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鋪天蓋地的AI相關議題,剛結束的2025年Computex,給我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兩大本土NAS廠商威聯通(QNAP)與群暉(Synology),著力已久的中、高階企業儲存產品線,終於完整成型。
威聯通與群暉都是從消費端NAS起家的本土儲存廠商,過去的產品線是以桌上型NAS,與入門級機架式NAS為主。為了讓產品業務走出原有領域,威聯通與群暉這幾年來積極朝向更高階的產品發展,並在過去幾年的Computex陸續展出部分成果。
而這兩家廠商在今年Computex展出的產品,則進一步構成面向中、高階應用環境的完整新世代產品布局,包括:涵蓋雙節點、雙控制器,以及叢集式多節點架構,完整的高可用性(High Availably,HA)架構產品線,以及全快閃架構的高效能型產品。
而這樣的發展,也可望改變當前國內的儲存市場生態。以往,中、高階需求的用戶通常不會將威聯通或群暉列入考量,只會考慮外商產品。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兩家本土廠商已有同級中、高階產品,越來越能與國際一線大廠產品競爭。
跨入中高階應用的關鍵需求
從消費端與入門級企業儲存領域,邁向中、高階應用領域,首先要跨越的門檻其實不是效能或容量,而是維持服務不中斷的高可用性(HA)。
消費端或企業入門應用環境,通常允許有停機排除故障,或進行維護與升級作業的餘裕,可以忍受一定時間的服務中斷。但中、高階應用環境則否,這些環境的關鍵應用服務一旦停擺,就會給營運帶來嚴重衝擊,因而儲存設備必須提供可承受系統層級失效,而仍能維持服務服務不中斷的HA架構。
確保高可用性之後,接下來才是效能與擴展能力的需求。數十萬到百萬IOPS等級的效能,數PB到數十PB等級容量,以及每秒GB到數十GB的吞吐率,是當前中、高階應用環境的門檻要求,需要透過全快閃架構,以及叢集式多節點架構才能滿足。
而威聯通與群暉積極推出針對這幾個面向的產品,正是他們全面進軍中、高階企業應用環境的象徵,也成為今年Computex國產儲存產品的亮點。
3個層次的高可用性儲存產品
憑藉新一代的大容量硬碟與SSD,搭配高速網路介面,入門級機架式NAS其實已能提供可觀的PB等級容量擴展能力,以及不錯的I/O效能,但是在可用性方面,只能透過RAID提供磁碟裝置層級的備援,僅能承受磁碟失效,而缺乏承受系統失效的能力,一旦發生系統層級的失效,只能由管理者手動修復或替換系統,導致服務出現較長時間的中斷,因而這類產品只適用於對業務持續性要求不高的入門級環境。
要為NAS提供承受系統層級失效的高可用性能力,可透過3種技術路線來實現,包括:(1)利用軟體功能實現的雙節點HA;(2)透過硬體方式實現的單一機箱雙控制器;(3)透過分散式檔案系統建構的多節點叢集。
這幾年來,威聯通與群暉都積極發展HA架構產品,以因應中、高階應用環境必備的系統層級備援,與服務不中斷能力需求,並在今年的Computex中,展出涵蓋前述3種HA架構的完整產品布局。
但兩家廠商在不同HA架構上的發展路線與順序,有著微妙的不同,顯示發展策略、技術取向與研發能力專長的差異。
基於軟體而成的雙NAS節點HA架構
透過資料同步、Heartbeat偵測與失效切換等軟體功能,所實現的雙節點HA,算是建置最簡便的NAS HA架構,只要透過軟體與網路設定,就能利用2臺規格相近的NAS建立HA架構。
雖然這種方式只能提供主動/被動模式(Active-Standby)的HA應用,失效切換延遲時間也較長,但是對於預算有限的用戶來說,不失為1種建立HA的簡便方式,無須採購更昂貴的雙控制器NAS。
群暉早在2012、2013年間,就為DSM作業系統引進Synology High Availability(SHA),提供為兩臺NAS建立雙節點HA架構的能力。
威聯通則晚了10年,直到今年稍早才推出這項功能,提供整合在QuTS hero作業系統的High Availability Manager軟體,讓用戶將2臺NAS建立為HA架構。
基於硬體而成的雙控制器HA架構
相較於透過軟體功能實現的雙NAS HA架構,雙控制器架構是透過晶片組橋接架構與背板等硬體設計來實現。兩組控制器透過同一機箱的背板互連,共用機箱內的磁碟群組與電源供應器。
由於兩組控制器是利用背板連結,而非外部網路,因而可以讓失效切換的延遲,比雙NAS HA減少一個等級(從數分鐘降到數十秒),而且不僅能夠建立主動/被動架構,也能主動/主動架構,應用上較為靈活,代價則是背板存在單點故障隱患,一旦背板故障,將導致2組控制器共同失效
