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務軟體開發上,除了要有足夠的程式撰寫的邏輯外,還要懂得怎麼跟其他人合作開發,才能製作出合適好用的軟體工具。而天奇科技負責人的吳百雄與軟體工程師林冠成,前者是在軟體開發超過10年的經驗,後者目前還是研究所的學生,但兩個人彼此已經合作多次,培養出開發團隊良好的默契和信賴。

遇見特殊經驗,增添開發樂趣
同樣都是軟體工程師的兩人,彼此在程式開發上都有難忘的回憶。吳百雄回憶,剛退伍時,他進入資治資訊工作,當時承接一家主機板廠商的專案,要開發一套量測對料系統,結合主機板生產的表面黏著設備,以提高主機板生產的良率,後來客戶提出新的需求,想增加新的檢測項,要判斷板卡上的料件有沒有短缺。這項設計需要動用到電路板開發,恰好吳百雄專科時是唸電機科,於是有辦法自己另外設計電路板。他事後拿這個成品去給專精電子設計的同學看,得到的評價是「看起來還不錯,但感覺好像學生專題作品」,他笑著說,那朋友還真厲害,一眼就看出自己的電路設計能力停留在學生階段,不過電路板還是能正常運作,並解決問題。在他的軟體開發經驗中,這很難得。

林冠成告訴我們,印象最深刻的開發經歷,莫過於自己在高職時,寫出生平第一支可用程式。高中時期的他正在玩線上遊戲仙境傳說,過程中常常使用外掛程式,他告訴我們,當時大部分的外掛程式都是文字介面的,需要透過文字編輯器手動修改裡面的參數才能使用,有點麻煩,恰好他那時候剛接觸Visual Basic 6.0,自己就試著將外掛程式修改成視窗介面,讓參數修改更容易使用。林冠成說,後來他升學時的推薦甄試,也靠著這支程式為他加分不少。

透過人脈彼此牽引,強化成員組成的彈性
在軟體開發界工作十多年後,吳百雄自己成立一間工作室,開始獨立承攬各種開發專案,得到案子以後,再依循專案屬性,尋找合作伙伴共同開發。身為工作室負責人,吳百雄開玩笑地說,他就好比某個山寨的寨主,每當聽到風聲時(接到專案),就會召集各路人馬,並規畫工作內容,接著將工作分配給適合的組員,帶著團隊前去劫鏢(專案開發),等到專案結束後,再將劫到的糧草(經費)依比例分給其他成員。

吳百雄說,當專案開發的經驗一多,他會比較清楚任務需要的技術類型,以及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而跟合作夥伴之間的分工也是,當彼此之間交流過,他也會越來越清楚這個成員的個性,以及能夠解決的問題。他們大部分的團隊成員都是周遭認識的朋友、前同事,或是彼此之間介紹的,就像林冠成之所以加入天奇科技,是由吳百雄的朋友、同時也是林冠成的老師,介紹而認識的。吳百雄說,現階段的工作規模較小,所以組員聘用較彈性,都是專案到手才去尋人,隨著專案日益增加,他也開始尋找長期合作夥伴,穩定工作室的產出,而林冠成就是其中之一。

有沒有遇到合作時發生摩擦的情況呢?這種情況難免發生,尤其是合作夥伴分屬不同專業領域,他回憶說,曾有一回幫平面設計業者開發網站,天奇科技負責系統開發,網站的美工就交由客戶自行設計。吳百雄說,那時候收到廠商提供的圖檔,存在一片光碟片,裡面是一個菊全開的輸出影像檔,容量超過400MB。這樣的圖片當然不能應用在網頁上,因此吳百雄就將圖片壓縮到合適大小,結果反而引來客戶不滿,覺得原本一張美美的圖片,被壓縮、破壞,變得不好看。吳百雄也得花時間溝通網頁與平面之間的輸出,因為網路頻寬有限,因此網站的首頁圖片,並不適合直接放平面輸出的圖檔。

