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疫情,不僅加速了宅經濟的發展,也迫使航運業加速轉型,臺灣港務公司(以下稱港務公司)負責經營和管理在臺灣重要港口進出口的航運,橫跨北至南共七個國際商港。港務公司早在5年前開始運用資訊化科技,積極推動商港轉型,不只讓它成功渡過了疫情考驗,還將運用大數據優化港口營運,來因應後疫新常態、不確定經濟局勢及海運市場變動,甚至2030年要將各商港轉型成為智慧港口。
臺灣港務公司未來要能夠加速轉型成智慧港口的關鍵,正是靠IT。
身為海島國家,港口是臺灣對外重要的航運樞紐,單是高雄、基隆、臺中、花蓮共四大商港每年有超過6萬艘大型船舶進出港口,上千萬個貨櫃出入,每年入出境人口數更超過10萬人次。無論是船舶的進港、靠泊、貨櫃的裝卸,還是出港的作業,都是靠一套港棧資訊系統來運作。
臺灣港務公司資訊處資深處長張登訓表示,過去各港口的營運主要依賴港棧資訊系統,提供船、貨與旅客相關的港灣、棧埠、倉儲及旅運作業所需的資訊服務,但是,不同商港各自採用了不同款的港棧系統。
港務局公司化後,IT優先目標是整併各港核心系統
到了2012年時,由於港政分離政策而成立臺灣港務公司,原本的四個港務局改制為港務分公司。公司成立初期,管理高層就毅然決定展開港棧系統的整併,將各港務分公司的港棧系統合併為一套統一的系統,整合到總公司統一管理,再提供各分公司使用,不再使用各自獨立的系統。
張登訓表示,整合的好處是,一方面能夠確保航運作業一致性,讓所有作業流程和費用計算,都能採用統一標準來處理,不再存有差異,同時能夠更快取得各港口的營運資訊,讓總公司管理者可以根據這些數據下達決策。
但要用一套統一系統提供全商港的航運資訊服務並不容易,尤其,不同商港特點和作業量差異很大。舉例來說,高雄港是最大港,船舶進出最多,運作規模和需求複雜度遠超過其他港口,而臺中港在棧埠作業應用範圍較廣且複雜,需要更高控管程度。相比之下,花蓮港進出的船舶數量較少,所以不需要像高雄港那樣複雜的系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港務公司資訊團隊採用模組化方式來開發系統的功能,藉此來解決不同商港需求差異的問題。張登訓強調,這種設計方式的好處在於,相同功能可以共用同一個模組,同時又能根據各自商港的特定需求來增加需要的模組,從而提供客製化功能。「核心原則就是透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達成系統整合的目標」他說。
港務公司從2013年開始規畫整併和導入新港棧系統,採取分階段上線的方式。基隆分公司的臺北、蘇澳、花蓮與基隆港是首批上線的港口,接著是臺中港導入,最後則是高雄港,直到2020年才全部上線完成。
不只整合港棧資訊系統,港務公司資訊團隊在新公司成立後,逐步將分公司各港資訊系統整合集中到總公司,包括自動化門哨系統、影像監控系統、公文系統及人事系統等,同時還導入ERP等新系統,來提升營運管理的效率。
結合IoT強化港口海陸面的智慧化應用
整合內部系統的過程中,港務公司開始擴大運用IT推動港口服務智慧化和自動化發展,並以「Trans-SMART」為主軸,展開港口的轉型與升級計畫。資訊團隊從2018年開始推動這項轉型計畫,接著在2020年陸續完成示範港口的應用建置,包含海側、陸側相關系統。
以港區海側系統為例,港務公司後來在高雄港建置了船舶操航智慧警示輔助系統,來改善過去貨船靠泊港口時容易發生碰撞事件的情形,透過這套系統,能夠追蹤所有進港船舶的航行軌跡,一旦偵測到船速過快時,系統就會立即示警,由塔臺人員採取必要的措施,例如通知船方採取避碰措施,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結合IoT技術打造一套物聯網海氣象即時系統,是港務公司另一個重要海側應用例子。資訊團隊部署多個IoT感測器,來蒐集海氣象監測資料,包括風力、波浪、海流、潮位等,以此追蹤海況變化,讓港口在面對不同的海氣象變化時能夠更快速應變,如調整港口運作和船舶進出安排。
