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今年(2025)可說是臺灣企業儲存產品發展歷程的關鍵年分,多家本土廠商同時進軍橫向擴展(Scale-Out)NAS,挑戰這個原本由國際大廠壟斷的高階儲存產品領域,象徵臺灣儲存產品的一次躍進與升級。
我們在2012年的封面故事《Big Data引爆Scale-Out NAS風潮》中,首次介紹剛興起不久的橫向NAS產品,當時這個領域完全由外商大廠壟斷,如EMC的Isilon、IBM的SONAS、HP的X9000、HDS的BlueArc NAS,還有Dell FS系列等,那時還無法想像,相隔十多年後,臺灣廠商也能參與這個領域的競爭。
臺灣廠商進入橫向擴展NAS領域,起點是普安(Infortrend)在2021年10月發表的EonStor CS系列,接著群暉(Synology)在2024年Computex發布GS系列,然後今年出現爆發性的發展,威聯通(QNAP)與群輝雙雙在Computex展出橫向擴展NAS產品,威聯通發布全新的MEGA Scale-Out NAS系列,群暉則展出規格調整後的GS系列產品。
除此之外,另一家國產儲存廠商廣盛(QSAN)也向我們透露,他們已投入橫向擴展NAS的發展,預定年底前就會發布訊息。
這樣的發展意味著什麼?幾年前在橫向擴展NAS領域仍是一片空白的臺灣廠商,到了今年年底,將會有多達4家廠商推出產品,不僅可望改變這領域產品生態,也可望讓臺灣儲存廠商擺脫長期以來的低階、入門級產品定位。
NAS產品領域的頂點
橫向擴展NAS本身也是叢集架構(Cluster)的NAS,相較於基於本地區域式檔案系統的傳統NAS,橫向擴展NAS是以分散式檔案系統為基礎,將多臺儲存節點組成叢集架構,只要增加叢集中的節點數量,就能同步擴展整體的效能與容量,從而克服傳統NAS的擴充限制;同時,還能搭配跨節點資料複製或Erasure Coding等機制,視用戶需求與環境規模,提供彈性的資料保護與高可用性服務。
所以,無論就I/O效能、容量、擴展能力,還是可用性等方面來看,橫向擴展NAS都是NAS產品領域的頂點。而本土廠商現在能夠推出這類型產品,也代表著他們進軍最高階NAS應用的嘗試有成。
本土橫向擴展NAS產品概覽
扣除要等到年底才會發表產品的廣盛,目前本土廠商推出的橫向擴展NAS一共有3款,包括普安EonStor CS系列,群暉的GS系列,以及威聯通的MEGA Scale-Out NAS。我們先來看這幾款產品的概要規格:
普安的EonStor CS系列是基於自身IDFS檔案系統,可提供1到144節點擴展能力,目前有CS 2000、CS 3000、CS 4000、CS 4000B與CS 4000U等5種節點,涵蓋2U、3U、4U與4U高密度等機箱款式,以及全NVMe快閃、SAS/SATA SSD與硬碟混合儲存架構。
群暉的GS系列是基於Ceph檔案系統,去年展出的GS6200可提供3到96節點擴展能力,今年推出的GS3400則改為5到48節點,至於今年調整機型與規格的原因,群暉表示是基於讓產品更具成本效益的考量,除了擴展規格有別,GS3400其他方面都與先前的GS6200大致相同,都是採用2U機箱,可支援SSD與硬碟。
威聯通的MEGA Scale-Out NAS亦是採用Ceph檔案系統,可支援3節點到96節點的擴展能力,目前提供QSN-3000與QSN-3050等兩種節點硬體,分別採用2U與4U機箱,同樣採用混合搭載SSD與硬碟的組態,並提供6節點套件的組合。

繼普安與群暉之後,威聯通也推出MEGA Scale-Out NAS,照片中是該公司在今年Computex展出的QSN 3000 Cluster-6套件,包括6臺QSN 3000叢集節點,以及2臺25/100GbE交換器。

