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是個對於交易速度非常敏感的行業,時時刻刻都在跟時間賽跑,特別是與銀行業相比,證券業面對的是毫秒甚至微秒等級的速度競爭。這是臺灣證券業一直以來面臨的IT挑戰。
為了提高系統處理速度,甚至加速IT轉型,凱基證券不惜翻新核心系統,甚至採用了雲原生容器化微服務架構,打造新一代證券核心系統,就是為了能夠更快推出新服務,彈性應對市場變化,快速回應顧客的需求。這正是凱基證券核心轉型的關鍵一步。
一手推動凱基證券系統核心轉型的關鍵人物,正是凱基證券亞太區資訊長黃榮林。
在富邦IT服務快30年的黃榮林,曾一手主導富邦金控集團各子公司的系統整併,還負責集團旗下所有公司的IT基礎設施維運與監控,包括機房管理、網路、資安等,以確保能夠提供穩定、不中斷的金融服務。
2018年從富邦退休後,凱基證券進一步延攬黃榮林擔任該公司亞太區資訊長一職,希望能夠借助他在金融業IT方面的豐富經驗,協助他們進行系統整併並加速轉型。他加入後,不僅負責臺灣的IT維運,還包辦了香港、泰國、印尼、新加坡等地的維運工作。
證券業面對的是毫秒甚至微秒等級的速度競爭壓力
相較於金融業中的銀行、產險和壽險業,證券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因為客戶有即時下單的需求,因此對於交易速度的要求極高。「若與銀行業相比,證券業的速度感受可能高達上千倍的差異。」黃榮林直言。
在整個交易流程中,從客戶下單、風險檢核,一直到交易所的回應,每個環節都得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黃榮林表示,以風控檢核為例,針對每位線上客戶的下單,同時有10~20萬名用戶,凱基證券目前在處理時間已經可以縮短到了微秒(10的負6次方秒)以下。這僅僅是整個交易的一環,從客戶下單、風控檢核到交易所的回應,整個過程僅需毫秒以下完成。
不僅僅是追求交易速度,黃榮林還非常重視系統的穩定性、資料的準確與準時性、資安,以及提供顧客有感的創新服務。因此,他上任後,對於凱基證券的IT在未來科技發展中,確立了最基本的主軸,即要做到快、穩、準、安全與創新。
沿用多年的證券核心系統,面臨到必須汰換的難題
臺灣自2020年逐筆交易制度上路後,吸引許多國內及國外法人客戶參與臺灣證券市場,促使交易量大幅成長,短短一年間,成交數量快速增長,到2021年已經達到6.79億筆,成交總額更創下了新高,達到95.52兆元。
身為國內第二大券商的凱基證券,面對市場交易量的爆增,持續提升交易系統的速度並優化服務,來應對來自證券市場的大量交易需求。
但是凱基證券面對的IT考驗不僅於此。凱基證券目前約9成交易來自電子交易,涵蓋4種交易管道,包括行動裝置、PC(超級大三元 、全球理財網)、Web以及API。這些年來,隨著交易型態的改變,交易管道和服務型態也更多元且多樣,可是,凱基證券的核心系統已經沿用多年,也面臨到必須要汰換的難題。
尤其在臺灣,證券業已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行業,與國外將證券僅視為金融機構一項業務不同,因此,證券公司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系統,可是,黃榮林坦言,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業者專門為證券業提供核心系統的套裝軟體,加上臺灣的交易模式跟國外模式不一樣 ,需要提供給客戶更多樣的選擇,這也成了證券業的IT挑戰。
一方面,在IT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凱基證券面臨著推出越來越多新服務和功能的需求。可是,儘管公司的服務和功能不斷擴展,其核心系統仍然採用傳統的大型主機架構,長期下來,不僅導致系統無法支援現代化的應用,而且由於相關技術人力短缺,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也難以引進新IT技術,進一步阻礙了凱基證券的發展腳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凱基證券決定汰換核心系統,打造全新的證券核心系統,甚至黃榮林一開始就決定採用容器技術和微服務架構展開核心系統轉型,逐步取代現有的大型主機架構。
「證券業核心若不轉變,可能面臨市場淘汰的威脅,唯有率先行動,比同業更快的速度推出服務和新功能,方能保有未來核心的競爭力。」黃榮林說。
用容器技術和微服務打造新一代證券核心系統
為何新核心系統需要採用容器化微服務架構?黃榮林以搭火車來比喻,就像搭車時,如果途中要停很多站點,速度就不容易快,但如果換成直達車,例如從臺北開往高雄,只在中途的臺中停靠,這樣的方式就會更迅速。因此,他強調:「新系統的速度要比原來的大型主機快50%,容器和微服務是實現這目標的最佳選擇。」
他進一步說明,傳統系統設計都是單體式設計,當要改台股的交易系統,可能就會牽扯到基金、複委託平臺等方面。如果希望在App中新增股票交易的功能,也可能牽涉到很多相關連的元素也要跟著調整,每次修改都需要整體測試,而在過程中容易發生問題,例如修改A影響到B。
他指出,在微服務架構下,系統被拆解成更小的功能模組,一旦有新的業務要推出,可以使用最小單元進行應用組合,進而提升開發速度,相較於傳統的架構更具敏捷與彈性。
新系統因為採用雲原生架構設計,意謂著以後它不僅可以在公雲上進行遷移,同時也能與目前業界中廣泛應用的現代IT技術接軌。即使在交易所未來開放上雲時,凱基證券可以更快速地應對,進而保持競爭力。
