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產品已發展多年,過去較強調內部知識的管理,以文件為主,現在知識的範圍越來越多元,資料庫、電子郵件、Lotus Notes、網站和RSS都是擷取知識的管道。

此次採購指南總共整理意藍科技的eKM、叡揚資訊的Vitals/KM、碩網資訊SmartKMS等產品,而內容管理領域的Interwoven,也推出了知識管理產品WorkSite。各家產品共同的趨勢,除了支援更多類型的資料來源,並將強化個人化及群體智慧的功能,而過去著重「分享」的理念,也因為資安議題發酵,逐步在產品中加入控管的機制。

彙整顯性知識:擷取多種企業資料
知識管理的第一步,一般作法是先盤點既有知識,彙整到知識管理平臺。相較於文件管理,知識管理納管的資訊種類比較多元,包括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兩個層面。

顯性知識除了文件,還包括網站、RSS、資料庫或者Lotus Notes等。相關產品中,碩網SmartKMS支援資料種類最多,而且提供過濾內容的篩選機制。

文件
知識管理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針對文件加以控管,畢竟企業最顯而易見的知識,多撰寫於文件中。因此文件管理的基本功能,例如索引卡、自訂文件的屬性欄位、設定必填,或者動態調整欄位等機制,都是企業選擇這類產品時,需要關注的功能。此外,為了方便不同角色的使用者快速找到文件,多元的分類機制,也是各家產品必備的設計。

網站
網頁可說是文件之外,最大宗的知識類型所在,公司自身的網站有產品介紹,而外部網站則可能有必須關心的技術新知、科技新聞,甚至是競爭者動態。尤其現在有許多知名的IT人,透過部落格分享技術新知與開發心得。

針對Web資訊的擷取,目前知識管理產品有設定網址和RSS兩種方式。若設定網址,知識管理系統會擷取指定路徑下的所有內容。但由於網站有多層式樹狀結構的特性,所以若沒有設定條件,使用者無法預期抓回來的內容會有什麼,可能摻雜圖檔、PDF、文件及影音檔,或者是網站的Logo、小圖示等,全部抓回來的話,未必達到擷取「知識」效果。於是像碩網的SmartKMS,會允許設定網站內容抓取的路徑層數及檔案格式,也可定義過濾條件,以限縮擷取的內容。

現在許多網站及部落格都提供RSS功能,使用者訂閱RSS,即可取得網站最新的資訊。市面上的知識管理產品也都順應技術趨勢,支援接收RSS訊息。目前各家產品都可以支援RSS,而碩網SmartKMS除了可以過濾RSS內容,僅擷取符合條件的內容,使用者也可反向把搜尋的結果定義為RSS頻道,以後即可取得符合關鍵字搜尋的最新資訊。

資料庫與Lotus Notes
除了文件與網頁,另一類有價知識,是儲存在企業的ERP、EIP系統之內,或者Lotus Notes中的資料。企業若擔心系統轉換或者廢除之後,重要的產品資訊或者客戶資料隨之消失,許多知識管理廠商提供與資料庫界接的模組,可以匯入相關資料。

而Lotus Notes除了有汰換的可能,也因為檔案式的存取方式,不利於檢索資料的效率,企業可選擇擷取Lotus Notes中的資料至知識管理系統,以利管理與檢索。

留存隱性知識:保存問答與討論記錄
企業針對一般性的標準化流程及文件格式,都會留存制式資料,但其實有更多關於細節的「眉角」,是需要求教於特定專家才能掌握訣竅,若要避免人員異動造成衝擊,隱性知識的搜集就要在平時累積。

專家黃頁
使用者有問題時,找專家比查書和找資料更快、更直接。知識管理產品中,意藍eKM和叡揚Vitals/KM相當強調這方面的功能。企業建置使用者資料時,即可標示每個人的專長,系統會根據專長分類樹,歸類出各領域的專家。當使用者有問題時,可以快速透過系統找到「對的人」。而且專家與使用者的問答記錄,長久累積下來,也是企業重要的資產。

討論區
討論區的作用也是在記錄員工之間對於某件事情的看法,可以針對各種議題發表意見。目前各家產品都有提供討論區的功能,比較特別的是,意藍科技設計一般版面、專業版面及隱藏版面,以區隔內容的機密性。具商業機密性質的討論內容,鎖定在隱藏版中,未授權的使用者便無法讀取。

