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臺北聽奧歡迎大家來比賽現場為選手加油打氣。(圖右1)臺北聽奧資訊部召集人陳奕良(圖左1)副召集人許庭榮。

圖片來源: 

iThome

8年前,在羅馬舉辦的第19屆聽奧結束後,臺灣就有意申辦2009年第21屆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隨後由中華臺北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臺北市政府以及駐瑞典代表處共同組成13人代表團,前往瑞典進行簡報說明,最後,2003年2月28日的投票結果,在84張有效票之中,臺灣以52票擊敗另一個申辦國——希臘雅典。

自此,臺灣首度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籌備工作接踵而至。臺北聽奧資訊部召集人陳奕良指出,相關資訊系統布建目前還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這一次聽奧總共有20項賽事,分布在22個場館進行,橫跨區域包括臺北縣市、桃園縣以及新竹縣,這樣的場地分布代表著相關資訊系統部署的範圍與挑戰。

陳奕良表示,聽奧的重要性不容出錯,相關人員也擬定了測試與備援計畫,基本上,所有的軟硬體系統,在正式比賽開始之前,都會經過至少2次以上的嚴密測試。以競賽相關的系統來說,除了軟硬體的整合測試之外,還包括跨系統整合測試以及模擬測試等。

此外,還利用國內舉辦的實際賽事進行實戰測試,例如在2008臺北國際聽障運動邀請賽(測試項目包括桌球、足球、柔道、空手道、跆拳道)、2009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資格賽(測試項目包括田徑、游泳、桌球、羽球、網球、柔道、空手道以及跆拳道)、SBL超級籃球聯賽(測試項目籃球)等。

陳奕良表示,在比賽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各種問題,例如:在去年的聽奧邀請賽中,就曾經遇到賽制臨時更改的問題,類似這樣的突發情況,相關系統與開發廠商能否因應,並不是關起門來做整合測試或是模擬測試,就可以發現的問題。在測試的過程中,除了著重各個單項賽事的系統流程是否符合聽奧要求之外,還包括了硬體的壓力測試以及整體工作流程等,例如:國外選手抵達、製證、成績輸入等等作業。

現在距離聽奧雖然還有一個多月,但是,資訊系統的準備工作在一年多前陸續展開之後,目前各個應用系統的主要功能都已經完成開發,並且歷經多次國內正式比賽的測試,至於基礎網路建置的部署與測試,則是下一個階段的任務。

根據現階段的規畫來看,2009聽奧的系統架構,將會由16臺伺服器、600臺個人電腦、300臺筆記型電腦以及連接各場館的網路專線等組成。整體系統架構的設計,除了採用多臺伺服器的叢集架構與負載平衡功能來提高系統效能之外,還將與中華電信與臺北市政府進行雙電腦中心的雙備援。

陳奕良表示,由於經費不足,無法提供集中化的比賽場地,只能使用既有的場館進行修改,所以,20項競賽項目卻使用了22個比賽場地,這還不包括雨天備案場地、練習場地等。因此,所有的賽場及賽事管理,除了現場作業之外,還要能夠透過網路系統化進行集中式管理。為了讓所有的應用都能不中斷,備援機制相對重要。

此外,由於聽奧的籌備過程中,必須動員的人力與資源非常多,光是志工就有6千多人,如何有效應用與管理,也是非常大的挑戰。陳奕良表示,聽奧相關的籌備與執行,都是臨時召募而來的人組成,大家共事一年後,又會回到各自的崗位上,這種工作團隊的特性,必須高度倚賴標準作業流程以及培訓,才能讓聽奧成功,所以,在聽奧的資訊系統規畫中,希望可以自動化取代人為介入,而需要人介入的地方,則盡量簡化工作流程,把工作單純化。

這樣的前提下,IT相關的標準作業流程更是百分之百需要,因為大部分的系統操作人員,都是對外招募的志工人員,可能會是學校老師、學生、上班族或是協會人員等,唯有透過標準作業流程才能減少人員系統操作問題。

而針對整個聽奧賽事所制定的IT標準作業流程,包括從報到、檢錄、比賽、成績輸入、成績列印、到獎狀印製等各個階段,並希望藉此達到分階段與分工管理,例如:只負責檢錄工作、或是只負責成績輸入等等,如此可以簡化操作流程,減少操作上的問題。

陳奕良表示,標準作業流程的另一個價值,在於建立系統化的審核流程,不論有關媒體或是記者的資訊、成績的發佈、對外資訊的公告、甚至於資料的備份等等,都能透過流程的管控,進而把可能發生的操作問題降至最低。

事實上,標準作業流程在2008年臺北國際聽障運動邀請賽(桌球、足球、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就發揮了非常大的效益,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比賽與學校的課程衝突,所有學生志工的參與變得無法控制,早上負責操作某系統的學生志工,可能下午就換人了,昨天的學生志工也可能今天就不來了,但是,透過標準作業流程,可以在開賽前確保所有的系統操作人員,都使用正確的操作流程及步驟。

 

 2009臺北聽障奧運系統架構圖 

臺北聽奧整體系統架構的設計,除了採用多臺伺服器的叢集架構與負載平衡功能來提高系統效能之外,還將與中華電信與臺北市政府進行雙電腦中心的雙備援。

 

【相關報導請參考「體壇IT蛻變」】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