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台北國際電子零組件暨設備展、台北國際電子成品展覽會,將分別自10月8日至12日、及10月16日至20日,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由於台灣沒有足夠大的展覽場地,因此國際間知名度頗高的「台北國際電子展」,自去年起拆成兩個展出,讓更多廠商能有曝光的機會。

1999年台北國際電子零組件暨設備展,及1999年台北國際電子成品展覽會,將分別自10月8日至12日、及10月16日至20日,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由於台灣沒有足夠大的展覽場地,因此已舉辦20餘年、在國際間知名度頗高的「台北國際電子展」,自去年起拆成兩個展出,讓更多廠商能有曝光的機會。

電子零組件暨設備展共有970家廠商參展,共1881個攤位,展場分為七區,分別是電子零組件區1285個攤位、儀表區249個攤位、產業設備區 180個攤位、國外產品區66個攤位、電線電纜區50個攤位、檢驗設備區 28個攤位及媒體區23個攤位。展出時間為10月8日至12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僅供業者持參觀證入場,下午一時至四時則開放民眾購票參觀,票價200元。

電子成品展主要展出項目為3C高科技產品,包括消費性電子(882攤位)、通訊暨衛星器材(607攤位)、電腦暨週邊產品(213攤位);以及照明器材和舞台科技設備。總計1004家廠商參展,展場共有1820個攤位。展出時間為10月16日至20日,開放時間及入場券價格與零件展相同。

這兩項展覽期間,主辦單位都將在展場設置「產品安全驗證資訊服務處」,為國內眾多的電機電子產品廠商提供產品安全驗證、歐美相關法規、品質管制等問題的諮詢服務,幫助廠商能夠順利通過各項安規。

主辦單位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工會理事長吳思鍾表示,台北國際電子展已舉辦20餘年,是亞洲地區最著名的電子科技展覽會,但是過去15年卻一直苦於展館不足,造成科技產品對國外買家行銷上的一大障礙。現在雖然拆成兩展,讓更多廠商能夠參展,但對於國外買主及參觀者來說卻很不方便。

兩年前香港新展館落成、中國大陸也積極推廣各種展覽,台灣若是再不加緊腳步興建國際大型展覽館,很快就會把在資訊電子展覽方面的優勢拱手讓人。吳思鍾指出,台北市長馬英九計畫利用民權東路口、松山機場對面的空軍營區約10000坪左右的土地,在營區遷移後興建一個國際大型展館;若能在馬英九長任期內完成此一建設,對於台灣成為亞太科技產品的製造展銷中心,將大有助益。

吳思鍾並指出,地震災後限電對台灣的工業生產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因為每年第三第四季為電機電子產業的生產交貨旺季,而去年台灣電機電子工業的總產值是696億4千多萬美元,平均每個工作天的產值約 2.6億美元,約為台幣85億;停電一天將造成新台幣近百億元的產值損失。他呼籲政府應全力搶救,恢復供電,以免全國工商業界成為「二度災民」。

電子電機產業是台灣出口第一大產業,對經濟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99年上半年電子電機產品出口值為194億美元、進口值則為151億美元。台灣電子電機產業擁有結構完整、上下游體系密切配合;研發創新速度不亞於美日等國;消費性電子產品已朝向3C產業整合的趨勢發展;產品種類豐富,又具量產價格優勢;較不受經濟景氣影響等特性。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