在雙控制器產品方面,是由威聯通領先一步,早在10年前(2015年),就推出首款雙控制器NAS產品ES1640dc,而且一開始就提供雙主動控制器架構(Dual-Active),與跨區塊/檔案存取服務的通用儲存服務能力,特別是在區塊服務方面,其核心的QES作業系統一開始是支援iSCSI,2021年時增加對FC介面的支援,從而構成完整的區塊儲存服務能力。後來威聯通又陸續擴大雙控制器ES系列產品線,包括2019與2020年推出第2代雙控制器產品ES1686dc與ES2486dc,以及今年Computex發表的新產品ES1686dc R2,這是上一代ES1686dc的小幅改款,調整了控制器設計,以便與ES2486dc統一規格。
群暉則比威聯通晚了3、4年,他們在2019年推出單一機箱雙控制器產品。而且不同於威聯通以單一產品橫跨區塊與檔案存取服務、且提供雙主動控制器的路線,群暉的雙控制器產品分為提供檔案服務的SA D系列,與提供區塊服務的UC系列,其中只有UC系列提供雙主動控制器,SA D系列則是主動/被動式架構。
直到群暉今年Computex新推出的PAS系列,才終於將UC與SA D系列的特性合而為一,提供雙主動控制器架構,與跨區塊/檔案的通用儲存服務。
多節點叢集架構
多節點叢集架構的NAS,是透過分散式檔案系統,將多臺節點組成叢集而成,不僅能透過跨節點資料複製或Erasure Coding機制提供元件與節點失效的備援能力,也能提供匯聚更多節點、橫向擴展(Scale-Out)整體容量與效能的能力,因此也稱作橫向擴展式(Scale-Out)NAS,無論可用性、效能還是容量擴展能力,都是當前NAS產品領域的規格頂點。
在這個領域,威聯通與群暉算是不分軒輊,群暉雖然早一步公布產品,但威聯通更快讓產品上市,而且兩家廠商的產品架構十分類似,也同樣是以Ceph分散式檔案系統作為核心。
群暉其實在去年Computex,就先行展出其GS系列Scale-Out NAS產品的早期版本GS6200,今年Computex又發表這套產品的新版本GS3400,規格也有所調整。
去年亮相的GS6200號稱可提供最大96節點與20PB容量,群暉今年展出的GS3400則改為5到48節點,最大原生容量降為11.5PB,同樣能支援NFS、SMB與S3存取協定。
從目前2家廠商發布的規格來看,威聯通MEGA Scale-Out NAS與群暉GS系列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軟體核心同樣基於Ceph分散式檔案系統,可同時提供檔案(NFS、SMB)與物件儲存服務(S3),叢集節點透過2臺25/100GbE叢集交換器連結,叢集結點之間以25GbE互連,叢集交換器之間則以100GbE互連。
2者較大的規格區別是叢集擴展規模,MEGA Scale-Out NAS為3到96節點,GS系列是5到48節點,GS3400的起始門檻比較高,而最大擴展規模則只有前者一半,不過群暉去年展出的GS6200,其實也提供最大96節點擴充能力,與威聯通MEGA Scale-Out NAS同等。
雖然群暉去年展出GS系列,但當時表示要等到明年第1季才會實際上市。到了今年,該公司目前僅列出GS系列今年新發表的GS3400這一款,去年登場的GS6200現在並未出現在他們的產品型錄。
威聯通這方面的產品,則是今年Computex新發表的 MEGA Scale-Out NAS。他們目前提供QSN-3000與QSN-3050等2種節點硬體,可支援3節點到96節點的擴展能力,支援NFS、SMB與S3等存取協定。威聯通表示,今年第2季便能在臺灣地區提供這套解決方案,比群暉快了一步。
全快閃的高效能機型
除了叢集架構的Scale-Out NAS,群暉與威聯通今年Computex的另一亮點,便是展出新款全快閃產品。
威聯通在全快閃產品方面發展,腳步稍快一些,早在2020年就推出雙控制器全快閃機型ES2486dc,不過,這系列機型已有一段時間未更新,效能反而不如後來推出的幾款單控制器全快閃產品。
今年威聯通發表1款新的NVMe全快閃產品TDS-h2489FU R2,這是威聯通自2020推出TS-h2490FU,2022年推出TDS-h2489FU之後,第3代的單控制器NVMe全快閃機架式NAS,基本上是上一代TDS-h2489FU的改款,同樣屬於單控制器、雙處理器架構,可選配100GbE網路卡,擁有100萬IOPS等級效能,主要差別是機箱的PCIe擴充插槽從2組增加為4組,可藉此安裝更多網路卡,提供數量更多的I/O埠。由於這款機型為單控制器,所以必須搭配High Availability Manager軟體,組成雙節點HA架構來提供高可用性。
而對於群暉而言,過去只有單控制器的全快閃儲存陣列產品,產品線不如威聯通完整,不過,藉由今年新發表的PAS系列,他們在這個產品類型反而後來居上。
