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晶體比較:左為32nm製程的2D電晶體,右為22nm製程的3D電晶體

英特爾(Intel)周三(5/4)發表名為Tri-Gate的3D電晶體技術,並宣稱這是全球首款使用3D架構且可量產的產品,將率先被應用在預計於今年底量產的Ivy Bridge處理器家族。

英特爾指出,與先前的電晶體相較,3D的Tri-Gate電晶體讓晶片可在更低電壓下撲作且不易漏電,除了可節能外亦可改善效能。Tri-Gate將採用22奈米製程,與32奈米製程的平面電晶體相較,在低電壓下可增加37%的效能,代表這些新的電晶體將更適合小型的手持裝置,同時在同樣的效能下,Tri-Gate只會使用一半的電力。

英特爾技術開發負責人Mark Bohr表示,Tri-Gate電晶體所改善的效能及電力使用是前所未見的,這將讓產品設計人員打造出更小的裝置並實現全新的可能性,相信此一突破將讓英特爾大幅領先整個半導體產業。

事實上,英特爾科學家早在2002年就發明了Tri-Gate,於原本平面的電晶體架構上新增了一個垂直架構,就好像是在空間不夠的城市中興建摩天大樓一樣。

英特爾共同創辦人Gordon Moore認為,這些年來微型化電晶體的侷限性已浮現,此一基礎架構的改變是真正的革命,並允許摩爾定律與創新的腳步繼續前進。

由Moore所主張的摩爾定律認為單一矽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過去業者所採行的方式是不斷嘗試縮小電晶體尺寸,現在英特爾則透過3D架構來增加可存放電晶體的空間。

率先採用Tri-Gate的將是代號為Ivy Bridge的22奈米製程處理器,該系列處理器將可應用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及伺服器上,預計於今年底量產。(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