凱基證券自2023年開始展開核心系統轉型推動計畫,規畫逐步拆分大型主機系統的功能,轉向容器化微服務架構,並優先完成帳務中台的架構轉換。
黃榮林期望透過系統核心的轉型,能夠大幅改善開發速度、縮短服務推出(time-to-market)的時間,更訂下減半50%的目標。
「在臺灣,至今尚未有任何一家證券業採用快速開發的Cloud Ready概念來打造新核心系統。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實現核心轉型。」他說道。
目前凱基證券核心大型主機包含多套系統, 之後不會全部系統轉為容器架構。他指出,有的系統分拆後會單獨存在,並會透過拆模組方式重組,其中交易模組會先轉換為新架構,接著是其他周邊的模組,針對所有系統都會使用的共用模組,例如監控、認證、訊息溝通等,則會建立一套,其他系統都可以用。
雖然微服務架構具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先天的限制。他舉例,每支微服務呼叫可能需要接近微秒,因此,對於需要低延遲的模組,特別是那些會影響下單的模組,就不會將其納入微服務架構中,比如主機連線的模組。至於其他不影響下單流程的功能模組,則會儘量使用微服務架構,以提升開發速度與系統靈活度。
他表示,這樣的架構設計能夠在保證速度要求的情況下,最大化微服務的運用,從而提高整體系統的效能。
凱基證券不僅僅要翻新IT架構朝向現代化IT轉型,就連開發方法也跟著一起轉變。
凱基證券的軟體開發方法,在2022年開始採用現代化架構常用的DevOps敏捷開發做法,來逐步取代傳統的瀑布式開發方式,以縮短程式開發與迭代周期,讓應用服務能更快上線。
除了翻新IT架構和採用新的開發方法,凱基證券近幾年也採用了不少數位科技工具,來優化內外服務或提高作業效率。例如,凱基證券自2020年開始導入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服務,迄今已累積超過100支RPA,運用在IT、人事、財管、法務、交結等不同業務,協助處理具有重複性高、固定規則的人工作業,而且不僅僅在臺灣,還擴展至海外據點,實現至少70~80%人力成本的節省。
迄今已累積超過百支RPA,涵蓋IT、人事、財管、法務及交結等
以RPA在IT部門的應用來舉例,過去在非AD環境下,遇到新員工加入、員工離職或者職務調動時,資訊人員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來處理ID帳號的新增、移除以及重新指派授權等工作,後來他們將這項繁瑣工作交由自動化的RPA處理,使得人力成本節省了90%。
除此之外,凱基證券也持續翻新系統,例如自2020年起,他們針對OA、人資、 財會、採購等系統進行汰換,改用新系統來取代,以提升作業效率與優化流程。此外,凱基證券已將地端OA系統搬上公雲,提供內部郵件收發、資料備份和團隊遠端協作的使用。
靠建置ITOM平臺,能即時監測證券網路、服務和基礎設施運作
為了提高整體IT維運與管理效率,凱基證券後來還建置了一套IT維運管理平臺(ITOM),可以將證券網路、服務和基礎設施的維運資訊整合到一個大型螢幕牆中來查看,協助IT人員進行維運與監控。這套系統在2022年上線後,像在證券網路監控方面,使得人員透過ITOM平臺內建的儀表板,可以即時查看凱基證券在亞太區所有連線狀況,包含臺灣72個據點和海外4個國家。一旦偵測到連線異常時,系統會立即發出警示,通知相應負責人員進行處理。
凱基證券這些年在AI應用也有不少投入,例如2021年推出智能客服,能夠回答客戶在證券方面的問題,提供即時且準確的解答。凱基證券現在進一步整合AI技術,使智能客服的回應能夠不斷進化,變得越來越聰明。
凱基證券內部已經開始利用生成式AI技術協助進行中英內容的翻譯,並計畫未來擴展至問答服務,包括協助營業員回答有關交結進度、買賣權證手續費率、稅率等問題。不僅如此,凱基證券還計畫在客戶服務和產品開發運用AI技術,其中包括AI理財服務。
CIO小檔案
凱基證券亞太區資訊長黃榮林
學歷:大同大學通訊工程碩士
經歷:在富邦從事IT長達27年,曾擔任富邦銀行技術支援部長、富邦金控系統支援處處長、富邦銀行資訊營管部長等多項職務。2018年從富邦退休後,隨後加入凱基證券擔任亞太區資訊長一職,開始推動以快、穩、準、安全與創新,作為IT未來科技發展主軸
公司檔案
凱基證券
成立時間:1988年
地址:臺北市明水路700號
主要業務:提供證券、期貨交易輔助業務、期貨自營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國際證券業務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相關業務
員工數:3千多人
董事長:許道義
總經理:方維昌
營收:約138億元(2022年)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亞太區資訊長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黃榮林
IT大事記
●2020年:導入RPA流程自動化、開始逐步汰換OA、人資、財會、採購等舊有的系統,改用新系統
●2021年:智能客服推出上線
●2022年:自行建置一套IT維運管理平臺ITOM,可用於證券網路、服務和基礎設施的維運與監控、在軟體開發流程中開始導入DevOps做法
●2023年:開始利用容器和微服務展開核心系統的轉型,打造全新的證券系統,逐步取代現有的大型主機架構
熱門新聞
2024-10-05
2024-10-05
2024-10-07
2024-10-04
2024-10-07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