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企業應用軟體中,以資料庫的普及率最高,比例接近百分之百,ERP分布比例次之,整體來說約佔62.7%。有趣的是,第三名是這幾年開始熱門的即時通訊軟體和視訊會議應用,接下來才是本土和外商皆覬覦的入口網站。BI仍叫好不叫座

另外,所謂協同作業平臺(包含電子郵件軟體)比例甚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數企業將收發電子郵件獨立,未整合其他部門應用,或是採電信業者提供的電子郵件伺服器租用服務,而工作流程導入比例超過電子商務、內容管理、CRM和數位學習,去年大熱的商業智慧(BI)卻也名落孫山,幾乎是呈現吊車尾情形。

BI大廠都把目標鎖定製造業和金融業,但從調查結果來看,成效並不如表面看起來得熱絡。MIC分析師周樹林認為,BI只是業者創出來的行銷名詞,事實上可能因為認知的差異,所以未選擇這個項目。「製造業在生產流程管理有自己開發的BI,ERP也有分析工具,廠商提供的是更進一步的資料整合和分析,目前這方面的需求尚不明顯。」

不過,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企業已完成的專案或正在使用的軟體比例越低,IT廠商未來越有機會,就套句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話:「ERP也是發展了20年才有今天的成績,何況是其他新興的觀念或應用軟體,市場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教育。」即時通訊或視訊軟體竄起

依照各行業的應用軟體導入情形,製造業可以說是e化腳步最早、也是最快的一群。周樹林說,以ERP為例,因為接單的需求,1998年到2002年從高科技製造業掀起導入風潮,多半是企業內部資訊人員針對本身的作業流程自行開發;2003年之後開始採用廠商提供的元件(componet),部分企業進行舊系統升級,或計畫導入IT大廠提供的解決方案(package)。

「ERP的動能到2004年輪到傳統產業,多數是銷售據點多、規模較大的企業。」周樹林說。如上一期採訪到的天仁茗茶就是典型的例子。

由於銷售和支援據點分散於各地,人員往來交通支出和溝通成本龐大,又逢SARS等天災影響,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多半是內部溝通)或視訊會議需求大增,特別是講求全球競爭和速度的製造業,在該領域中導入的比例高達58%,服務業則有36%,受訪的金融業也有一半以上採用,可見跨地區和時間性的解決方案逐漸走紅。Web戰勝封閉系統

製造業在包含電子表單、文件簽核或作業流程控管的工作流程採購,超過協同作業平臺、電子商務或供應鏈管理,製造業導入比例為42%,服務業40.4%,金融業為57.1%。工作流程方案廠商也在今年將行銷對象轉向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提供簡易快捷版吸引IT資源較少的公司購買。

各產業約有五分之一比例已經導入內容管理,雖然比例還不算高,但由於Web化應用在企業的資訊系統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對內部員工、外部客戶或合作伙伴,因為與外界的溝通和互動越來越頻繁,過去的電子資料交換(EDI)系統已經不敷使用。

新竹貨運資訊部副理彭垂乾說,早期和外界資料交換都是透過加值網路EDI交換,但畢竟系統較為封閉,用戶端也需要付出成本。「相較於EDI,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更適用於我們這個行業,用戶端只要瀏覽器軟體,就可以執行資料處理作業。」

自詡e化腳步要比同業快的新竹貨運,於2001年決定撥出5億元大舉投資IT建設,從舊系統到新系統分階段更新,去年底M化完成,與遠傳合作的GPRS定位服務上線,內部的工作流程也已經完成,更重要的是,為了快速收集來自全省400個點的資料,去年在每個點布建了400臺伺服器,以及儲存系統等安全產品,貫通全省的神經網絡逐步完成。e化越成熟,管理成本越高

根據市調公司Forrester針對北美企業的統計,2003年企業IT委外和軟體支出並未受景氣影響,2004年企業IT預算分布,除了人事薪資比例較高之外,軟體的投資也會比過去增加。本次問卷雖然未針對軟硬體投資比例進行調查,但從統計結果來看,隨著企業的規模和市場逐漸擴大,e化需求升高,增加軟體和服務的支出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然而,對於e化腳步快速的企業來說,未來在IT預算是不是會逐漸減少?中華汽車系統發展部副理蔡昆庭則不這麼認為:「多數人以為e化成熟後,往後的IT預算就會越來越少,事實上不是如此;軟體授權支出可能會大幅降低,約佔20%到30%,但系統維護和管理費用會大幅提高,且管理工具的需求越來越高。」

更重要的是,「越多系統需要越多人來管,這也是人力成本的支出。」蔡昆庭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