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Browser
Social Network

['so]4l]['n5t w-k]
 

社交網路,近年Facebook與Twitter、Plurk盛行。這些網站的互動性高、傳遞消息快,人脈擴張與群聚效應強


網路未發達之前,人脈關係的發展易受限於地域、時間等條件,沒有辦法做出有效的拓展,隨著網路服務的發達,人們開始藉由電子郵件、即時通訊、交友網站,便可以有效地建立與鞏固人際關係。近年來的網路發展,在Web 2.0眾多服務當中,以社交網路網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NS)成長最為顯著。

目前火紅的幾個社交網站,像是Facebook 、Twitter與Plurk均呈現了龐大的網友群聚效應。各大知名品牌甚至政黨、政治人物也努力在社交網站上大力曝光,現在的社交網站已經不再只有交友的功能而已。一般公司行號已經無法忽略這些人際網路管道所具有的潛在行銷效果。企業也可透過此類型網站,更確定訴求的族群對象,如此可以更瞭解準消費者的感受,觸及到先前所不能接觸到的觀眾層面。

目前Twitter與Facebook是近年美國爆紅的人氣網站,而應用這些網站最知名的例子中,當屬歐巴馬參選美國總統大選時的工作團隊,因為他們大幅採用社交網站與選民溝通政見,而且成效相當顯著。

而Facebook在去年躍登全球社交網站龍頭,在全世界的用戶超過3億人。今年,Facebook的熱潮在臺灣湧現,在七月初時,臺灣使用者才63萬人註冊,但九月中已突破260萬人次,成長率驚人。觀察Facebook之所以能成功吸引眾多使用者,大部分人都同意原因可能在於能成功因應全球化趨勢,與開放給外部公司或程式人員在Facebook上撰寫網路應用程式,種種自由開放的態度,讓使用者迅速擴增。而社交網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讓使用者加入並持續使用,因此企業也開始藉此平臺可以更了解使用者偏好與意見,或是在此建立品牌形象、宣傳產品與服務。

隨著科技應用腳步加速,未來手機應用可望成為社交網站下一個戰場。

網路社群的最大價值就是在於彼此影響與信賴。對於社交網站的急速擴張,企業應如何看待呢?曾有企業宣布公司內部阻擋這類網站,因為擔心員工的產能會降低,但也有企業積極使用社群網路來創造更理想的互動模式,例如改變以往網路行銷的邏輯,改用熱誠的服務心態,與網友們互動,透過社交網站讓運用人際資源變得更有效率,並能讓企業現有資源得到最大的發揮。

但使用社交網站也需注意隱私權的問題。由於交友模式的透明化,個人資料將更容易暴露在別人面前,縱使社交網站特別宣告隱私權的相關保護,但使用者應該持謹慎的態度來面對。文⊙羅正漢



Firefox
Facebook
[fes'buk]
目前全球人氣最盛的社交網站
這名字的由來是源自於美國大學在學年一開始發給學生的手冊。由Mark Zuckerberg與他的同學與室友Eduardo Saverin、Dustin Moskovitz and Chris Hughes共4人創立,網站於2004年2月4日上線。初期網站的註冊會員僅限於哈佛大學的學生,隨後邀請其他學校加入,在2006年9月11日起開放外部人士使用,並且是第1個允許可以自行開發應用程式的社交平臺。
Plurk
['pl9rk]
臺灣最熱中的微網誌
Plurk這個字沒有任何意思,單純為簡單發音的字,一般中譯「噗浪」,由馬來西亞華裔的Alvin雲惟彬和來自加拿大的Kan、丹麥的Amir創立,該站於2008年5月12日上線,訊息互動模式類似Twitter。Plurk最 大的特色在於以時間軸的方式,顯示了自己跟好友的所有訊息。

其中Karma值在Plurk中是衡量使用者的活躍程度,數值越高可以享有更多的服務。
Twitter
['tw6t0]
全球當紅的微網誌社交網站
形容鳥叫聲與含有無關緊要的訊息的含意,常被譯為推特。由Jack Dorsey、Evan Williams、Biz Stone創辦,網站在2006年3月成立,是具代表性的微網誌網站。此類社交網路網站,每個人每次發言有140字數的限制,文字更新會顯示於使用者的頁面,而且每個用戶都可以即時看到這些更新。由於上述的特性,Twitter也常用在網路活動或實體聚會的文字轉播 介面。


Linkedln
[l6;kdn]
專為商務人士設計的社交網站
此網站創辦人為Reid Hoffman,於2003年5月成立,是一個為商務人士而設計的社交網站,將交朋友與尋找工作的需求結合。它的服務核心在於提供一個拓展職場人際關係的環境,最特別的是它的介紹人機制(referral system),須透過雙方共同認識的朋友介紹才能夠認識他人,不同於一般社交網站。這種交友模式其實就和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一樣,每個人多半都是經過朋友的介紹來認識其他人。
Yammer
['j1m0]
給企業用的微型部落格
Yammer本身具有哀訴、抱怨、廢話的意思。為David Sacks創立,於2008年9月上線。Yammer在營運上鎖定為企業用的微網誌,期望能帶來比電子郵件、即時通訊更即時、共享的機制。啟用Yammer的免費服務前,必須先輸入企業的網域信箱註冊,之後會提醒使用者邀請同公司的同事來使用該服務,因此可視為企業內部的線上社群。如果企業希望獲得這個線上社群的管理權限,就必須付費使用。
Orkut
['7rk9t]
Google的社交網站
Orkut是Google推出的社交網站,因為成立這個服務的土耳其人叫Orkut Buyukkokten,因此依作者的名字取名,該服務啟用於2004年。Orkut起初屬於封閉型的服務,2006年Orkut開放註冊,不用邀請函也可以加入,現在Orkut的帳號與Google帳號合併在一起,只要有Google 帳號就可以使用了。雖然Orkut剛推出是英文版的服務,但Orkut最多的使用者是在巴西、印度、美國。
MySpace
[ma6][spes]
曾經名列全美第一的社交網站
具有「我的空間」的含意,由Tom Anderson和Chris DeWolfe創辦,於2003年7月開始上線,目前是全世界第2大的社交網站。MySpace提供人際互動、內容多為使用者個人資料、照片、音樂、影片、網誌與連結,也提供內部的搜尋引擎和內部的電子郵件系統。MySpace對於現代流行文化,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後來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在2005年以5.8億美元被新聞集團收購。
Lotus Connections
['lot4s][k4'n5k]4ns]
企業社交網路的整合平臺
Lotus為IBM系列產品的品牌,IBM Lotus Connections於2007年上線,這套產品的基礎是社交軟體和概念,並利用整合式的協同服務進一步延伸。Lotus Connections所提供的基本服務分成10個部分,主要就是幫助在企業中建立線上社群,讓使用者更容易的找到能協助專案或解決問題的人,並提供簡單分工合作與交換資訊的方式,使用者可輕鬆建立、尋找和加入社群。它同時能讓使用者儲存並共享書籤、組織專案工作。
Opensocial
['op4n]['so]4l]
公開的社交網路應用程式介面
Google在2007年11月5日推出OpenSocial應用程式介面(API),讓社交應用開發者,以及希望增加社交功能的網站,可自行藉由一套共通的應用程式開發介面,撰寫符合OpenSocial標準下的應用軟體。OpenSocial的推出主要是針對Facebook 應用程式介面,提供開發者以通用的API,開發出不同的社交網路應用程式。隨後Facebook進一步開放平臺架構,分享建置社交平臺的經驗。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