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球食物資訊技術部資深經理黃正昇。 (攝影/洪政偉)

餐桌上常見的玉米,除了可供人食用之外,也是餵養禽畜的飼料主要原料,去年因疫情造成全球航運塞港、貨源不穩定等因素,國內飼料用玉米價格大漲,導致養豬成本大增,讓養豬農大喊吃不消。不少媒體在報導中所引用的玉米現貨價格數據,來自中華食物網,這是臺灣畜產業、法人機構,甚至政府單位最重要的市場行情資訊來源之一。

傳統的穀物交易如同貿易,進口商向國外供應商下單,大宗穀物船運來臺,再由進口商為制定現貨價格,賣予飼料廠或自行調配飼料的養豬戶。當船運快到港時,進口商才會制定價格,如遇到市場短缺則會趁機拉高價格出售謀利,進口商因為大量貨源及制定價格,掌握相當大的權力。

直到2000年網路泡沫化出現轉機,在國內食品大廠大成長城集團號召下,農糧、食品業者共同投資成立中華全球食物公司(後面簡稱中華全球食物),隔年正式推出中華食物網,目的是希望打破進口商貿易的模式,建立新的交易模式,多年調整及摸索經營方式,中華食物網現在已是玉米、黃豆、豆粉等大宗穀物交易的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有別於B2C電商平臺的交易,交易金額低而頻次高,買方多為不特定對象的民眾,而B2B的穀物交易模式,交易頻次雖然較低,但交易的金額較大,穀物賣方與買方也相對較為固定。

而向國外採購穀物,出貨是以船為單位,每艘船可載運多達數萬噸穀物,如此龐大的數量,並非國內單一家飼料廠、養豬戶數十噸或數百噸採購量能負荷,因此中華食物網集合國內眾多買家,採用集體採購方式,以競標或合購方式向國外穀物供應商採購,中華食物網扮演了新型態交易平臺的角色,讓買賣雙方的交易資訊更透明流通,媒合穀物買賣。

「中華食物網讓交易資訊透明化,讓買方自行掌握成交價格、成本及風險」,2016年開始帶領中華全球食物資訊團隊的資訊技術部資深經理黃正昇表示,中華食物網希望打破傳統貿易的模式,集合小買家的需求,和國外供應商交易,在集量時就將價格定好,讓買家也能作好風險控管,而不是進口商在船運到港後才制定價格。

中華食物網讓買賣的交易資訊透明化,成為市場參考的價格指標,也讓進口商無法隨意哄抬價格,進而發揮價格制衡的效果。

不僅如此,這幾年,國外穀物價格波動大,政府鼓勵農戶種植玉米等國產穀物,例如2021年3至5月之間,農會與中華食物網合作,委託代銷1萬噸國產玉米給豬農,中華食物網也成為豬農取得國產穀物的來源之一。

甚至以交易為基礎,中華食物網還發展出多種加值應用,例如透過平臺的競標機制,掌握市場上買方還有哪些需求未被滿足,業務人員主動詢問、協助解決,從購買超量穀物的客戶買回,再轉移給有需要的買方;或是協調多位買方的倉儲容量,提供虛擬倉儲服務,讓自己倉儲容量不足的買家,可將穀物借放到其他買家的倉儲。

建立大宗穀物的B2B交易平臺營運模式

然而,中華食物網並非一推出就馬上獲得成功,在2001年成立時,網路面臨泡沫化,另ㄧ方面,當時穀物交易習慣使用電話,要吸引買賣雙方透過電子平臺交易並不容易,建立透明的資訊流、確立交易模式成為關鍵。