除了視覺設計的小插曲,在專案開發過程中,因為許多人對於單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產生一些小衝突。他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認為理性判斷誰的解決方案比較合適。以現階段承接的Home Taiwan入口網站為例,這個案子主要是林冠成負責的,即使有時兩人會對功能調整的看法會有些出入,這時候大多會以林冠成的意見為主,因為他是第一線的開發人員,提出的看法也比較接近實際上需要的。

精準估算功能及規模需求,努力完成承諾
吳百雄認為,其實臺灣軟體的市場需求一直存在,只不過客戶找不到合適的廠商,或是需求還很模糊,要由廠商協助引導需求,進而設計出資訊系統。有時候專案一開始沒談成,但多少在客戶心中埋下一個開發需求的「種子」,「開花」的時間不知道,但一定有機會「結果」。吳百雄曾經有個案子,是與客戶面談後14個月後,再次討論而成功簽約。

接觸過這麼多專案,當然也有搞不定的時候。吳百雄說,曾經在1998年時,接到外商公司要解決千禧年問題的案子,那時候預估半年就可以完成,實際開發時,卻因為使用者不斷的變更報表需求,導致進度失控。那時候業務來追進度時,吳百雄總是回應:「再一個月就好」,隨著每個月過去,他也是告訴業務同樣的答案,但越講越小聲。最後整個案子完成時,已經超過1年了。經過這次事件,吳百雄告訴我們,軟體開發過程中,需求難免變更,但專案必須盡量控制需求變更的程度,同時避免影響核心架構,以免使系統不斷變形,超出規畫而失控導致專案難產。

林冠成也說,跟許多人交流後,發現自己跟絕大多數的程式設計師都有一種觀念,就是「改別人的程式不如改自己的;而改自己的程式又不如重寫一個。」他說這種想法不一定適用所有的狀況。面對一些小程式,像是自行開發的小工具來說,重寫一個沒什麼問題;但如果是面對較大的案子,或是需要團隊合作、共同開發,這種觀念就行不通了。雖然對程式開發有前述觀念,但林冠成並不喜歡所謂的「重造輪子」,他比較喜歡使用像Perl和PHP Classes裡面的函式庫。他表示,如有必要重造車子,他會選擇使用別人製作好的「輪子」來組合,這樣不但減少許多開發時間,也能省下程式撰寫需要注意的細節。

有了網路和網頁搜尋技術,專案開發更容易跨越空間限制
將工作室設立在台中的吳百雄告訴我們,拜現在網路科技發達所賜,不論是上網找資料,或是跟其他地區的合作夥伴或廠商交流,距離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他回憶10年前,網路還沒這麼發達,那時候的IT相關的知識集散地,主要還是在臺北,如果有必要,還得北上去重慶南路書店街找資料,時至今日,兩地並不存在資訊落差,以Google的搜尋結果為例,臺中找到的跟臺北的結果一樣,使得兩地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少,特別是軟體產業,因為製作過程也可以透過網路與客戶交流。

雖然能透過網路解決許多互動問題,但是在臺中開設軟體公司,在人力募集上還是有些不便。吳百雄表示,由於專業人口群聚效應,而大部分的軟體開發人才都會集中在臺北,就好像IC設計人主要集中在新竹科學園區那樣,因此在招募人力還是會有些困難,這也是他大多透過關係找合作夥伴的原因之一。

他也認為,隨著網路逐漸普及,縮短城鄉差距,特別是軟體產業,可以在任何能連上網路的地方落地生根。而吳百雄則選擇在自己出身的臺中地區發展,不但能發揮所長,還能享受自己熟悉的在地美食。文⊙林郁翔

IT人物─吳百雄
天奇科技軟體工程師
1975年生
●學經歷:交通大學資訊學院(資訊學程)碩士班,曾任資治資訊軟體工程師、晶揚科技MIS、午陽企業高級工程師,軟體專案開發經歷超過15年

IT人物─林冠成
天奇科技軟體工程師
1985年生
●學經歷:中興大學網路多媒體研究所進修中,主要工作為Home Taiwan入口網站維護與開發

公司檔案─天奇科技
●成立時間:2007年
●網址:www.prodisky.com
●營業項目:資訊軟體開發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