電子郵件
工作往來的電子郵件中,其實也是員工討論工作細節的管道。不過,郵件儲存在個人的電腦中,資訊無法有效留存,於是Interwoven與碩網資訊,都推出電子郵件模組。管理者可以依專案或知識性質設定郵件帳號,關於該領域的重要郵件,可以轉寄一份到指定帳號,就會自動匯入知識管理系統。

歸納知識種類:善用分類、標籤及關鍵字
資訊搜集到知識管理系統之後,下個階段的工作,就是知識的歸納與整理,以利使用者查找。如同文件管理,一篇文章應該要可以設定多種類別,才能方便使用者從各種角度,都能找到需要的資訊。
像是叡揚資訊的標籤雲、意藍科技的關鍵字,及碩網資訊的分類功能,都有定義文件類別的作用。

隨著Web 2.0出現的標籤應用,允許使用者自訂文章或郵件的類別,這與過去強調的「分類」功能又有什麼不同呢?叡揚Vitals/KM同時具備分類與標籤的功能,他們對兩者的定義是:「分類是『官方』的定義,而標籤則是『使用者』對於文章的自由認定,可以是另類的詮釋。」

舉例說明,產品的報價單,分類的用法可能是依產品別、價格區間、客戶名稱或者業務種類加以歸納。而使用者以標籤下的定義,卻可能是「好賣的產品」或者「折扣戰開打」等另類的註解,也就是說,相較於分類,標籤的用法自由度更大。

評分機制:幫助突顯有價知識
當資訊量越來越龐大時,有一些內容是很有價值,而有一些是相對「雞肋」的。因此必須突顯有價值的知識,才能由量轉質,否則反而是增加使用者取得有效知識的困難與時間。

於是知識管理平臺設計評分機制,由使用者評價每篇文章的實用性。此外,也有排行榜及點閱數等功能。以意藍eKM為例,使用者除了可以評分,也可以推薦好的文章或問答,經審核通過,即成為「典範文件」。若是管理者身分,則有權不經審核,直接設定某篇文章為為「典範文件」。知識取得:運用搜尋引擎更有效率
雖然知識管理平臺都支援多元的資訊分類方式,但使用者可能要連續點選好幾個連結,才能找到資料。另一種可能性,是資訊遍布的範圍很廣,例如介紹「知識管理」的資料,有的儲存在文件中、有的藏在網頁裡,也許問答中也有相關資訊。

由此可見,使用者不見得能在單一連結或分類中,找齊所有資料,最直覺資料查找方式,就是利用搜尋引擎。

所以我們發現,意藍科技與專作搜尋引擎的龍捲風科技合作。碩網資訊則在研發SmartKMS之後,發現搜尋引擎在知識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自行研發搜尋引擎。而叡揚資訊及Interwoven則整合Yahoo!的Lucene開放源碼搜尋引擎。

事實上,本土與國外的搜尋引擎,主要差別是在中文的檢索。因為字詞的意思,會因地域而有所不同,例如臺灣的「印表機」,中國稱為「打印機」。即便同樣採用正體中文的香港,文字的用法也和臺灣有很大的不同。

像Lucene這類的搜尋引擎,雖可檢索中文內容,但在同音詞、同義詞、縮寫及聯想詞等,需要額外透過詞庫或注音列表參照的部分,就是相對弱項。企業若對於中文搜尋有重度需求,建議額外整合本土的搜尋引擎,例如龍捲風科技的Tornado Search或者網擎資訊的Openfind Enterprise Search。

發展趨勢:強化個人化與內容保全功能
多年來,知識的類型越來越多元,而使用者與平臺的關係,也從過去的單向存取,演變到現在平臺上使用者們有更多的互動。此外,另一個逐漸成形的趨勢,是「控管」的強化。

更多元的資料來源
導入知識管理平臺,初期的重心確實是文件管理,解決過去找不到文件、不知道同性質文件有哪些,或者找很久等問題。但是僅管理文件,只能做到既有資料的整理。

當文件的納管完成之後,企業開始意識到市場情報、廠商動態等外部資訊也很重要,甚至內部資料庫、郵件、Lotus Notes等資訊,散落在不同系統中或者個人電腦中的資訊,也可能蘊含重要知識。所以廠商不斷研發界接各種資料來源的擷取器(Connector),希望納管更多元的資訊。

著重個人化與群體智慧兩方面
碩網資訊產品事業處處長江明洋表示:「知識管理系統需要『人』的參與,才能突顯價值。」各家產品也有類似的發展趨勢,都強化「個人化」機制,例如個人化首頁、標籤雲及頻道等。因為廠商意識到需要建立「系統」與「個人」的關係,才能提升員工使用平臺的動機與意願。

