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App成功案例|由左至右分別為:國泰產險 行車御守、國泰世華 行動銀行、南山人壽 New Touch

拜iPhone、iPad、Android 之賜,現在新一代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App,可說是紅透半邊天。最近兩起令人跌破眼鏡的App併購案,更是讓App的聲勢如日中天。

Draw Something,一個我畫你猜的App遊戲,才推出2個月,就有超過3千萬人次下載,掀起一片畫圖狂熱。而在同一時間,以開心農場類型遊戲起家的手機遊戲公司Zynga,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砸下近2億美元購併Draw Something的開發公司OMGPOP。

Instagram,一個具有濾鏡效果與社群分享功能的免費拍照App,公司成立不到1年半,使用人數超過3千萬人,雖沒賺進一毛錢,然而社群網站龍頭Facebook一出手就是10億美元買下。App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許多企業也不落人後,紛紛搶搭這班App特快車,希望早一步卡位,搶奪市場先機。在行動開發領域有12年經驗的卡米爾資訊技術長邱泊寰,從最早的Palm PDA一路做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App,他說現在跟以前很不一樣,要做App的企業太多了,需求量實在太大,以至於他們可以挑客戶。

除了胃納量不足以應付所有找上門的客戶,而必須要挑客戶,另一個更大的考量是避免專案失敗,邱泊寰表示,有不少企業是為了App而做App,並沒有想清楚做App的目的,如此開發專案的失敗率就會很高。

因為別人有App,所以自己也要有,行動開發公司三竹資訊專案事業部經理林昭仁指出,在公家單位與中小企業特別會發生這個現象,因為他們把App定位在行銷與企業形象,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自然就會發生「只要有就好」的情況。

然而這麼做就完全失去App的意義了,精誠隨想執行長陳俊銘指出,不少企業只擔心自己會落後,並沒有去思考開發App的目的,因此很容易以過去做網站的經驗比照辦理,結果就做出了一個個跟企業網站毫無差別的App,而這絕對不應該是企業發展App的結果。

成也App,敗也App

你的公司有App嗎?當你聽到這個問題時,絕不可一頭就栽進去開發App,因為在App這件事上,做錯事要付出的代價,會比過去開發網站還要高;而做對了事,為公司帶來的價值,亦有可能高過於網站。

今年3月底,國泰產險的「國泰行車御守」App一上線,立即吸引不少目光。這個App是專門為開車族所設計,在發生車禍事故時,協助車主照著標準步驟採集現場證據。

行車事故突然發生時,多數人都會慌張,想得到的就是報警、通知保險公司。國泰產險營業企畫部襄理李俊德指出,客服中心最常接到的電話,就是保戶在事故現場打電話詢問如何處理。

其實所有保險公司都面臨相同的問題,若客戶做好現場證據採集,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則較為有利,因此保險公司都會透過各種文宣工具教育客戶,甚至很貼心提供粉筆等小道具。但是,就算後車廂備有粉筆,在事故發生當下也可能一時慌張而忘了該如何畫線。

李俊德表示,他們在思考App時,就打定主意不跟著別人起舞,不做官網型的App,而是要做一個真正對使用者有幫助的應用程式,這樣子使用者不僅會想下載來用,甚至還會繼續留著。於是,他們就決定以交通事故好幫手這個大家都有的需求,來開發第一個App。

國泰行車御守這個App充分利用了新一代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它會利用手機的定位顯示事故現場的地址,而這個資訊會傳送給國泰產險的客服中心,就不會再發生電話裏交代不清楚位置的問題;此外,App會以步驟導引方式教導使用者拍下必要的證據,如擦撞部位、對方車牌、事故現場等;同時也利用手機的錄音功能,錄下對方的姓名、電話,以及處理員警的姓名等。

這個App不僅是國泰產險的客戶可以使用,也免費提供給所有人使用。若是國泰的客戶,所有資料可以上傳,由客服中心立即派人處理;若非國泰的客戶,則資料是儲存在手機裏,但可轉出提交給保險公司。

