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水利署資訊室主任楊正德認為:「讓人感受不到存在的資訊室,才是最成功的資訊室。」乍聽之下,似乎是建議資訊室什麼事都不要做,其實不然。就像是水利資料平臺的自動程式產生器,讓任何申請資料的單位都能自動取得存取資料的API,不需要任何人工的介入,這就是楊正德理想中的資訊室。將服務自動化做到極致,讓使用者感覺不到任何問題,自然就不需要資訊室協助。

楊正德是水利署資訊室成立以後唯一的一位資訊室主任,一手推動水利署的各項資訊建設,這8年來,整合了17個附屬機關的資訊系統和開發對外提供資料與服務的平臺,現在還可以自動提供想要索取資料的機關API,以及建構網路Call-in的機制等。而這些規畫,都是為了要讓所有服務進行的更流暢,從讓使用者沒有困擾的考量下出發。不斷強調自己是協同角色的水利署資訊室,用不擾民的方式來達到無痛改造。

所謂水利,指的是管理各種水資源,包括水庫、河川、防止旱災水災。據水利署資料顯示,臺灣118條河川都具有坡陡、流急、沖刷性強、含沙量高等特性,再加上,臺灣的年降雨量又多又集中,還有平均每年約有3.5個颱風侵臺,如何善用這些水資源興利除弊,這些都在在考驗著臺灣的水利能力。

鑑於水利的重要以及管理難度,在民國91年時,由水資源局、水利處、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委員會合併而成水利署,負責掌管臺灣所有水利作業,在民國99年預算更高達800億元。

水利建設需要有充分的水利資料做為分析的依據。水利資料包括水情、水權、水文等,這些資料可以做為建設水庫、水力發電的發電量、公共給水、灌溉設施、防洪禦潮等政策規畫之用,所以水利署必須管理、分析這些資料並將其快速準確提供給其他單位。

除了中央的水利資料以外,水利署旗下有15個附屬機關,包括遍布全臺的10個河川局、北中南三地各有一個水資源局、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與水利規畫試驗所等,這些機關也都各自擁有不同區域的水利資料,為了便於統一管理所屬機關與所有水利資料,水利署成立時就設立了資訊室。

八年來,資訊室所推動的IT建設可分為兩個階段。楊正德表示,從民國92年到民國95年的四年間,水利署資訊室著重IT基礎建設,並且整合包含水利署2個臺北辦公室和15個附屬機關,共17個單位的IT基礎建設,這些建設包括國土地理資訊系統、水文水資源資料倉儲等,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異地辦公的問題,水利署在民國94年全面推動公文線上簽核。

楊正德表示,水利署與其他機關有很多公務往來的需求,也因此比起其他機關,水利署設置了許多副首長,總計有3個副署長、5個副總工程師,他們每天都必須到數個機關開會,然而大部分的公文都必須由主管簽核,副首長們待處理的公文大量堆積在辦公室內,公文處理非常沒有效率。另外一方面,主管即使到各地開會,不管如何還是得回到辦公室批閱公文,也佔用主管的下班時間以及影響家庭生活。所以,水利署希望透過公文線上簽核來改善這些問題。

水利署的公文線上簽核系統交由委外廠商開發,但是,楊正德表示,資訊室視公文系統為核心系統,所以資訊室全程參與開發與維護工作,再由秘書室擔任推動的角色,根據水利署秘書室的統計,實施公文線上簽核以後,公文簽核比過去至少節省了一天的時間。

水利署打造公文線上簽核系統的同時,也為主管建立行動辦公的環境。水利署的行動辦公室,作法是在主管使用的行動電腦內先建立憑證,讓主管在任何可以上網的地方,只要連上公文線上簽核系統,就可以簽核公文。