不僅如此,港務公司在港口管理方面導入不少智慧化應用,智慧監控管理系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港務公司在陸側系統方面建置一大應用。
在過去,各商港的安全管理,除了依賴港務警察及港區現場人員的定期巡查,對於港口的關鍵區域通常會設置CCTV監控攝影機,以便將所拍攝的影像傳送至各港區的監控中心,以進行持續的監控管理。
用上千支CCTV加強全港監控,還結合AI影像辨識提前預警
為了提高監控效率,港務公司後來導入智慧監控管理系統,可以將全港區的CCTV影像整合到監控中心的大型電視牆上,中心人員從電視牆就能迅速掌握港口現場情況,而且還能即時調閱監視器畫面,查看更詳細的資訊。不僅如此,該系統還可結合電子地圖呈現,方便管理者更好地掌握港區狀況,從而提高應變指揮和管理效率。
這套系統不僅整合了CCTV影像,還具有AI影像辨識功能,可以偵測異常事件並提供預警。例如人員進入禁釣區或落海、車輛誤闖管制區或違規停留等違規或危險行為都是屬於異常事件,系統會自動告警,通知負責人員到場處理,防止事態擴大。
此外,該系統還能透過人流統計來判斷是否有群聚事件發生,並及早介入。並支援跨平臺訊息通報,包含簡訊、傳真、Line通訊群組等。
為了更快速地回應異常情況,資訊團隊還透過一臺閘道器在本地端完成即時影像分類與辨識,而不需要將影像資料回傳到資訊機房,讓異常事件的處理和反應更加即時。
張登訓表示,目前已經在港口部署約2,700支CCTV,其中15支具備AI影像辨識功能。
不只是進出港口船舶和貨物管理,車輛及人員入出境的管制同樣重要。尤其近半年來,所有商港每月平均進出總人數將近400萬人次,等於一天就有超過10萬人進出,管理這麼龐大的人流,成了資訊部門的另一項IT挑戰。
攝影/洪政偉
臺灣港務公司資訊處資深處長張登訓表示,港務公司未來將朝向智慧港口來轉型,其中數據應用是驅動港口智慧化發展重要關鍵。
導入智慧車流系統,優化港區交通運輸網絡
為了應對龐大人流的挑戰,港務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導入自動化門哨系統,在港區各查驗站設置自動化車道,結合車牌辨識,提供人、車、貨櫃進出商港管制區及自由貿易港區全天不中斷的自動通關查驗服務。
在疫情期間,資訊團隊建置了E化車道,全面採用無接觸方式記錄人車進出港區的時間和身分,成了港務公司IT抗疫的重要實例之一。有別於傳統的人工車道管制,在這個E化車道中整合了不同感應設備,例如透過RFID讀取器可感應RFID通行證或eTag,或是利用OCR辨識器辨識車牌及櫃號,針對非持有RFID通行證的人員現場也能操作無人KIOSK機來完成身分確認。這麼做的目的,在於確保所有進出港區的人員和車輛都留下記錄,可供日後追溯。
這套自動化門哨E化車道系統,不僅能夠記錄人車進出資訊,還能具備有通緝犯或贓車比對功能,即時比對內政部警政署逃犯、贓車資料庫,當判斷為通緝犯或贓車時,就會自動通知港警到場處理。
不僅如此,港務公司在2022年以高雄港為示範場域導入智慧車流系統,優化港區交通運輸網絡。這套系統中使用GIS製作的港區地圖,整合各式路況資訊,方便進出港區的載貨車輛或相關人員查看港區內相關交通、車行動態或港區作業狀況。
甚至還結合AI提供車流量的預測,讓使用者可以提前規畫路線,避開擁擠路段和尖峰車潮,並選擇最佳的行車路徑進入港區,藉由這種方式,改善港口交通狀況與提高整體運輸效率。
