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庸置疑,「進階式持續攻擊(APT)」是2014年熱門的資安議題之一,儘管其已備受討論,但現已實際佈建相關防禦措施的企業仍在少數,只因APT潛伏期漫長且甚難察覺,而市面上防護技術選項多如過江之鯽,遂令多數用戶舉棋不定。

 

Arbor Networks台灣區總經理金大剛預期,展望2015到2017年,APT仍將是資安焦點話題,駭客依然會窮盡各種可能的攻擊手段,竊取企業機敏資料。但他強調,企業欲防範APT,不宜僅著眼於APT本身,必須同步處理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觀察駭客的攻擊脈絡,APT內含兩極化走勢。其一是駭客在發動攻勢前,必先觀測目標對象的防禦能耐,故而利用一些小量或細膩的DDoS,探測防火牆、入侵防禦系統(IPS)…等門禁設施的罩門所在,以利乘隙植入並散播惡意程式,朝向重要主機匍匐前進;其二是當駭客竊得資料後,為確保往外輸送一切順利,將發動另一波破壞式DDoS,藉以Bypass所有警報系統。

 

善用網路鑑識,揪出潛在危害因子

綜上所述,APT與DDoS著實密不可分,理當一併處理,而現今已有愈來愈多資安系統,宣稱內建DDoS防護攻能,但這些設備皆有狀態表,可同時承載的連線數有所侷限,只要逾越此限制,該系統便將停擺,這一特性,無疑徒留駭客可乘之機;金大剛表示,Arbor著眼於此,採取獨特的「無狀態(Stateless)」模式設計DDoS防護設備,藉以扎穩馬步,進而善用長達14年協助全球九成Tier 1電信營運商監控流量的「家世背景」,蓄積大量DDoS指紋特徵資料,故而超脫業界慣用的基線(Baseline)法則,全憑行為模式之正常與否,更為精準地判讀DDoS流量。

 

過去一旦談到APT,幾乎僅會與沙箱劃上等號,但單憑此技術無法禁絕零日攻擊,遂有業界基於清理內網的角度,開始提倡端點防護方案;不論是Arbor擅長的網路流量分析,沙箱訴諸的Payload分析,乃至於端點行為分析,三者在Gartner的APT防禦技術定義中,恰好扮演「三棱鏡」角色,有的站在企業大門口往外照射,有的居於內網進行探測,但可以肯定,佈建得愈綿密就愈耗成本,恐非多數企業所能負擔。

 

為此Arbor提倡網路鑑識觀念,架設猶如X光檢測系統,不求深入揪出APT「癌細胞」,而是根據不正常的細胞位移來判讀惡意行徑,另援引巨量資料分析、及如同Google般友善的搜尋技術,為用戶提供視覺化分析報告,一目瞭然釐清APT造成的傷害與威脅;金大剛認為企業可利用鑑識機制相對較低的建置門檻,巧妙填補三棱鏡佈建密度不足的缺憾。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