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主任張文熙認為,雖然雲端服務帶來更大彈性,但同時要兼顧資料安全,不能因為強化韌性,導致資料外洩風險增加。(攝影/洪政偉)

當國內發生大規模災害或緊急狀態時,維繫政府服務的基本運作是此次政府關鍵民生系統韌性方案的目標,其中稅收關係到國家的財政收入,也與民生習習相關,財政部的國稅系統、地稅系統被選為18項關鍵民生系統之一。

由於稅務為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維持稅務運作對政府來說相當重要,財政部在臺北的資料中心,本身就設計正副兩套系統負載平衡,在中部也有一個異地備援資料中心。此次韌性方案,假設國內發生大規模災害或緊急狀態,當北部、中部兩地資料中心先後失效,政府部門可透過跨境公有雲的第三方角色,提升服務系統及資料備份的韌性,在災害或緊急狀態下,能夠維持基本的稅務服務,在災後或緊急狀態解除後,得以重建系統、回復資料。

重新思考韌性設計

除了行政機關關鍵民生系統韌性方案今年開始推動,由外而內推動機關透過跨境公有雲提昇系統的韌性,財政部內部的系統也因面臨汰換,重新思考韌性設計。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主任張文熙指出,目前的稅務系統大多於2011年建置,電腦系統已使用超過10年,面臨汰換的需求,一方面採用新方法汰換舊系統,另方面也會考慮如何加強韌性,當初規畫時並沒有預想大規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現在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大型災害發生可能性增加,需要重新思考韌性設計,讓系統更具備彈性,並且容易搬到雲端環境。

對於韌性方案鼓勵機關運用跨境公有雲,但是如果使用完全境外的公有雲,資料在境外風險就會增加,一旦發生資料外洩,我國的司法管轄難以觸及國外,因此他認為可選擇在國內提供服務或是和本地業者合作,具備跨境能力的公有雲業者,跨境公有雲業者在國內可受到規範管理,在非緊急的時候,不需移到境外。相較於考慮資料是否移到境外公有雲,更優先的工作是做好技術準備。

財政資訊中心依照韌性方案,規畫開發輕量化的核心功能系統,他們首先面臨的工作是盤點業務,考慮大規模災害或緊急狀態之下,哪些稅務工作需維持運作,舉例來說,平時徵收的娛樂稅或印花稅,在緊急狀態下並非優先業務,與民眾財產相關的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優先性較高。此外,民眾經常使用的查詢服務,如稅籍查詢、稅金、繳納與否等,在緊急狀態發生也需維持正常運作。

運用雲原生架構提高資源運用彈性

張文熙表示,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配合韌性方案,正好也面臨內部系統需要汰換,先規畫哪些功能或服務可切割,優先以雲原生架構開發,利用雲原生架構較大的彈性,滿足服務使用離尖峰需求。

張文熙認為,雲原生技術能提供較大的彈性,目前國內共有17種稅,如印花稅、娛樂稅、房屋稅、牌照稅等等,每種稅有不同的徵收條件,徵收期間不同,個別的稅離尖峰時間差異相當大,過去系統規畫容量主要以尖峰時間為主,採用新技術可在離峰時釋出資源。

目前財政部已有一些服務利用雲端系統,例如每次發票開獎,民眾的查詢需求增加,但是平時查詢需求較少,去年12月,對獎查詢服務上到雲端後,發現效益很好,節省了不少IT支出。

張文熙表示,新系統的設計未來會朝該方向規畫,以較少的經費完成更多工作,讓資源的運用有更大的彈性。然而,雲端雖然帶來更大的資源彈性,在採用雲端服務之前,更應優先考慮資料安全,特別是稅務資料涉及民眾財產等機敏性資料,不能因為推動韌性,導致資料外洩風險增加,先判斷資料為機敏或非機敏,非機敏性的資料可以先上雲,考慮到機敏性資料在境外公有雲備份的風險,需要更多保護措施,目前不會先考慮機敏資料上雲。

去年財政部測試使用開源工具作資料加密分持備份,因財稅資料太大,處理速度不太理想,今年將測試驗證如何切割資料,決定備份順序,設法縮短備份處理的時間,找出最佳處理方式,形成標準作業程序。

韌性方案加速政府部門擁抱公有雲

張文熙表示,過去政府機關上雲態度保守,主要考量為安全因素及經費,雲端和在地系統的安全投資不同,需要重新建置規畫,機關改寫現有系統也需要大筆經費,此次韌性方案補助經費、開發新的核心功能系統,讓公務機關願意思考將公有雲納入選項。

至於是否加速公務機關採用雲原生架構,他認為機關採用私有雲也會帶動微服務、容器化的使用,韌性方案的推動也或多或少產生影響,但不是因為韌性而推動。

張文熙表示,未來雲端上的核心功能系統不只是第三方的備援角色,也會考慮和地端的主系統間互補,讓雲端的核心功能也能在平時發揮效益。

 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