如此一個App,不僅是服務既有客戶,增加顧客黏度,它還吸引了非國泰的客戶來使用,無形中就發揮了開發潛在客戶的效果,而使用者為了App好用而改換保險公司,也不無可能,尤其是汽車保險這種客戶忠誠度不高的商品。

過去企業慣用的行銷手法,很少能有如此開發潛在客戶的效果。這突顯了App的特性,它不僅讓企業可以直接接觸到潛在客戶,並且在他還沒有成為真正客戶之前,就可以先提供給他服務。

然而,App猶如雙面刃,App所提供的服務,也就是決定潛在客戶日後能否成為真正客戶的關鍵。好的使用經驗會帶來新客戶,糟糕的使用經驗不只是嚇跑了客戶,企業的名聲也會大受影響,而這些在App上都會忠實的反應。

臺灣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協理陳俊昌表示,曾有一家航空公司看到同業推出了App,自己也趕緊推出一個,但這家公司沒弄清楚App的威力,只是把官網的網頁以App包裝起來,結果使用者在手機上很難以觸控來操作,於是負面評價排山倒海而來,連累了該公司過去辛苦建立起來的聲譽。像這種企業App一推出,就擋不住負面評價而下架的反效果案例,其實時常發生。

為何企業容易掉入App的陷阱?App看起來輕薄短小,功能單純,讓人很容易誤以為開發App很簡單,「起碼,不會比開發一整個網站還要困難吧?」然而,這個誤解卻常常害死人。

千萬別用過去的經驗看App

千萬別小看App,陳俊銘說:「App的開發設計與網站完全不一樣,不僅是使用習慣不同,操作方式也不同。」他以Google的統計資料為例,平均一個人在每小時內只會花5分鐘使用App。如果你的App不好用,使用者就移除,可不會像瀏覽網站一樣,願意花一些時間自己找出答案。

卡米爾使用者介面設計師楊淑涵指出,一般網頁上的資訊呈現,是扁平分散在網頁的不同角落,使用者的操作動線有多種可能性,即使網頁上有某一個部分設計不良,使用者有可能會自己找到其他的動線,依然可以得到他想要的資訊,因此整個網站不會完全失敗。

但App就不一樣了,因為App的資訊呈現有明顯的階層關係,因為不可能由使用者自行探索不同的操作動線,動線的編排就非常重要,一旦動線設計不良,使用者就有可能被迫中斷使用。

基於這些特性,企業就不能以過去開發軟體的經驗來看待App開發。邱泊寰表示,開發App最大的差別,不在於寫程式的技術,而是管理整個開發團隊的方法。這個開發團隊的成員不只有程式設計師,還包括了產品經理、專案經理、UI/UX設計師、美術設計等等,因為要做出一個高品質的App,這些角色都缺一不可。

相較於過去企業熟悉的應用程式或網站開發,開發App有一個根本上的不同:App是使用者至上,而不是工程師至上;要開發一個成功的App,就必須把它當成是一個「產品」來做。

App這個產品會直接交付到使用者手上,使用者一拿到產品,好不好用的感受立見分曉:產品好用就繼續用,不好用就直接丟棄,因為使用者要付出的成本很低。若這個產品不好用,使用者想抱怨也是上網填個資料,就可以公諸於世,這個過程發生之快,可不像過去還有時間可以先蒐集使用者意見,再逐一修改調整。

此外,你也得先有心理準備,App這孩子生下來,就必須養它,使用者遇到的問題,你必須修改;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升級,導致不相容的問題,你也得儘速修改;而使用者有疑難雜症,你也要有客服機制來處理;除非你可以不在意使用者的批評,不然這一切都有可能要面對。

開發App,其實就像軟體公司推出一套軟體,它最終是一個要交付給消費者的產品,所以從需求設計、功能規畫、程式開發、產品行銷、客服、維護,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過程都少不得。然而,這與企業所熟悉的內部軟體開發模式很不一樣,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告訴你,要成功開發企業App,你該掌握哪些關鍵。


相關報導請參考「開發企業App,你真的做對了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