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中心全力打造的醫療影像資料庫以及共享平台,匯集來自三大醫療團隊的已標註以及去識別化的醫療影像資料 。對有意利用醫療影像資料進行AI技術研發的學研團隊 而言,是發展醫療 AI 模型的最佳機會,對台灣發展智慧醫療將帶來極大幫助。

成立於 1991 年的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簡稱國網中心),擁有全台灣唯一共用之大型計算平台及學術研究網路設施,肩負計算、儲存、網路、平台整合的前瞻雲端技術先導角色,可提供台灣各界高速計算、高品質網路、高效能儲存、大資料分析,及科學工程模擬等雲端整合服務。
以國網中心計算生物小組與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建立全球第一個三維神經影像資料庫-FlyCircuit 為例,即運用高速運算資源處理大量三維神經影像資訊,分析果蠅腦神經間的連結與建立神經網路圖譜,並透過網路與儲存服務分享給全球研究團隊使用。如此一來,各地研究人員可透過網路搜尋、瀏覽與存取三維神經影像,並將果蠅神經影像上傳及進行分析,擴大 FlyCircuit 三維神經影像資料庫的效益。
由於 FlyCircuit 三維神經影像資料庫的效益備受肯定,以及國網中心所具備的運算、網路與儲存之技術能量,因而獲得科技部聯合國立臺灣大學、臺北榮民總醫院、臺北醫學大學三大醫療團隊委託,建置臺灣首座本土化、跨醫療院所之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儲存經由國內頂尖醫師的經驗及專業智慧所標註的心、肺、腦等重大疾病的醫療影像資料,這些資料在匯入國網中心及提供使用前,都會透過去識別化處理來保護資料當事人之隱私,同時原始醫療影像與標註影像也會經過標準規範檢查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使用者則可透過國網生科雲平台平台進行範例資料的查詢及預覽,並透過國網生科雲平台申請醫療影像資料,經過資料建置團隊所組成的審查委員會審查同意後,使用者就可利用國網中心的高效能運算環境進行 AI 模型訓練。
多元防護機制 妥善保護病患個資

醫療影像涉及病患個人資料,為保護病患隱私,建置資料庫的醫療團隊事先徵求病患同意並且完成去識別化工作後,才將資料儲存在國網中心;除此之外,國網中心在建置醫療影像共享平台的過程中,也設計兩套保護機制,首先是針對醫療影像進行第二次去識別化,以減少不同來源醫療影像資料匯集在單一個資料平台而被拼湊出病患個人資料的可能性;其次,為避免資料遭到竊取,國網中心除了原有機制外,另外 要求外部團隊必須使用 VPN,透過國網中心的資料不落地技術,可確保醫療影像資料能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計算而不會外流,以保障醫療影像資料的安全性 。未來國網中心將可透過相同的機制以及所具備的運算、網路與儲存之技術能量,提供更廣泛以及安全快速的資料治理以及計算環境,促進各領域資料的共享、流通以及應用,加速學術研究以及產業在 AI 技術的發展。
國網中心副主任林錫慶說,團隊對醫療影像資料庫的期待非常深,因為要取得大量醫療影像並不容易,加上經過專業醫師的標註、註解後,醫療影像價值更是大幅提升。對於擁有 AI 技術的創新團隊而言,絕對是訓練醫療 AI 模型的最佳管道,對於台灣發展智慧醫療可望帶來極大幫助。

 


更多 iThome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