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位相機市場中,雖然從銷售面來看,清一色幾乎是日本品牌的天下,但是從產業面來說,臺灣廠商卻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的資料顯示,去年全球數位相機產量中,日本與臺灣囊括了整體產量的85%。佔有率方面日本為49.8%,而臺灣則是36.6%。數位相機業者智基科技協理邱鎮湘認為:「以臺灣的技術實力,業者在數位相機產業很有機會進一步突圍。但是目前過度集中在中低階產品,以及過度仰賴美國市場,將是臺灣數位相機業者潛藏的危機。」

邱鎮湘在3月28日一項數位影像應用趨勢的研討會上,對於臺灣廠商在數位相機產業上的現況與展望提出他的觀察與見解。他首先針對全球各區域市場的差異進行分析,他指出,就拿美國與日本來說,兩個市場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對於美國的使用者來說,他們是把數位相機當作電腦周邊產品來使用,而不是用來取代傳統相機。這從美國數位相機銷售成長並不直接影響傳統相機的銷售量可以看出。

相對來說,日本的數位相機市場不斷侵蝕傳統相機的大餅,顯示日本使用者用數位相機取代傳統相機的接受度高。日本市場對於像素要求比其他區域高的事實,也可印證這個推論。

目前以北美來說,70%的銷售量來自200萬像素以下的產品,西歐市場也以中低階產品較風行,日本則65%來自200萬像素以上。而臺灣數位相機業者所生產的產品中,52%為100萬像素以下的產品,更有86%為200萬像素以下。因此,在銷售上,臺灣數位相機業者有67%的銷售量來自美國市場。相對的,在全球數位相機市場佔有約3成比重的日本市場,臺灣的佔有率僅3.5%,顯得相當弱勢。

目前看起來,臺灣似乎站穩中低階市場,但是來自香港與韓國的競爭者也不容小覷,香港以中國大陸廉價生產為後盾,在低階機種有頗有表現,韓國方面三星電子也展現不小的企圖心。在這部分,臺灣業者目前正進一步以降低製造成本的方式來因應。

另一方面,在高階市場部分,邱鎮湘認為,目前臺灣最大的競爭對手來自日本廠商,而要與他們一較長短,可以從增加附加功能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比如更簡便的操作介面、省電裝置的設計,或者與結合其他功能(如MP3)等。

另外,從自有品牌的經營上來說,雖然目前Sony、富士、Olympus、Canon、Kodak、Nikon等廠牌山頭林立,但市佔率仍平均分散在各品牌手中,也沒有比較突出、具壓倒性的贏家出現,因此邱鎮湘認為,臺灣廠商應把握目前這樣的時間點切入,否則等到市場漸漸成熟以後,將會更難取得優勢。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