訂出策略將人力集中在核心系統

不過,資訊室也並不是每套系統都有能力像公文線上簽核系統一樣全程參與。水利署每天約有160幾套系統運作,但資訊室卻僅有26名員額編制,因此所有的系統都只能藉由委外廠商代為開發,為了讓人力發揮最有價值的功能,楊正德將所有水利署的資訊系統分成三種等級,分別是核心系統與重要系統,這兩種委外開發,除此以外的系統屬第三等級,則交由業務單位自行主導。

楊正德區分這些系統也有其策略,影響層面大以及功效明顯的系統,就會被視為重要系統。比如說像是各縣市的水權系統,由於涉及到水資源分配,影響層面廣,因此水權系統就被視為重要系統之一;另外也像是GIS系統,由於建立完整的GIS系統將對全臺灣的各水資源相關機關都有很大的幫助,這也屬於重要系統。

而在開發重要系統時,資訊室就扮演協同的角色,會由一名資訊室的人員固定出席工作小組會議,主要的工作就是扮演開發廠商品質核定的角色。在品核的標準上,楊正德說:「資安是最重要的,參與招標的廠商必須要在提案中標明如何做到資訊安全;其次也必須符合ISO認證的規範。」

水利署資訊的核心系統包括對內對外的入口網站、資訊服務平臺以及公文線上簽核系統三個。楊正德表示,這些系統對於資訊室來說都是急迫性最高的系統,像是入口網站代表的是水利署,不能有一天發生問題;資訊服務系統也是水利署提供給其他單位資料的重要管道,也不能有一天停擺;而公文線上簽核系統只要發生問題中斷一分鐘,整個水利署在這一分鐘內就不能處理公文。

只要是核心系統,就是資訊室必須全力維護的系統。因此,在公文線上簽核系統上,資訊室甚至跟秘書室簽署了SLA(服務水準協議),保證公文線上簽核系統每季最多只能斷線3次,一年不能超過12次,而且每年的總斷線時數不能超過9個小時。楊正德表示,簽署這個協議是代表對業務單位的負責,而且也可當作是考核同仁的標準,「資訊室要用最低的出錯率,讓使用者不需要資訊室出來解決任何問題。」至今,水利署資訊室還未違背這項SLA,持續保持服務品質。

積極進行政府資訊公開來提升政策的安全係數

水利署資訊室完成公文線上簽核系統後,隔兩年又建立了水資源資訊服務平臺(WRISP),這個系統讓水利服務邁向了另一個階段。

WRISP平臺是水利署用來服務其他機關的平臺。楊正德表示,由於水利署有許多資料是其他政府單位訂定政策的重要依據,所以許多單位都必須向水利署索取資料。舉例來說,每逢颱風侵臺時,水利署就會依照氣象局給予的降雨量推估某河川是否超過警戒範圍,進而依照這些數據來發布下游居民疏散的指示;另外,水利署可提供水情資料給農委會,包括水庫有多少蓄水量,讓農委會評估是否進行休耕、休耕的範圍以及休耕對農民的補貼有多少;甚至是公路單位建造橋樑時,都需要水利署提供資料來規畫建築的架構。

楊正德說,過去其他單位只能等水利署將所需資料從資料庫中整理出來寄過去,或者是視個案開放部分資料庫讓各機關自行撈取所需資料,但這些作法不是浪費太多時間,就是會有權限控管不嚴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水利署建立WRISP平臺統一提供水利資料,各機關只要提出申請,水利署審核通過了以後,就會將他們所要求的資料打包,並依照權限放在平臺上供其查詢使用。

水利資料不僅影響範圍廣,而且很多資料具有時效性,才能協助其他作業單位事先預警。因此,楊正德說,「水利署提供的資料越完整、越即時,就越能避免災害的發生,也更有利於提升各作業單位規畫安全係數。」

不過,做到即時與完整,水利署資訊室並不以此滿足,楊正德表示,資訊室還進一步開發了自動程式產生器,只要各單位提出申請,經過水利署核可同意後,就會自動產生一組客製化的API提供給申請單位,讓他們很方便地整合到自己的系統中,縮短申請到真正上線使用的時間。

