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已久的旺中集團併購中嘉寬頻案,因為多位學者出面連署反對而再次廣受關注。學者反對此案的主要理由是說,這樁高達700億元以上的併購案,將會傷害臺灣媒體的多元性,讓臺灣的言論市場更為集中,被少數的財團所壟斷。

就理論上的推論來說,這種說法當然有其道理,但是卻與臺灣的有線電視實況相去甚遠。臺灣的有線電視自從市場開放以來,從全國五十一區、一區數家逐步演變到現在的少數幾家財團寡頭壟斷了市場,是否真的造成臺灣電視媒體市場變得較為「不多元」呢?在我看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過原因倒不是因為財團很「善心」,維繫了臺灣電視的多元性,而是這想像中的多元性,從未真的實現過。地方的、獨立的系統臺業者就會比較在意在地的、獨特的媒體內容產製,從來就只是學者的浪漫綺想──過去一二十年來,真的有人看到過節目風格別具特色的有線電視系統臺,而且是因為財團的鯨吞蠶食而讓這樣的特色消失殆盡嗎?我們的電視節目走遍全國都一個樣,是打從有線電視合法化以後即是如此的。

反對此一併購案的人還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旺中集團固然毫無疑問是個資本雄厚的財團,原賣家不也是臺灣數一數二的大財團(和信辜家)?因此這並不是一個大鯨魚鯨吞小蝦米的交易,而是一件財團甲和財團乙之間的買賣,我們有什麼樣的證據可以證明財團甲一定優於財團乙呢(或是倒過來也行)?

更重要的是,有線電視長期的資本壟斷與法令保護,正是它在可見的未來走向產業危機的最關鍵因素。臺灣的有線電視業者,以特許行業之名,在多數區域都是一區一家做起獨門生意,因此他們不需花費太大的努力,就可以坐享超高的獲利。短期來看,當然沒有人不喜歡這樣的經營環境,但是放大時間的規格來看,這也是臺灣電視產業必將衰敗的禍因:錢來得太容易,就不思改革、無意創新。

如果有線電視可以就這樣一直壟斷下去,對他們來說問題倒也不大。問題在於,如果我們相信「數位匯流」確有其事,那麼電視產業的因循怠惰就會是它在跨業競爭時的致命因素。三不五時,科技產業就會丟出令消費者耳目一新的產品或服務,速度之快,甚至還被成大校長批評為助長過度消費,每一個階段的iPhone,如果沒能推出令人驚豔的功能或服務,才會是真正讓消費者感到驚訝的事。反觀電視產業,有多久沒有做出讓我們可以略感興奮的事了?胡瓜、吳宗憲這些人主持的綜藝節目,我們就算拿二十年前的節目帶來播,也感覺不到和兩天前剛拍好的有太大的差別;電視新聞裡最好笑、最有看頭的片段,都是從YouTube或是報紙上抄來的;有線電視的寬頻上網雖然在我們看美國大聯盟時瘋狂插播,我們還是絲毫不為所動,因為我們打從心底不相信有線電視的連線品質。

電視領域將會是Google和蘋果這些傳統上被歸類為科技公司下一波的主戰場。最有創新力的敵人已經兵臨城下了,但是電視產業業者卻是幾乎毫無知覺與作為。即使想買下這些有線電視系統的業者,也只是想維持這個產業的資本與法律壟斷地位。

當資本壟斷遇上科技壟斷,優勢明顯站在後者這一邊。(待續)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