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iner(容器)技術的發展,正如當下的夏日氣候,越來越火熱。在上周相繼舉辦的Docker與紅帽(Red Hat)的年度用戶大會,話題紛紛圍繞著Container。

Container技術的當紅廠商Docker,在DockerConf大會上宣布,將Docker Container的格式與Runtime執行環境,提供給Linux基金會,由其主持Open Container Project(開放容器專案),以推動Container技術的標準化。

Open Container Project(OCP)一成立就獲得多達20家公司加入,涵蓋了當今市場上所有重要的Container技術廠商,其中還不乏一度公開挑戰Docker不夠開放,而推出自家容器格式的CoreOS,也都加入聯盟而化敵為友,一起推動Container的標準化。此舉讓人對於Container技術未來的發展有新的期待。

身為OCP聯盟成員的紅帽,在紅帽高峰會(Red Hat Summit)上發表的新產品,亦全面支援Container的應用,其中兩款最重要的產品分別是Atomic Enterprise平臺,及其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的新版本OpenShift Enterprise 3。而與Container主題相關的議程,不僅擠滿了人潮,有的甚至是爆場擠不進去;Container技術之狂熱,可見一斑。

從單一Container主機邁向多主機:Atomic Enterprise Platform

在今年4月,紅帽已針對Container的應用推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tomic Host,此為單一主機的Container平臺,也可以說是Container OS,而新發表的Atomic Enterprise Platform,則由單機進一步發展成為多主機的架構,成為可支援Container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臺。

Atomic Enterprise支援Docker的Container格式,並採用Google的Kubernetes,做為Container的指揮調度(Orchestration)工具。Atomic Enterprise不僅可支援Atomic Host這種新型態的Container OS,亦可支援企業傳統上慣用的Linux OS,也就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目前Atomic Enterprise尚未正式上市,僅提供給部分企業測試使用。

 

以Container為核心的企業PaaS:OpenShift Enterprise 3

紅帽的新版企業PaaS平臺--OpenShift Enterprise 3,則與過去迥然不同,它首度以Linux Container為核心,提供一個可以快速部署Container應用程式、打造Microservices架構的應用程式平臺。此舉展現紅帽視Container為未來的主流,以及預期企業的應用程式將會開始採用Microservices架構。

OpenShift Enterprise 3架構在Atomic Enterprise這樣的IaaS平臺,結合了Linux Container、Docker、Kubernetes、Project Atomic等Container相關技術,同時再加上程式語言執行環境、資料庫、中介軟體與DevOps工具,成為一個適合開發與快速部署Container應用程式的PaaS平臺。

OpenShift Enterprise 3支援Docker的容器映像檔規格,所以開發者可以直接由Docker Hub取用容器映像檔,而在OpenShift開發的應用程式的容器映像檔,也可以分享至Docker Hub。同時,為了強調Container的安全性,紅帽除了在Atomic Host是以安全強化版的SELinux為基礎,也推出容器映像檔認證。

以Container打通企業IT,貫穿4種主要平臺

在OpenShift Enterprise 3與Atomic Enterprise推出後,紅帽產品和技術總裁Paul Cormier表示,企業部署Container主要的4種環境,紅帽都可以支援了,包括單機的Container OS(Atomic Host)、可管理多Container主機的叢集平臺(Atomic Enterprise),亦或是私有雲與公有雲(OpenShift可在企業內部建立私有雲平臺,並介接AWS、Google公有雲),因此Container應用程式就能在這4種環境中轉移,達到企業所需要的應用程式高度移動性。

Paul Cormier指出,Container與Microservices代表新一代敏捷IT架構,雖然企業沒有必要把所有應用程式都轉移到Webservices架構,但對於需要快速部署、高度敏捷的應用程式,他認為Container與Microservices就是王道。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