而當使用者樂於在平臺上分享文章、推薦、評分、問答、討論及下標籤等,累積下來的資訊,不但豐富知識庫的內容,也塑造出群體智慧的成效。因為使用者對於內容的選擇與註解,無形中幫助企業萃取出真正有價的知識,也建立了知識之間的關聯性。

審核與控管的需求升溫
知識管理領域,在早期注重資訊的「分享」而少有限制,這種情況已經在轉變,因為企業實際應用時,需要考慮到內容的正確與機密性。施純菁即表示:「因應資訊安全議題發酵,知識管理著重分享、傳承與保存的角度逐漸改變,將走向分享與控管並重的策略。」

意藍科技和叡揚資訊均推出安控相關的模組,不過,現階段較嚴謹的內容控管方案,多是搭配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位版權管理)廠商的產品。但以碩網資訊為例,他們考慮在SmartKMS中強化控管的機制。

除了控管,審核也成了必要的手段。在我們採訪的各家廠商中,國內的產品皆在產品中提供簡單的簽核機制,但若企業有複雜的加/會簽或者稽催要求,大部分廠商傾向整合BPM解決方案,而Interwoven則自行推出BPM選購模組。Interwoven產品銷售經理陳哲閎表示:「客戶選購BPM模組的機率很高,因為內部流通的知識,需要經過主管審核把關,才能確保品質。」

國內廠商不考慮研發流程引擎的原因,江明洋表示:「很多客戶本身已經導入BPM解決方案,所以他們的需求是透過既有的BPM平臺審核知識管理的內容。」

綜覽各家產品,國內的意藍科技算是在流程方面著墨較多,他們有多次與華苓科技AgentFlow整合的經驗,於是eKM的最新版本,直接整合華苓科技的流程引擎AgentFlow。一般非BPM廠商設計的審核流程,只能依既定的流程執行,無法臨時加/會簽,eKM因為整合AgentFlow,所以允許使用者動態調整。文⊙李延華


知識管理的成敗關鍵:使用者上線互動的意願

知識管理並不是系統建置起來,然後資訊往上丟一丟就算成功。主要的成敗關鍵,在於使用者能否養成在平臺上「分享」與「互動」的習慣。

因此,Interwoven產品銷售經理陳哲閎強調:「導入知識管理,需要有高階主管的支持,而且應成立專責的單位,否則只是搬來一堆存放資料的『櫃子』。」企業需要成立知識小組,甚至知識長這樣的角色,以推動跨部門的合作,一同定義知識管理的策略、內容格式及分類方法,然後盤點知識,內容審核通過之後,才匯入知識管理平臺,以避免「Garbage In, Gargate Out」的情況。

除此之外,企業還需要制定獎勵與強制的手段,否則對員工而言,在工作之外,額外花時間整理工作心得,或者把平時累積知識的訊息來源公諸於系統,總有「被取代」的疑慮,況且認真整理知識、回答問題還可能影響工作進度,這些都是導致員工寧願「留一手」的原因。

此外,Interwoven也提出另一種導入知識管理的方式,他們建議企業回歸業務面,從協同作業起步,運用知識管理平臺推動專案的執行。也就是說,反過來從單一專案下手,在執行過程中,留存專案相關的工作事項、進度追蹤、郵件往來、文件內容及工作流程等。

以上資訊在結案之後,經過整理可以萃取出很多值得參考的資料,並將工作流程、進度規畫、文件格式等標準化成為範本,作為未來同質性專案的「知識」。當平臺累積了許多專案的範本與知識之後,再回頭做分類整理的工作。最後,員工習慣透過這個平臺存取資料了,才整理內部的文件,匯入知識管理平臺。文⊙李延華




發展趨勢─未來將持續強化互動即控管機制

 

突顯群體智慧
知識管理平臺允許使用者在文章中,自訂標籤或者定義關鍵字,形成標籤雲以及知識地圖,然後勾勒出系統中各類知識的比重及關聯性,以突顯群體智慧。(上圖為意藍科技eKM,下圖為叡揚資訊Vitals/KM)


內容審核
資訊未經把關即匯入知識管理平臺,將使知識的品質良莠不齊。此外,資訊安全議題也引發控管的需求,因此內容的審核及保全機制,是相關產品強化的重點。(圖為意藍科技eKM)


多元資料擷取
企業希望納管的知識類型,除了文件,還可能包括資料庫、Lotus Notes或外部網站,於是擷取器成為廠商研發的重點,現在連甚至搜尋結果也可以發布為RSS頻道。(圖為碩網資訊SmartKMS)



點小圖看大圖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