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資料處第四科科長楊秀一表示:「在巨量資料的領域,絕對不可能是單一產品或單一平臺就能解決所有需求,企業必須從資料生命週期的角度來評估。」

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帶動了行動上網的風潮,中華電信估計2013年非語音業務的營收比重,將會超過語音業務。這種轉變已經是一個全球的趨勢,而非只是中華電信所面臨的特殊情況。為了掌握用戶的使用經驗與應用趨勢,電信業者依據客戶特性分群,分析用戶的網路使用行為,了解客戶的經驗感受,主要就是希望藉此作為優化網路服務品質的依據,並且提升客戶忠誠度以及營收貢獻度。

中華電信資料處第四科科長楊秀一表示,以往電信業的投資,著重於語音業務及其相關設備,然而,智慧型手機與社群網路應用普及,卻導致電信業的用戶使用行為轉向,為了預防客戶流失,各個電信業者都在做各種層面的調整。

1年多前,中華電信開始投入Hadoop的研究,開發了一個專門用來分析非結構化資料的巨量資料運算平臺,嘗試在資料進到資料倉儲系統前,先做初步的資料分析與處理,進而減少資料倉儲的資料量。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後,中華電信認為Hadoop分散運算的特性,確實有助縮短巨量資料的運算時間,不過,中華電信還在評估是否需要部署Hadoop。

楊秀一強調,Hadoop平臺絕對不可能替代既有的資料倉儲,因為Hadoop與資料倉儲的應用特性並不同,所擅長處理的資料類型也不同。因此,中華電信必須先釐清所要分析的資料以及資料應用方向,才能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既有資料分析平臺。

過去,中華電信的巨量資料處理,主要是依賴資料倉儲來做營運面的分析,例如:消費記錄。但現在所談的巨量資料,會更著重在服務面與預測性,例如:客戶價值區隔的分析結果,可以讓網路頻段規畫與設備投資,聚焦於營收貢獻度高的族群等。

除此之外,電信業者也非常關注Social Network的巨量資料分析,因為目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每天利用手機上網的時間是25分鐘,在社群媒體停留的時間為17.5分鐘,是名列前茅的熱門應用。電信業希望藉由巨量資料分析,找出既有用戶、潛在用戶與社群影響力的關連性。

楊秀一認為,巨量資料雖然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但是,能否產生新的價值構面,不僅是中華電信目前所要突破的關卡,同時也是巨量資料應用的挑戰,否則只是又買了一些新的設備,然後儲存了一些沒有分析價值的資料。

尤其各種應用發達的情況下,資料量的成長實在太快,一般人的電子郵件都可以產生5~6GB的資料,是否所有資料都有需要分析的價值,必須先了解這些資料對營運會造成的影響,再來決定是不是要儲存或是分析。


相關報導請參考「巨量資料在臺灣」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