黃正昇表示,公司成立之初的IT目標是業務導向,集中資源建立公司網站及宣傳,網站兩大功能是交易和行情資訊公布,為了讓交易資訊透明化,必需將行情資訊即時的告知客戶。

依客戶需求打造代採系統

早期中華全球食物內部是以Excel與紙本,處理代理採購的交易,因每天都需要結算,大量的工作導致員工經常需要加班處理,因此IT團隊在2008年到2009年之間,嘗試第一次開發代理採購系統(簡稱代採系統)。目前,代理採購約占了中華食物網業務量約7成,競標則只占約2成左右,代採系統對中華全球食物而言,是重要的應用系統。

但是IT第一次的開發代採系統並不成功,黃正昇表示,因交易涉及期貨、匯率,整個交易過程相當複雜,客戶交易需要較高的彈性,例如買家原本每個月固定需要200噸的穀物,可能因為大量的豬隻突然病死,對穀物的需求量突然減少,合約需要彈性以應對客戶需求加減量。第一次開發代採系統時,一方面因交易模式仍在調整,和客戶間的溝通不足,導致系統缺乏彈性,使得客戶的使用意願不高。

此外,早期IT團隊人員流動率高、每個人使用不同的技術,內部缺乏了一套開發共同標準,使得應用系統開發疊床架屋,因此,黃正昇在2013年進入中華全球食物,利用他先前在國內軟體開發業者的工作,所奠定網路應用程式開發技術基礎,以及在大型美商公司獲得的正統系統開發經驗,為中華全球食物公司的IT部門建立系統開發框架,讓IT團隊能夠根據一致的標準,開發網路應用程式。

後來接手重新開發代採系統,運用他過去在美商公司任職期間,曾有10年的時間協助客戶支援工作,善於和客戶溝通,並運用資源解決問題。因此重新開發代採系統時,為避免重蹈覆轍,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客戶溝通,先開發出原型,讓客戶了解未來新系統可能的樣貌,再根據其提出的問題進行調整。

攝影/洪政偉
中華全球食物資訊技術部資深經理黃正昇表示,IT應該是在既有資源及人力下,扮演黏著整合的角色,將各種可用的技術或資源整合在一起。

加速e化作業

黃正昇表示,這段時間,中華食物網的交易模式更加確立,買家的需求也更明確,因此,重新開發出功能更有彈性的代採系統。隨著這套系統使用率提高,也成為內部應用系統的火車頭,進一步串起後端系統,例如買家透過中華食物網代採系統下單後,需要和銀行約定遠匯,原來的方式是以紙本作業、傳遞交易訊息,現在前端代採系統完成合約e化後,IT部門後來為財務單位開發的財務系統與銀行系統介接,直接和銀行完成交易結匯,業務人員獲得資訊,並馬上告知買家該筆交易的買匯價格,讓買家掌握交易的風險。

而原本使用Excel及紙本作業方式,經過系統e化後改善了資料的正確性,例如美金金額的結算可以精算到小數點下3位,過去紙本作業容易因手寫出錯,也不容易驗證,交易訊息e化後,改由系統傳遞,降低人工出錯的機率,並且可透過系統機制檢核。「對提供交易服務的中華食物網來說,不只是減輕內部工作負擔,也大幅提升正確性、嚴謹性」,黃正昇說。

早期中華食物網是以電子郵件傳遞交易訊息,交易資訊不易傳遞給國外供應商。後來,在逐漸完成e化基礎後,中華食物網和幾家國外供應商合作,以API串接系統,讓買方的交易資訊傳遞給國外的穀物供應商,節省非系統化處理的作業時間。而除了透過網站提供交易,也在App推出下單功能,讓買方透過App能夠彈性、即時的進行交易。

重塑IT基礎架構,以服務為導向

中華全球食物的資訊部門最多曾有7名員工,後來歷經一段低潮時期,一度只剩2人,人力不足,前主管離開之下,黃正昇臨危授命帶領IT團隊,一方面對外招募員工擴充團隊,另方面則在高層支持之下,著手重塑公司的IT基礎環境。

從2000年網路泡沫化時期成立至今,公司內部資訊設備已老舊,中華全球食物內部的網路常因線路老舊而有瞬斷、不穩定的情形,因此黃正昇上任後,在經費有限之下,改造IT基礎環境,首先提升網路線路的品質,解決了線路不穩定的問題。

