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調機構IDC的統計,臺灣2000年Intel-base前十大PC伺服器廠商,外商品牌的出貨量就佔了52.7%,十名內的臺灣廠商僅有宏碁、大眾、華碩與大同,四家佔有率為40.3%。以營收來看,外商原廠佔62.5%,臺灣品牌佔有率僅33%,可見臺灣伺服器廠商的優勢都在「價格」。

在以往,高階的Unix伺服器與低階的PC伺服器可說是涇渭分明。企業內的Unix工程師不願學習PC伺服器的Windows平臺,而專注Windows平臺的工程師則無心「侵犯」Unix領域。但是,Linux出現,微軟推出Windows 2000向高階伺服器進攻後,原本伺服器的界限開始模糊。

根據IDC統計,伺服器領域中以Windows的市佔率為最高,達51%,屬於金字塔底端;其次則是Unix,佔28%;新興的Linux則有21%。
只有當「大PC」的份?

在外商眼中,臺灣廠商能做的,是比PC尺寸要再大些、功能齊全些、運算強一點的「多一點PC」,或是乾脆就叫「大PC」。這時候,「大」可能不是讚許,而是帶了點揶揄。因為臺商在PC的經驗豐富,多加2、3顆處理器在主機板上並非難事,所以,臺灣的PC廠幾乎都有伺服器。

臺灣廠商的伺服器只有做大PC的份?這麼說可能過於武斷,不過可以先看看對岸的中國。中國早在2000年第四季時,就比第三季成長70%,預估2001年中國低階PC伺服器市場,將可達到20萬臺的規模,成長率是40%。儘管如此,中國市場上的外商PC伺服器比重仍高達59%。

英特爾的支持給了原廠進入伺服器的好機會。不僅是臺商,連中國的聯想、浪潮也是一樣的狀況。尤其在英特爾IA-64架構的處理器推出後,「讓一些地區性的廠商有能力和國際大廠平起平坐。」IDC分析師說。

地區群羊難敵外商虎爪?

根據IDC統計,2000年亞太區專用伺服器市場超過2億美元,光是2001年第一季,就有7210萬美元的規模,佔2000年全年的32%。整體的伺服器市場在歷經網路泡沫化與景氣低迷後,結構開始產生變化。高階伺服器雖然仍有需求,但速度開始放慢,反而專用伺服器業務開始飛快成長。

在全球專用伺服器領域,IBM、HP、Sun與康柏稱得上是「四巨頭」,四家合計的佔有率就高達81%。臺灣或是中國的廠商,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分析師認為,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價格」。之所以能有價格優勢,來自於亞太區的勞力密集,但這並不是長期抗戰的籌碼。

從大PC變身專用伺服器,在製造層面或許不難,但是市場的開拓卻不容易。在臺灣線上遊戲廠商中,遊戲橘子、昱泉、大宇、智冠多半採用IBM的專用伺服器,康柏則緊跟在後,只有屬於宏碁集團的第三波採用宏碁的伺服器產品。臺灣線上遊戲商的伺服器幾乎被外商包辦。另外,中國伺服器市場上,外商伺服器的比重就高達6成,同樣難敵洋槍洋砲。
應用伺服器是一道天梯

臺灣2000年Intel-base的伺服器銷量寶座還是宏碁,市佔率達24.2%;但是如果從營收來看,宏碁的市佔率馬上滑落到第二名的21.8%,改由市佔率24.1%的IBM取代。如果兩家伯仲之間的廠商在產品本身差異不大,那麼價格方面顯然是造成排名更迭的主因,宏碁明顯有價格優勢。

如果把伺服器的應用領域再細分,包括網頁(web)、列印(print)、檔案儲存(NAS)、快取(cache)或安全(security)伺服器,都屬於專用伺服器的領域。這些專用的伺服器都有一個特色,就是散落在企業的網路節點上,單一負責一項功能,只要當機,隨時替換(plug and play)。

對於臺灣廠商來說,要進入高毛利的伺服器市場,「專用伺服器」是一道天梯。首先,對於長久壟斷臺灣伺服器市場的外商來說,彼此相差的距離會被拉近;同時,在臺商的拉抬下,英特爾的業界地位將更穩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