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台所製作的二二八記錄片畫面作假,移花接木國共內戰期間的上海畫面,卻還辯稱並未在畫面上打出「二二八事件畫面」的字樣,就表示畫面內容不見得全跟二二八事件有關云云。這種說法要是能夠成立,那所有的電影、電視劇從頭到尾豈不都要打上片名,才能確保所有的片段都跟該片有關?

從腳尾飯事件、瀝青鴨事件到現在的二二八記錄片事件,這些全然捏造的新聞,受害最深的是事件相關的當事人,長遠來看,對於新聞媒體的可信度與公信力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現在的電視新聞,有一種「語意模糊式」的策略,投機地遊走在詞彙間灰色地帶,這樣的新聞你不容易指控他在說謊,看起來似乎也不像公然作假的新聞那樣嚴重,但是在我看來,這一類新聞對我們社會的負面效益恐怕還大於作假的新聞。

我們常見的一種電視新聞標題是這樣的:「七年級生辣妹網拍賣衣服,每年收入上千萬」。這一類的新聞在各大新聞頻道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小人物也能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一片天,是多麼振奮人心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你仔細看新聞內容,再作一點小小的追蹤調查,你就會發現玄機所在──「年收入」上千萬,實則指的是「營收」上千萬,而不是「獲利」或是「收入」上千萬。營收千萬和獲利千萬自然是有極大的差別,以網拍的競爭之激烈,產品的毛利率通常不會太高,如果還要養兩三個員工,營收千萬都未必會是一項賺錢的生意。

這樣的新聞並非特例。房地產的景氣稍有復甦,電視新聞就忙著報導紅牌房屋仲介年終獎金35個月—這種報導當然是沒有常識的說法,房屋仲介平時的主要收入就是靠售屋佣金或是獎金,仲介業者再怎麼慷慨,也不會在年底再發放一次如此高額的獎金;科技產業持續發燒,電視新聞毫不猶豫就說某某科技新貴「年薪」千萬(常常只是公司裡的中階經理人),但是那樣等級的新貴在一家科技公司裡可能有數百人,若是這樣的新貴年薪千萬,光是發薪水給這些新貴就足以拖垮這家公司。我們可以合理推斷,他們所謂的科技新貴,確乎在景氣大好的時候有可能年收入千萬(薪資加股票分紅,以及其他種種收入),但是「年收入」千萬,並不等同於「年薪」千萬,你得在對的時機,進了對的公司,有了還算不錯的職位,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你真要去指控這些電視臺「作假」,他們大概也會給你一個和陳雅琳一樣振振有詞的辯解。

電視臺要混淆「營收」與「收入」、「佣金」與「年終獎金」、或是「年薪」與「年收入」的原因也不難理解—誇大數字,藉以吸引觀眾的目光。連作假都毫無反省之心的電視臺,大概會認為這只是無傷大雅的小小扭曲,和公然作弊相比,觀眾或許也比較不那麼計較電視臺的誇大、澎風。

但是這樣長期澎風成習的媒體,卻讓我們得到一幅嚴重失真的社會圖像。它可能會錯誤地引導社會資源,讓人以為架個網站輕鬆獲利千萬不難;它可能會讓剛進社會不久的年輕人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以為進了科技產業就上了天堂;它也可能會讓人輕信,房地產景氣熱絡到買賣房子就像買賣西瓜一樣容易,率爾進場購屋。

作假、說謊的電視新聞我們當然要加以譴責,但是為數更為龐大、影響更為深遠的澎風、扭曲型電視新聞,我們其實更要小心防範,它正在慢性毒害我們,只是我們並沒有察覺。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