其實群暉去年Computex便已展出PAS系列的原型,但當時並未提供細節資訊,只粗略表示這套產品是採用混合快閃架構、兼具區塊與檔案儲存服務,擁有雙主動控制器,可提供服務不中斷、系統與韌體滾動式升級。
今年群暉正式發表PAS系列,目前包含PAS7700與 PAS3600等2款,均採用雙主動控制器,能同時支援區塊與檔案儲存服務。
其中較高階的PAS7700採用全NVMe儲存架構,是群暉首款NVMe機架式NAS(先前群暉只有部分桌上型NAS支援使用M.2 NVMe SSD作為儲存空間),採用群暉自身的U.3 NVMe SSD,搭配25/100GbE介面,擁有200萬IOPS等級效能,外接專屬的PAX224擴充櫃可提供最大1.6PB容量,特別值得一提,經我們現場詢問,這款機型的硬體核心採用AMD EPYC 7433P處理器,是當前少數採用AMD處理器的中、高階儲存產品之一。
較低階的PAS3600則採用較具成本效益的SATA介面,硬體核心也是比較低階的Intel Ice Lake-D 1800,I/O介面也是較低階的10/25GbE,搭配的擴充櫃是較小型(12Bay)的PAX212。
PAS系列可說是群暉雙控制器NAS的集大成產品,繼承UC系列的雙主動控制器架構,兼具UC系列的區塊與SA D系列的檔案儲存服務,更進一步引進全NVMe快閃架構,規格是群暉歷來儲存產品的頂點。
威聯通其實也有相關產品規畫,他們預告,將進一步強化雙控制器型的全快閃產品,例如更新硬體核心與NVMe化等,藉此補強既有全快閃產品線的規格。而從我們看來,這同時也能作為對應群暉PAS系列的手段。
提供完整的企業級產品覆蓋
透過今年Computex發表的新產品,威聯通與群暉都可算是完成整體企業級產品的覆蓋,從入門級的單控制器NAS,到提供高可用性的雙節點HA、雙控制器NAS,提供大規模部署能力的多節點Scale-Out NAS,以及高效能取向的全快閃機型,可因應用戶對於高可用性、效能,擴展規模等不同面向的需求。
相較下,國內其他幾家主要NAS供應商,除了普安(Infortrend),其他廠商的產品涵蓋都不如威聯通與群暉完整。如華芸(Asustor)仍以消費端與入門企業級NAS為主,缺乏高可用性與高效能型產品;廣盛(QSAN)擁有單、雙控制器型NAS產品XCubeNAS與XCubeNXT系列,也有高效能取向的NVMe快閃型產品XN系列,但仍缺乏多節點的Scale-Out NAS產品,在HA架構方式以雙控制器路線為主,缺乏雙節點HA架構選項。不過,廣盛向我們透露,他們也已經投入Scale-Out NAS的研發,今年底以前就會發布相關訊息。
至於普安的NAS產品線,在十多年前曇花一現的EonNAS系列之後,便轉向橫跨區塊與檔案儲存服務的通用型產品EonStor GS家族,目前有單控制器的GSe與GSe Pro系列,以及雙控制器的GS系列,另外也有Scale-Out叢集架構的EonStor CS系列,並有雙節點HA功能選項,也能提供高效能取向的全快閃款式,類型涵蓋與群暉、威聯通相當。
挑戰國際一線大廠產品
這一波新產品的發表,不僅讓威聯通與群暉這2家本土廠商脫離消費端與入門級產品的格局,也開始具備挑戰國際一線大廠的能力。
如群暉這次發表的PAS系列,他們在記者會發布的內容,挑明鎖定的競爭對象便是NetApp的AFF系列。初步就硬體規格與軟體功能來看,我們認為PAS系列的高階機型,確實已有資格與AFF系列的高階款式相提並論。而威聯通的ES系列,規格其實也有機會與NetApp FAS系列較量,接下來經過進一步升級後,甚至能與NetApp AFF系列競爭。至於群暉與威聯通這次一同發表的Scale-Out NAS產品,則能對應Dell著名的PowerScale/Isilon系列。
本土儲存廠商往中、高階產品的發展,不只是為了追求更高階、更具利潤的市場外,其實也是面對外商競爭不得不然的作法。
近幾年來,外商積極向入門級領域發展,挾著原有的中、高階領域技術架構優勢,再結合價格戰,已經帶給本土廠商極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因而本土廠商也不能僅以成本對抗,而須發展同樣的中、高階產品與技術,才能與外商抗衡。
而就國產儲存產品而言,現在終於有廠商取得更多進軍中、高階應用領域的資格,不僅可望進入原本由外商獨占的產品領域,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國內企業IT環境的進化,讓原本無力負擔外商設備的用戶,也有機會藉此升級儲存環境。
熱門新聞
2025-07-08
2025-07-07
2025-07-07
2025-07-09
2025-07-07
2025-07-08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