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硬碟在技術上有了新的發展,那就是垂直記錄的技術,WD對此一技術的看法與應用為何?

不可否認,垂直記錄技術可突破現有水平記錄技術,在小面積上提供更大的容量,未來10年內,我認為垂直記錄相關技術與產品將達到成熟的地步。

不過,在技術開發的初期,成本仍過高,需要時間累積整個成本效益,也陸續有該款相關商品問世。目前看來,在明年垂直記錄硬碟有大量商品化的可能,到2008年會更趨成熟。

至於垂直記錄技術,由於適合小面積卻必須提供大容量的磁碟應用,因此個人認為,未來垂直記錄硬碟的主要應用,主要將是2.5吋以下,包含1.8吋、1吋甚至0.85吋的微型硬碟應用。小尺寸硬碟大多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筆記型電腦上,一般印象似乎不需要超大容量,垂直記錄技術為何不是先用在3.5吋硬碟上?

目前看來,垂直紀錄技術在硬碟上面的應用,技術需求大於市場考量。技術上,首先,小型的硬碟如何提供更大容量的儲存空間,才會是垂直錄寫技術應用的發展動力。再者,這項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從小尺寸開發比較容易,若要用在3.5吋的硬碟上,困難度會高上許多,時候未到。現今硬碟採用的技術,是否已經面臨瓶頸?多大的容量會是現有技術的上限?

目前水平記錄的技術發展,雖然有人認為這種水平記錄技術已經到了一種瓶頸,但個人認為還有發展的空間,尤其是在3.5吋硬碟上的發展。

現今WD水平記錄的硬碟容量已經可以達到320GB,5月份則會有400GB的水平記錄硬碟量產。由於目前的大容量硬碟都是由幾個不同容量的單碟硬碟組成,例如300GB就是由3個100GB單碟硬碟組成。今年底、明年初,單碟硬碟的容量將發展到160GB,隨著這樣的速度,硬碟容量還可以不斷增加。以現在水平記錄技術,有可能讓一臺3.5吋硬碟容量達到1TB的境界嗎?

當然,在技術上絕對不是問題。曾有硬碟廠商看好未來硬碟走向輕薄短小的趨勢,也預計將2.5吋硬碟應用在企業等級的硬碟使用上。WD是否同意這樣的趨勢?

未來硬碟逐漸走向輕薄短小,的確已經形成一種風潮。不過,這種輕薄短小的趨勢,主要仍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應用上;在企業用途中,體積大小不是主要考量的關鍵,效能、容量以及速度才是企業主追求的目標。

以現在企業環境來看,有兩種需求,要不就是要求速度與效能,因為要能夠在同一時間應付很多使用者同時存取資料;另外就是用在歸檔(Archive),不需要高速效能,但容量要大。而這兩種需求,目前3.5吋硬碟都能做得到。

也因此,WD目前針對企業推出的硬碟,仍以3.5吋硬碟為主流。WD似乎仍堅持不投入SCSI硬碟,而是用高速的SATA硬碟打開市場,原因為何?

因為我們認為,SATA未來在企業需求很大,根據資料顯示,在2008年,將有50%以上的企業將會採用SATA硬碟作為近線備份。

另外,目前希捷(Seagate)在光纖通道硬碟以及SCSI硬碟上,已經具有強大的市佔率,加上其成本相當高,是否適合更多廠商入場競逐,也值得考慮。目前SATAⅡ的傳輸速度已經可以與SCSI硬碟的傳輸速度比擬;加上效能以及可靠度的提昇,也使得SATA硬碟已經逐漸可以和SCSI硬碟匹敵。在資訊生命週期管理(ILM)的流程應用中,你認為硬碟儲存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隨著影音多媒體資料大增,加上電子郵件檔案越來越大、數量也以超越等比級數速度成長,略低價的近線儲存,例如ATA或是SATA硬碟,將會是企業主未來儲存設備的採購重點。

加上未來的Archive Storage(歸檔儲存設備)的需求會越高,這種針對企業用戶提供的高容量SATA硬碟的研發以及企業應用,這也就是WD專注在SATA硬碟產品線的主要原因。 WD除了提供速度10000 rpm的SATA硬碟外,超過400GB的更高容量硬碟,也將是WD主要提供的範疇。磁碟備份取代磁帶備份的爭論迄今仍無解,身為硬碟廠商,如何看待此一趨勢?

雖然磁碟備份與磁帶備份的爭論未定,但我並不認為磁碟備份終究會取代磁帶備份,畢竟,磁帶備份在離線儲存上,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磁碟備份的興起的確改變了磁帶備份的策略。

隨著磁碟備份的興起,例如以虛擬磁帶櫃(Virtual Tape Library)進行企業備份的需求,使得磁帶備份頻率從以往的每天備份,改成每週或是每月一次。磁帶備份主要是為了滿足企業在純歸檔以及持續式備份的需求,而磁碟備份則讓備份資料存取更為便利。微型硬碟的應用,目前普遍適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是否有微型硬碟在企業應用的可行性呢?

目前微型硬碟主要應用在影音多媒體、數據以及手持式產品上,雖然多以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為主,但在數據與電信上面的應用,企業需求頗殷;更有甚者,微型硬碟比快閃記憶卡容量大上十數倍,對於未來個人資料的儲存,微型硬碟都將會是重要的儲存媒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