分使用者心目中(特別是早期的無名使用者,這些人可以合理推論為科技的早期使用者和狂熱者),變成唯利是圖、公事公辦(沒有溫暖,還叫什麼社群?)、甚至只是洋人買辦的一個「領導品牌」而已。

在我看來,無名小站的過去,和一般商業公司實在沒有什麼不同,現在的無名小站,也就沒有必要承擔那麼大的「背叛」罪名。在學學生創辦網路企業並非罕見個案,Google的兩位創辦人在有了Google的概念雛形之際,仍是史丹佛大學博士班的學生,更早則還有雅虎的楊致遠、網景的創辦人Marc Andreessen、Napster的創辦人Shawn Fanning。他們創業動機同樣來自對科技的狂熱或是想要改變世界的熱情,他們創業的過程也同樣使用了許多學校這類「非營利組織」的資源。

但是,如果我們說這些學生企業家在創業之初,因為他們的學生身分,所以其創業動機就沒有所謂商業或是獲利考量的話,這想法恐怕是過度天真了。

這就好比超級星光大道的幾位參賽者,在參與比賽的當下也都還是學生身分,他們的歌聲能感動臺灣那麼多人心,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因為他們那未多加修飾的純樸、不免有點笨拙的簡單,但是,他們在參賽之初難道沒有想過,有一天要成為大明星、開收費的演唱會、賺大把的代言費用?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還沒」商業化跟「不想」商業化並不相同。無可否認,網路史上存在著許多位發明Linux的托瓦茲、發明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伯納李,這類理想之士有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他們相信改變世界是件比累積個人財富更有意義的事情,網際網路未曾中斷的知識開放與未曾熄滅的草根民主香火,和他們的努力息息相關。

但是,另一方面,有更多的網路經營者,他們沒有(或尚未)將網站商業化,只不過是因為還找不到適當的獲利模式或是創業的資源,而不是他們的價值觀讓他們「維持」非營利的理想。

這樣的理想如果不曾存在,又何來「失去」或「背叛」?如果我們不能認清這一點,繼續把鄉愁寄託在所有商業化網站的美好過去,我也只能說,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