同時,水利署資訊室也擔負主動尋找客戶的任務,由資訊室的一名專職人員負責每年開發10個客戶,已經開發的客戶包括氣象局、公路局、農委會與水土保持局等。

建置WebCall積極提供人民服務

除了與其他機關的界接,水利署也主動規畫對民眾的服務。楊正德表示,水利署有許多與河川相關的資料,對於河川與生態的教育很有幫助,因此,早已架設了e河川網站。

不過,楊正德認為,目前網站上的資訊還是太過技術性,對民眾來說沒有吸引力,資訊室現在也積極規畫明年推動「河川達人」結合WebCall的功能,藉助臺灣各地的當地達人講述河川的故事,為河川帶進更多人文內涵。民眾只要在電腦上插上麥克風,就可以在e河川的網站上直接撥打網路電話給河川達人請教河川相關問題。

這跟許多政府機關的選擇很不一樣。大部分的機關可能會利用電話查詢、網路留言版的設置與民眾互動,不過,水利署卻想到利用網路通訊軟體的便利性,讓民眾在網路上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隨時向水利署詢問問題,無形中改變民眾向政府取得資訊與互動的方式。

不過,楊正德也坦承,目前河川達人還是先由水利署內部的人擔任。而資訊室今年的工作就是要先建置VoIP平臺,才能在明年提供民眾真正主動的服務。

將資訊部門人力集中在核心系統,使核心系統的出錯率降到最低,讓機關內使用者沒有因為新系統而有額外的負擔;主動提供API,大幅改變其他機關向水利署擷取資料的方式,不僅沒有加重其他機關的負擔,反而是用減少時間與程序的方式達到;建置WebCall,是為了促使民眾多使用水利署的資料,也選擇了在網路上邊查資訊就可以邊使用的機制,減少民眾在瀏覽資訊時還要換成其他裝置才能詢問的困擾,這些都展現出楊正德以不擾民的方式進行無痛改造。

做了這麼多主動服務,對楊正德來說,這些主動的擔任都是分內的事情,只要做得夠好,大家都不會想到要找資訊室,在這位服務公職31年的楊正德眼中,這就是真正的成功。

 

經濟部水利署資訊室主任楊正德認為,將該做的事情做好,讓人感受不到存在的資訊室,才是最成功的資訊室。

 

CIO小檔案

楊正德 經濟部水利署資訊室主任

學歷:

亞洲理工學院水資源工程研究所

經歷:

大學就讀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後考取公費留學資格前往泰國亞洲理工學院水資源工程研究所就讀。擔任公職31年半的生涯中,經歷臺灣省政府水利局正副工程司、經濟部水利署簡任正工程司等職務。民國91年水利署成立後,即擔任資訊室主任,領導規畫水利署的IT基礎建設與應用服務至今。

 

公司檔案

經濟部水利署

●    局長:楊偉甫

●    地址:臺中市南屯區黎明路2段501號

●    網址:www.wra.gov.tw

資訊部檔案

●    部門名稱:資訊室

●    資訊部門人數:28人

●    每年IT預算:約3000萬

●    資訊部門分工:共兩科,負責網路管理、資通安全、系統維護與地理資訊等業務。

IT部門大事紀:

●    2003-2006年:布建IT基礎建設,如國土資訊系統(NGIS)、網際地理資訊系統、水文水資源資料倉儲系統等基礎應用系統

●    2006年:全面推動公文線上簽核

●    2007年:資訊安全管理體系(ISMS)通過ISO/IEC 27001認證,同年並導入SOA,建立水資源資訊服務平臺(WRISP)

●    2008年:引進Fortify Source Code Analyzer,讓所有軟體專案都必須接受SCA檢測,並在上線前修復高風險的弱點;此外,引進IMPERVA Securesphere網路應用程式防火牆強化AP之安全防護

●    2009年:IT服務管理體系(ITSM)通過ISO/IEC 20000認證

●    2010年:發展3D Web GIS,全面推動水利地理資訊服務共享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