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2012年發表的Google Glass雖然還未正式上市,但已帶來穿戴式裝置的討論風潮。市場一方面將它視為先進技術的應用產品,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不少負面的批評,特別是在隱私與監控議題上。為此 Google透過Google+澄清了外界對Google Glass的十大迷思。

Google表示,迷思可能聽來有趣,但也可能造成混亂或不安,最終可能三人成虎。即使Glass問世的時間並不長,但已充滿各種迷思,很高興受到大家的矚目,但也應該要進行澄清。

這十大Google Glass的迷思包括將與現實世界脫離、一直開啟且紀錄所看到的事物、Glass的測試者都是崇拜技術的怪人、Glass已準備就緒、Glass可進行臉部辨識、Glass會遮住人們的眼睛、Glass是個絕佳的監控裝置、有權勢的人才佩戴得起、是個到處都被禁的產品、將終結人們的隱私。

對於上述的迷思,有些顯然只是簡單的誤解或認知不一。Google澄清指出,事實上Glass的螢幕是位於眼睛的上方,而不是在視線的中央;此外,現在的Google Glass仍是原型機,Google迄今已進行9次的軟體更新與3次的硬體更新,仍在持續研發中。Google坦承,未來也許大家真的會覺得現在的Google Glass很可笑;此外,Google去年便已決定要封鎖臉部辨識的Glass程式;對於它是否會使人脫離現實,Google則說,相較於低頭看著PC、平板或手機,Glass讓人抬起頭與世界交流。

Google亦說明Glass測試者來自四面八方,有各種不同的身份,涵蓋家長、消防員、動物園管理員、學生、記者或醫生等,這些人唯一的共通點就是他們看到人們使用該技術的潛力;至於是否只有有權勢的人才買得起,Google說,現在的Glass原型機要1500美元,的確不是大多數人能夠負擔的,有些測試者的確是有錢人,但有些是公司付錢買的,有些是透過眾籌網站集資的,還有人是收到Glass當作禮物的。

有些戲院或賭場已明文禁止使用者穿戴Google Glass,Google表示,就像手機剛問世時,會有相關的規範及禮儀,有鑒於Glass的功能與手機相似,同樣的規範也會沿用到Glass上。

在監控與隱私議題上,Google說,如果有人要偷偷監控你,他應該會買一個更好的攝影機,而不是讓還會閃燈的監視工具出現在臉上;在19世紀相機剛進入市場的時候,政府也一度因為隱私問題在公園及海灘上禁用相機,第一支照相手機問世時,人們也有同樣的疑慮,但10年後,不論有沒有Glass,都將有更多的相機。(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