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隨著非結構化資料儲存需求不斷升高,專門因應非結構化資料儲存,具備大規模擴展能力的物件儲存系統,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吃重。
相較於區塊(Block)與檔案(File)類型的儲存應用,物件儲存(Object Storage)的歷史相對短了許多,基本概念誕生於1990年代後期,在2000年代初期出現了第一批商用的物件儲存產品。
不過,在那個時期,物件儲存的潛力仍未獲得普遍的認識,多數用戶尚無法理解這種嶄新儲存架構的應用價值。以第一波出現的物件儲存產品而言,大多針對近線儲存(Near-line)、歸檔(Archive)等特定應用,而非一般的通用儲存服務,例如EMC Centera、HDS Content Archive Platform,利用物件儲存的擴展能力,因應長期資料保存需求。
直到2000年代中期,AWS、Azure等大型雲端服務商,推出以物件儲存架構為基礎的公有雲儲存服務,才展現了物件儲存的潛力,各界開始可以利用物件儲存技術打造出具備極大規模、極大擴展能力的通用儲存環境,不僅對於非結構化資料永無止盡般增加的儲存需求,真正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也為持續擴展與豐富的各式各樣雲端服務,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在雲端服務商大量成功案例引領下,包括一線儲存大廠與新創廠商紛紛投入物件儲存領域,從而在2010年前後出現了新一波物件儲存產品風潮,主要訴求在於:幫助用戶在本地端打造出類似雲端服務商的大規模儲存環境,也讓物件儲存這個新型的儲存架構類型迅速成長,發展為與區塊、檔案等傳統儲存架構並列的基本儲存應用架構。
本地端物件儲存的價值與角色
物件儲存是雲端服務商引領與主導的領域。物件儲存架構的風潮,是在雲端服務商的帶動下所形成的,在本地端物件儲存產品普及之前,公有雲平臺便已經有成熟、方便的物件儲存服務可用,如AWS S3、Azure Blob、Google Cloud Object Storage等,不僅擁有物件儲存的擴展能力,也兼具雲端服務用戶享有的低維運負擔,以及按需採購的彈性,因而也對本地端物件儲存產品的市場發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約。
但是在公有雲物件儲存服務的強勢影響下,本地端的物件儲存產品並未因此萎縮與消失,因為,過去10年以來,投入發展本地端物件儲存產品的廠商依舊絡繹不絕,例如,Dell、NetApp、IBM、Hitachi Vantara等一線大廠,仍堅持發展物件儲存產品,而新創廠商發展的物件儲存平臺與產品也持續湧現。
這帶來兩種意涵:(一)對於公有雲物件儲存服務而言,無法完全覆蓋所有的物件儲存需求;(二)對於本地端物件儲存產品而言,有著公有雲無法取代的價值。
例如,作為儲存業界龍頭的Dell向我們表示,本地端部署的物件儲存平臺,在安全性、資料隱私性、效能有優勢,這也反映出此類解決方案存在的價值。
在安全性方面,不同企業各自擁有適合自身的資安控管機制,即便身處相同產業,一家企業的資安控管機制,並不一定完全適用另一家公司,遑論跨產業的領域。而本地端部署的物件儲存產品,因為相對獨立、自主,更便於依照不同企業的需求,配合企業個別的資安政策,擁有更高的資安架構適應彈性。
而就資料隱私性來說,本地端部署的物件儲存設備,讓企業擁有專屬、專用的儲存空間,不需與其他未知使用者共用同儲存設備,更能確保自身資料隱私,適合金融或其他對資料隱私性更敏感、有更高要求的用戶。
在效能方面,近年問世的新一代本地端物件儲存設備,不僅具備物件儲存原有的擴展性,還透過全快閃架構等新技術,可以配合本地端部署,提供低延遲與高吞吐率,足以承擔高I/O效能應用,這也是公有雲物件儲存服務尚未觸及的領域。
而近年來憑藉FlashBlade這系列產品,在物件儲存市場大有斬獲的Pure Storage,也向我們指出另一個思考面向,那就是:本地端物件儲存產品與公有雲物件儲存服務之間,並不完全是競爭關係,兩者可以相輔相成,構成混合雲架構。
除了兩大廠商的意見,我們也同意本地端結合公有雲的混合雲架構,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物件儲存部署型態,可以視資料與應用程式的效能與安全性需求,靈活調整資料儲存位置,事實上,當前主要的本地端物件儲存產品,也幾乎都提供搭配公有雲的整合解決方案,讓用戶藉此結合本地端與公有雲的優勢。
物件儲存產品的新趨勢
面對公有雲物件儲存服務持續進逼的強大競爭壓力,本地端物件儲存產品除了繼續維持發展,過去4、5年來,也出現了兩項重要的新演變:
首先,是出現了原生支援物件與檔案儲存雙重應用的通用儲存平臺。以現在的物件儲存平臺而言,儘管也能透過閘道器的介接,支援傳統的檔案傳輸服務,以配合用戶端尚未轉換使用物件傳輸協定的應用程式,但架構相對累贅,使用上也存在較大局限。
而以Pure Storage發展的FlashBlade為首,包括Cohesity、VAST Data與Scality等廠商的新一代物件儲存產品,訴求原生支援物件與檔案儲存,大幅擴展物件儲存產品應用彈性,也催生出新名詞「通用檔案與物件儲存(Unified File and Object storage,UFO)」,而這是公有雲或老一代物件儲存所不及的領域。
其次,是出現了專門訴求高I/O效能應用的物件儲存產品。
物件儲存架構最初的目的,是提供近乎無限的擴展能力,可以滿足超大規模的部署,因而特別適合因應資料量持續暴漲的非結構化資料儲存需求,然而,I/O效能過往通常不是物件儲存平臺的訴求重點,這個慣例也形成了物件儲存不能因應高I/O負載應用的刻板印象。
不過,以Pure Storage、Weka、VAST Data、Qumulo為首的年輕廠商,卻一反物件儲存既有的路線,結合了平行處理架構、全快閃儲存,以及NVMe介面等技術,推出可以承擔高I/O負載應用的物件儲存平臺,自此也開啟了物件儲存應用的新面向,例如,現在可以將其用於需要即時回應的資料分析作業。
這也是公有雲或老一代物件儲存平臺未能充分因應的領域,這些固然可引進SSD改善效能,但相較前述底層存取架構完全針對SSD最佳化的新世代平臺,I/O效能提升效果仍無法比擬。
物件儲存產品再創新局
整體而言,新一代物件儲存平臺具有兩大新特性:橫跨物件與檔案儲存的通用存取服務能力,以及承擔高I/O負載的能力,可望進一步拓展物件儲存系統的應用領域。
憑藉通用存取服務能力,現今的物件儲存產品已經能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延伸到大量仍採用傳統檔案傳輸存取的既有應用程式方面,而不限於採用物件儲存協定的應用程式。
而透過更高的I/O效能,物件儲存產品也能將應用面向擴展到高效能運算、即時分析等領域。
而這樣的發展,也將讓物件儲存跨出現有的角色,成為更通用化,適用範圍更廣的儲存平臺。
熱門新聞
2024-10-05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