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瞭解關於零信任的更多基礎知識,在SP 800-207 Zero Trust Architecture的第二章中有更多的說明。在此章節包含兩個小節,首先說明了設計零信任架構所需遵循的7大原則,並更進一步談到從網路視角看待零信任的假設與見解。
第二章 零信任基礎認知
在第二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強調零信任是一種網路安全範例,聚焦於資源保護,並指出信任的前提,在於持續評估而不會是隱性授予權限。
這裡說明了不少零信任該有的認知,例如,零信任架構可以實現端到端的企業資源與資料安全,方法面向包括:身分、帳密與憑證管理、存取管理,以及操作、端點、託管環境與相互連接的基礎架構等。而最初的重點應放在限制資源的存取,只有需要存取的人才能存取該資源,並且僅給予執行任務所需的最低權限。
同時,這裡提出了對於零信任與零信任架構有效定義的說明:
零信任(Zero Trust)是面對資訊系統與服務在被視為已被入侵的網路環境中運作時,為了讓每個存取請求決定的不確定性最小化,並是在執行準確且最小權限下去執行,所提供的一系列概念與想法。
就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 Architecture)言,這是一種企業網路安全計畫,當中利用了零信任概念,包含元件關係、工作流程規畫與存取政策。
就整個網路安全策略而言,當企業決定採用零信任作為網路安全核心戰略,就需要根據零信任原則來制定計畫,以產生零信任架構,之後,將需要部署與打造零信任環境,讓企業來使用。
值得關注的是,這裡說明了零信任所要解決的問題癥結:第一,防止未經授權存取資料與服務,第二,使存取控制盡可能做到更精細。
因此,這裡談到零信任架構的目的,要讓未經授權存取的風險降到最低。
也就是說,只讓經過授權與允許的主體可以存取資料,而不讓攻擊者等其他主體能存取,而這裡的主體,包括使用者、應用程式或服務,以及裝置。
更進一步而言,在零信任(ZT)與零信任架構(ZTA)所指的資源存取,不僅僅包含資料存取,也包含像是印表機、運算資源與物聯網設備等。
該如何判斷是否允許存取?以及該如何做到存取控制細化?這裡先從基本概念開始說起,同時藉由一個簡要的存取模型,讓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
由於存取控制有其不確定性,因此存取決策的重點將放在身分驗證、授權與限縮默示信任區域,同時,需要盡可能減少身分驗證機制的時間延遲,以保持可用性,並盡可能讓存取規則更精細,讓每次資源存取請求的操作,只提供所需的最小權限。
關於存取模型的概念,NIST繪製了圖1(如下圖)來說明:當使用者或機器需要存取企業資源時,需要經過政策落實點(Policy Enforcement Point,PEP)進行把關,並由相應的政策決策點(Policy Decision Point,PDP),來決定權限。
資料來源/NIST,iThome整理,2022年8月
以上圖為例,系統必須確保左邊的主體是真實的,以及請求是有效的,而中間的政策決策點(PDP)與政策落實點(PEP),需提供適當的判斷,允許主體存取資源。
在此當中,將考慮主體身分的信任程度,像是請求設備的安全現況等種種因素。
同時,這裡也提到PDP/PEP的重要性,因為在PDP/PEP與資源之間,將會形成默示信任區(Implicit Trust Zone),在NIST的解釋中,這如同機場航站位於登機區的改念,通過機場安全檢查站 (PDP/PEP) 進入登機口的人員與旅客,將被視為是可信的。
綜合來說,如何讓PDP/PEP做到嚴謹的決策,就需要透過即時且基於風險評估的結果,給出適當的判斷,以決定是否能夠存取。P64
換言之,企業需要為資源存取,制定與維護一個基於風險的動態政策,並建立一個這樣的系統,已確保每次的資源存取請求,都能透過這個動態政策來執行。NIST也強調,為了使PDP/PEP盡可能具體明確,隱式信任區必須盡可能小。
整體而言,零信任提供了一套原則與概念,並圍繞在讓PDP/PEP與資源更靠近,而其想法是對於企業所有主體、資產與工作流程,都做到明確的驗證與授權。
第二章第一節 零信任原則
有了零信任基本認知後,接下來就是理解零信任的原則。這部分的重點,就是具體描繪出零信任架構(ZTA)的設計與部署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則,也可以說是ZTA的精神,或者是信念、信條。
基本上,這些原則是盡可能與技術無關,NIST共統整出7項:
(1)所有的資料來源與運算服務,都要被當作是資源。
(2)不管與哪個網路位置的裝置通訊,都需確保安全。
(3)對於個別企業資源的存取要求,應以連線為基礎去判斷是否許可。
(4)對於資源的存取需要有動態政策來決定,包括要基於客戶端識別、應用服務,以及要求存取資產可觀察到的狀態,可能還包括其他行為或環境屬性。
(5)企業對於所有自有與相關的資產,需監控與衡量其完整性與安全狀況。
(6)在允許存取之前,所有的資源的身分鑑別與授權機制,都要依監控結果動態決定,並且嚴格落實。
(7)企業應該要盡可能收集有關資產、網路基礎架構與通訊的資訊現況,並用這些資訊來增進安全狀態。
關於上述零信任所需遵循的原則,簡單來說,網路上每個服務與可被存取的設備,都應被視為資源而要管控其存取,且所有通訊都需要確保安全。
對於資源的存取請求,是要基於每次連線請求來進行,並要先評估請求者的可信度,以及僅給予完成任務所需的最低權限。在此當中,需要建立相關系統來監控與評估資產的安全狀況,以及要有動態政策來判斷是否能夠存取。
因此,這將是獲得存取權限、掃描、威脅評估、適應與不斷重新評估的持續循環,並依照每次監控結果來動態決定是否允許存取。也就是企業必須要有身分憑證與存取管理(ICAM),以及資產管理系統,當中也包括多因素身分驗證(MFA)的採用,而在存取管控策略的定義與執行上,將包含基於時間的因素,以及新資源的請求、資源修改、偵測到的異常活動等。而且,這樣的策略需要在安全性、可用性與成本效益上取得平衡。
此外,為了支援動態政策,以做到更細緻的存取控制,需要盡可能從外部蒐集資訊來改進政策。
第二章第二節 零信任視角下的網路
在闡述零信任原則之後,NIST列出零信任角度下對於網路的6大假設。換言之,這其實就是指出ZTA將建立在相關假設前提之下。包括:
(1)企業私有網路不能預設為信任的區域
(2)網路中的裝置可能不是企業所有,也不能被企業設定
(3)沒有資源是原本就可信賴
(4)並非所有企業資源都位於企業擁有的基礎架構上
(5)遠端使用者存取企業主體與資產時,不能完全信賴本身的網路
(6)在企業與非企業基礎建設之間移動的資產與工作流程,應具有一致的安全政策與安全狀況。
從上述假設來看,我們可以瞭解到一些觀念:必須設想攻擊者存在於企業網路中。因此要以儘安全與可行的方式來溝通,這將需要對所有連接做鑑別,以及加密所有流量。
有些假設也與上述原則呼應,例如,沒有資源是原本就可信賴,因此在存取企業擁有的資源之前,每個資產都必須經過PEP評估其安全狀況,確保所有設備盡可能是在最安全的狀態。
最後,也必須考慮企業環境的複雜性,像是並非所有裝置都是企業所擁有,資源也被非都是在自己擁有的基礎建設上,以及企業不同據點與的連結,資產與工作流程的遷移等。
更多ZTA 101內容
熱門新聞
2024-02-27
2024-10-11
2024-09-27
2024-10-11
2024-07-11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