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虛擬化的應用目前仍處在萌芽階段,技術發展也還有進步空間,所以有些人對這項應用並不了解,甚至產生迷思或誤解。針對這些現象,我們也特別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問題,協助你評估導入桌面虛擬化的可行性。

問題1:桌面虛擬化可大幅降低硬體投資成本?

由於伺服器虛擬化已廣為人知而且有這些優點,因此有不少人聽說,桌面虛擬化也同樣具備減少建置實體機器、提高設備工作效率等特點,並可以因此節省硬體建置成本。但事實上,桌面虛擬化初期導入成本並不低,反而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硬體設備投資。

相較於一般架構,桌面虛擬化同樣也需要為每位使用者配發一臺個人電腦(或精簡型電腦),然而即使是使用精簡型電腦,每一臺的價格也在1到2萬元之間,與目前市面上常見的Intel Core 2 Duo雙核心,甚至是AMD Phenom四核心電腦的價格差異不大。不僅如此,企業也必須針對虛擬化服務,建置負責管理虛擬機器映像檔的專屬伺服器,再購買軟體授權,所以採用這樣的解決方案,或許初期的軟硬體投資成本會比使用個人電腦更高。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精簡型電腦的結構簡單、體積小,所以故障率遠比一般個人電腦低,而且耗電量最高僅約50瓦(一般工作狀態約15瓦),即使再加上伺服器耗電,相較於滿載狀態耗電量經常超過100瓦的個人電腦,長期使用下,虛擬化架構仍可以大幅減少後續的維修與電費支出。

問題2:桌面虛擬化和原生作業系統的工作原理不同,使用者習慣需要跟著改變嗎?

對於應用程式虛擬化的使用者來說,由於檔案開啟的方式和原本有些不同,所以可能會因存檔路徑或操作行為的改變,導致在系統導入初期的不適應。

但桌面虛擬化卻不容易產生同樣的問題,因為在這種架構下,雖然呈現在使用者眼前的是虛擬桌面,但無論是介面或操作方式,都和原生的作業系統完全相同,除了性能有可能變慢之外,如果IT人員沒有主動告知,員工其實很難查覺目前正在虛擬環境下工作,當然也不需要改變使用習慣。

然而,目前的虛擬化技術仍然有一些限制,像是對於顯示卡的支援性較差,以及對特定應用程式的相容性問題等,這將造成使用者如果需要高效能的運算資源(特別是3D繪圖能力),或是使用某些無法安裝在虛擬環境的軟體(例如虛擬光碟)時較為不便,這些都需要在導入桌面虛擬化前,就先調整架構和部署才能解決。

使用VDI架構的桌面虛擬化解決方案,可在使用者電腦呈現與原生作業系統完全相同的畫面,使用和操作方式也沒有差異,卻可達到個人化檔案、桌面或資料集中存放與管理的目的。

問題3:員工都使用同樣的虛擬桌面映像檔,所以只要付一份軟體授權費?

以微軟的授權費計價方式來說,需分為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2部分。在使用旗艦版或企業版作業系統,並已經購買軟體保證(SA)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得到4個免費的作業系統使用權,但安裝到5套以上時則需另外付費,而授權費的計算方式是依照實際安裝數,亦即安裝在實體電腦上時是依臺數計算,虛擬機器則是以映像檔數量計算。換句話說,如果10位員工都使用單一映像檔,那每位使用者均需要購買Windows Virtual Enterprise Centralized Desktop 使用權或 Windows Virtual Enterprise Centralized Desktop for Software Assurance 使用權。

微軟最新作業系統Windows 7專屬的XP Mode,則有不同的授權方式。Windows 7的專業版、企業版和旗艦版內,都已經包含一個Windows XP的授權序號,使用者在安裝XP Mode的虛擬磁碟(VHD格式)時,就會自動套用授權序號,無需另外購買,但如果是在Virtual PC內安裝Windows其他版本的作業系統,就必須按照前述的方式收費。至於Red Hat Linux的授權方式,則是允許使用者在虛擬機器中免費安裝Red Hat作業系統。

但如果是應用程式(例如Office),則是依使用裝置來計算,例如公司有30位員工透過桌面虛擬化來使用Office,那無論Office是安裝在原生作業系統、不同的虛擬機器映像檔,或是使用同一個映像檔,企業都必須支付30人份的Office授權費。

【相關報導請參考「用桌面虛擬化終結個人電腦管理亂象」】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