圖片來源:iThome

接著我們進一步從核心平臺、存取服務類型,叢集擴展規模與組態、資料保護架構等面向,檢視這幾款國產Scale-Out NAS產品。
核心平臺與支援存取服務類型
Scale-Out NAS的核心,是底層的分散式檔案系統,普安EonStor CS系列採用的是普安自身的IDFS(Infortrend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群暉GS系列與威聯通MEGA都是採用Ceph平臺。
普安的IDFS是比較傳統的分散式檔案系統,只支援檔案層級存取服務,包括CIFS/SMB、NFS與FTP等。而群暉與威聯通則能透過Ceph平臺,獲得橫跨檔案與物件層級的服務能力,既能支援SMB、NFS等檔案存取協定,也能支援S3物件存取協定。
叢集擴展規模
普安EonStor CS提供從單節點到144節點的擴展能力,可匯聚出100 PB以上容量與100 GB/s傳輸速率,單就規格來看,不僅部署的起始門檻最低(單節點即可),擴展上限也高於群暉與威聯通的產品。
但另一方面,群暉GS與威聯通MEGA系列底層的Ceph檔案系統,只有最小3節點的部署起始門檻要求,而沒有硬性的擴展規格上限,不過群暉與威聯通都各自基於市場策略考量,設定了不同的擴展規模規格。
群暉GS3400的擴展能力是5到48節點,最大原生容量為11.5 PB,最大傳輸率為70 GB/s。至於威聯通MEGA的擴展能力是3到96節點,可匯聚出超過46 PB的最大原生容量。
乍看之下,群暉GS系列不僅部署起始門檻較高,擴展上限也最低,但其實這個規格設定是銷售策略所致,而非技術因素,事實上,群暉去年展出的GS系列早期版本GS6200,擴展能力也能達到3到96節點、最大20 PB容量的擴展能力,擴展上限與威聯通相當。
資料保護架構
Scale-Out NAS是透過叢集層級的高可用性機制,以及節點層級的資料保護機制,來提供承受系統與元件層級失效,而仍能維持存取服務,確保資料不致損失的能力。
在叢集層級,3家廠商產品的功能大致是相同的,都提供節點失效時自動切換由其他節點接替服務,以及自動修復資料等功能。不過在節點層級,則有著關鍵的差異。
基於Ceph平臺的群暉CS與威聯通MEGA系列,都是採用由跨節點的多複本分散複製,或是跨節點Erasure Coding機制,來提供從單一元件到個別節點失效的資料保護能力,因此必須至少有3臺以上節點,才能組成擁有基本資料保護能力的叢集環境,單臺節點本身並沒有保護能力。若用戶需要更高層級的保護(如較多的複本複製份數,或是更多的Erasare Coding校驗區塊設定),起始的節點數量需求門檻也會隨之增加。
至於普安EonStor CS系列,提供節點本機內建的RAID,以及跨節點複製或Erasure Coding機制等3種資料保護架構。單臺節點便能能透過RAID獲得磁碟等級的基本保護能力(這也是EonStor CS允許單節點部署組態的理由),也能透過跨多臺節點的多複本複製或Erasure Coding,提供更進階的節點系統層級保護能力。
叢集網路架構
叢集式的Scale-Out NAS網路架構,區分為叢集節點互連的後端網路,以及連結用戶端的前端網路等兩大部分。
3家廠商產品在這方面的規格大抵一致,前端網路規格視用戶端需求而定,通常是10 GbE。在後端網路方面,群暉GS3400與威聯通MEGA的叢集節點,都是透過2臺25/100 GbE交換器互連,叢集節點之間透過25 GbE互連,2臺後端叢集交換器則透過100 GbE互連,值得一提的是,2家廠商都是搭配自身的25/100 GbE交換器(威聯通是QSW-M7308R-4X,群暉是NS4825)。至於普安EonStor CS的叢集節點,則是採用10或25 GbE互連。
值得期待的本土儲存新領域
由於目前只有普安EonStor CS是正式上市的產品,列出完整產品功能細節與規格,其餘產品都尚未正式上市——威聯通表示預定於今年第2季在臺灣地區開始提供MEGA Scale-Out NAS,群暉GS系列預定上市時間則是2026年第1季。因此目前還無法做資料服務功能、系統管理與安全性等細部功能規格的比較。
不過,從目前已揭露的初步產品訊息來看,臺灣這幾款Scale-Out NAS產品,功能、規格都已經直追原本壟斷這個領域的Dell PowerScale等外商產品。預期當今年稍後威聯通正式推出產品,年底廣盛也投入這個領域,接著群暉產品明年初上市後,將能形塑出嶄新的國產儲存產品生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