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總經理康容表示,大資料市場未如預期快速成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資料科學家,來將大資料潛藏的商業價值可視化。

大資料(Big Data)市場成長雖然不如預期,不過,微軟依舊積極耕耘,除了持續在產品上推陳出新之外,日前又把焦點延伸到大資料人才培育,與中華資料採礦協會策略聯盟,共同開設一系列課程,來培養資料科學人才。

臺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總經理康容表示,過去只有政府以及科學家懂得如何挖掘大資料的價值,現在,隨著大資料技術逐漸簡化,大資料的價值也將釋放到一般使用者身上,甚至是非資訊科技領域出身的業務人員,也有機會成為資料科學家。

康容認為,目前大資料市場需求未如預期快速引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資料科學家這樣的角色,來將大資料潛藏的商業價值可視化,並且持續性的調整相關資料模型。

大資料分析的關鍵,是專業領域的知識,而非技術
過去,多數人以為大資料市場發展的瓶頸,是因為技術門檻太高,但是,根據微軟的市場觀察,大資料分析工具有逐漸簡化的趨勢,使用者甚至可用Excel加上統計分析技術R語言,就可以來分析大資料,技術將不會是瓶頸,臺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產品行銷經理周慕義認為,「大資料分析的關鍵,是專業領域的知識」,因此,就算沒有資訊專長的產業專家,也有機會成為資料科學家。

周慕義認為,傳統的資料採礦技術,大多是由資訊領域以及統計相關背景的人主導;大資料分析的訴求,將會反過來以各業務領域的人為主導,因此,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將超越技術工具,不過,在成為資料科學家之前,依舊需要懂得簡單的大資料技術使用原則。

目前微軟內部就把大資料技術運用於整體客群的使用經驗分析,並藉此來優化產品;除此之外,微軟也與北京市政府合作,且以大資料技術來分析車流與交通動線的交互影響,結果發現北京時常大塞車的原因,是高速公路的入口太少,進而讓北京市政府可以針對交通問題對症下藥。

中華資料採礦協會理事長謝邦昌也表示,當大量儲存不是問題,雲端運算也逐漸普及之後,資訊和資料應該被當做一個產業來看待。根據麥肯錫的調查指出,2018年全球將有14萬到19萬的大資料分析人才缺口。

謝邦昌表示,根據中華資料採礦協會所掌握的市場訊息,目前臺灣與大陸市場至少有1萬人的資料科學家需求,薪資方面,大陸的企業甚至願意付出高於臺灣一倍的年薪,來僱用資料科學家。科技業與零售業對資料科學家的需求最強

以臺灣的情況來說,「過去,資料處理的人才需求,大多偏重商業智慧應用,但是,今年開始有少許企業釋出以資料科學家為名的職缺。」立可人事顧問臺灣分公司科技事業群顧問諮詢總監鄧耀中表示,目前是以科技產業及零售產業對資料科學家的需求較強,與臺灣相類似的情況,則還有新加坡與北京。

鄧耀中表示,過去的資料分析內容,是以結構化資料為主體,因此,相關人才的學經歷背景,也精準鎖定資工、資管、數學和統計等系所。資料科學家的人才需求,則擴大到心理、哲學、美學、社會以及政治等各個領域,企業希望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組成跨領域分工的資料分析團隊,來聚焦大資料的分析範圍,進而探勘出有價值的資料。

此外,調查機構IDC臺灣市場分析師蔡宜秀也指出,臺灣的大資料分析應用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目前僅有4%的企業已經完成導入大資料解決方案,不過,非結構化資料分析的需求將會越來越高,例如透過分析系統日誌檔案進行資安防範,以及分析消費者在社交媒介上的意見等應用。

對於大資料的人才培訓,蔡宜秀認為,企業應該積極對外取經或者是引進外部資源來做內部人才訓練,主要因為企業對相關技術與知識的掌握度,將會深切影響大資料的分析與應用成效。

以臺灣的現況來說,大資料市場面臨的三大挑戰,包括不容易釐清商業需求、不容易建立資料分析模型以及欠缺大資料分析技能人才。文⊙楊惠芬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