他們在2007年導入Jetro的Thin Client架構,在傳統PC上透過用戶端程式,連接到伺服器上的遠端桌面,文件統一儲存在伺服器端,透過集中管理加強安全防護,但一直以來存在負載平衡處理不佳的問題,例如後端使用3臺伺服器,使用者登入後,先使用1臺伺服器的運算資源,待資源用盡,再轉移其他使用者至第2臺伺服器,而不會自動調整負載平衡。因此,他們汰換掉Jetro架構,回歸到PC的終端運算,在機房端方面,也推動虛擬化架構,整合主機的資源。

為了能更彈性的開發以支援外部系統,黃正昇也規畫導入國外廠牌ERP,希望透過API彈性整合外部系統,也趁機解決原本使用的國產ERP的Big 5編碼問題。但後來,配合大成長城集團的管理策略,去年導入同一國外廠牌的另一個ERP版本。

找最好的人才不如找最適合公司的人才

至於人才招募方面,黃正昇直言中華全球食物並非高科技業,難以招募到最好的人才,過去雖然順利招進人員擴充團隊,但最後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公司文化,人員流動率頻繁。根據他的觀察,很多IT人員進入新公司,可能因前面任職的公司將IT視為生產部門,而IT人員受到重視,而加入新公司之後,因資訊部門並非主要生產單位,而是服務導向,在心態上難以調適,而在最後選擇離開。

也有人以先前公司的制度,和新公司作比較,認為應該帶入前公司的制度,黃正昇認為,IT人員不應將前面職場的思維帶到新公司,或質疑為什麼不這麼做,每家公司的背景不同,擁有的資源也不同,相同的制度可在大公司施行,但可能不適合背景不同、資源有限的公司採用。

因此他認為,與其找最好的人才,不如找能適應公司文化的人才。在這樣務實的心態下,現在資訊部門人力已增加至5人,也提升部門人員流動穩定度,同時為避免未來可能再出現人才斷層,黃正昇也從4年前開始推動KM知識管理系統,除了透過KM系統分享知識外,每月也定期安排員工分享自己專責領域的經驗。

相較於資源較多的大型公司,投入資源在新技術的研究,不斷測試調整,黃正昇坦言更重視技術的廣度而非深度,「IT應該是在既有資源及人力下,扮演黏著整合的角色,將各種可用的技術或資源整合在一起」。

 CIO小檔案 

黃正昇 中華全球食物資訊技術部資深經理

學歷:澳洲麥覺理大學電腦科學學士

經歷:1996年從澳洲回來後,在宏碁集團下緯創的一家子公司任職,負責網路應用程式的開發工作,曾協助開發流程控管、工廠CRM的網路應用程式,後來加入大型美商公司,負責對臺灣公益彩券客戶的本地技術支援,2013年加入中華全球食物,2016年帶領資訊部門

 公司檔案 

中華全球食物

地址:臺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7樓

成立時間:2000年

主要業務:經營中華食物網,為大宗穀物現貨交易平台,以玉米、黃豆、豆粉、玉米酒糟為交易品項,藉著建立飼料廠及養豬戶為主的買方社群,吸引國內外供應商交易,提供買方集合採購、賣方競標及快速撮合交易等服務。

員工數:35人

年營收:97億元

董事長:韓家寰

總經理:張偉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資訊技術部資深經理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黃正昇

資訊部門人數:5人

IT預算:800萬元

 IT大事記 

2015年:自行開發的國外採購與客戶期貨買匯下單系統上線

2017年:虛擬化主機與遠端工作環境上線

2018年:新的企業入口網站(EIP)系統上線

2019年:公司差勤與薪資系統上線

2020年:雲端備援系統建立

2021年:導入集團母公司所使用的SAP ECC6.0系統,與現行系統整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