臺灣港務公司過去10年歷經三次IT大轉型,從系統整合到發展智慧化應用,未來更朝向AI、大數據、雲端來發展。長遠來看,「港務公司將朝向智慧港口來轉型,其中數據應用是驅動港口智慧化發展重要關鍵。」張登訓這樣說道。
發展港務營運大數據
為了打造智慧商港,港務公司自去年開始積極展開內部營運數據蒐集和彙整工作,為此,他們甚至計畫建立自己的大數據平臺,用於港口營運分析和優化,但尚未包含航運大數據。
資訊團隊還規畫建立數據交換整合管理平臺,負責蒐整關鍵的營運資料,這些資料經過清洗過程後,將匯整到營運數據資料庫中,用來發展港務公司的智慧商情平臺,透過這套平臺,可以將分析取得的重要商情資訊以視覺化方式呈現,不僅讓決策者能夠即時掌握港口營運動態,還能根據數據分析結果來下達決策。張登訓表示,預計今年10月完成建置智慧商情平臺及營運數據庫,目前累積的資料量已達約百GB。
除了針對數據進行分析,港務公司也開始重視資料治理制度的建立,規畫導入資料字典系統,協助相關人員更快速地了解營運資料間的關聯,利用這些高品質資料支援決策和營運優化。
今年開始規畫上雲,將優先建立雲地異地備援機制
鑒於烏克蘭戰爭的經驗,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視關鍵基礎設施相關系統上雲,不只金融系統,重要港口也是交通關鍵基礎設施之一,如何確保航運IT服務不中斷,是建立商港營運韌性很重要的關鍵。
目前港務公司是採取異地備援策略,在臺北和高雄兩地機房互為備援,但張登訓認為,這樣的作法不僅耗時,增加資料庫維護的複雜度,因此,今年開始規畫上雲。港務公司在未來的兩年內,將建立雲地異地備援機制,優先完成港棧系統的上雲。
資安是港務公司另一個加強重點,不僅要求落實IT資安,甚至還包括OT資安。港務公司自2021年開始設立資安長,負責擬定總公司整體的資安政策和方向,未來將調整資安架構,逐步朝向零信任資安架構發展,進一步提升資安防護水平。
CIO小檔案
臺灣港務公司資訊處資深處長張登訓
學歷:東華大學資工碩士
經歷:2000年進到花蓮港務局IT工作,2012年港務局公司化後,轉任到臺灣港務公司臺中分公司擔任資訊處經理,主導臺中港IT的發展。2020年擔任港務公司資訊處資深副處長,並在2年後升任資深處長,負責帶領IT團隊,加速推動港務公司轉型
公司檔案
臺灣港務公司
成立時間:2012年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10號
主要業務:統轄基隆、臺中、高雄及花蓮分公司的港灣與港埠業務規畫、營運與管理工作
員工數:2,200人
董事長:李賢義
總經理:陳劭良
資本額:700億元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資訊處資深處長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張登訓
資訊部門人數:30人
IT預算:約5億元(含資安)
資訊部門分工:資訊規劃科、資安及建設科、應用服務科
IT大事記
2013年:規畫將各港務分公司的港棧系統合併為一套統一的系統,整合到總公司統一管理,再提供各分公司使用
2016年:完成ERP系統上線、開始整合商港自動化門哨系統資料中心,持續精進自動化車道及E化車道機制、建置港區危險物品管理系統
2018年:推動Trans-SMART臺灣港群智慧轉型計畫,提出海側和陸側兩大構面及各項具體行動方案
2020年:完成臺灣港棧服務網(TPNet)系統整合作業
2021年:提出Trans-SMART 2.0+升級計畫,持續推動港口的轉型與升級
2022年:建置新公文系統及港務168─高雄港區即時路況資訊網
2023年:推動全球資訊網改版計畫、規畫建立雲地異地備援機制
熱門新聞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