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從8大面向推動,包括了單一窗口溝通平臺、資料共享、法規調適及倫理規範、能力建構、數位基礎建設、園區生態系發展、國際鏈結、監理科技等。(圖片來源:金管會)

金管會將在今年八月底提出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讓臺灣金融科技發展更進一步。過去3年所推動的1.0版路徑圖,以功能及行為監理、科技中立、友善創新等3大原則,從8大面向展開,也累積不少重要成果,例如金管會發布了「金融機構資料共享指引」,正在研擬跨市場資料共享機制,開放銀行政策也準備進入第三階段,而金融FIDO則在今年六月正式上線,更長期重大影響的「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可行性研究也完成初步成果。

資料共享更鬆綁:開放證券進入產品資料查詢公開,開放銀行準備進入第三階段,跨市場資料共享機制尚在評估

過去三年來,資料共享一直是外界最關心的金融科技發展重點,從開放銀行、開放證券到資料共享規範等。目前,國內開放銀行已進入第二階段,意即開放民眾在TSP的App上查詢銀行存款帳戶餘額、交易明細等資訊。至於開放銀行第三階段,金管會近期宣布,預計將在今年底完成相關規範的核備,最快明年初就能上路。

今年六月底,開放證券也正式上線,提供產品公開資訊查詢。首批上線的證券業者共十家,另有八家正在進行測試。

針對TSP業者合作揭露制度,TSP 業者資訊揭露專區已在2021年七月上線,供金融機構與業者合作時參考。目前專區已有7家TSP業者相關資訊,揭露其基本資料、合作項目和資安認證。

而在資料共享上,金管會把資料分層逐步共享,分為3階段推動,依序訂定金控旗下子公司(銀行、保險、證券)、金融市場跨機構間,以及跨市場客戶資料共享的相關機制與規範。先從金控及其底下的子公司之間,對客戶的資料彼此共享,更進一步是跨其他金控或非金控與子公司之間,資料可以相互轉移,再進一階則是跨市場資料共享,例如讓保險業者的客戶資料可和車商串接共享。

2021年12月,金管會訂定「金融機構間資料共享指引」,這個共享指引分為3部分,一個是金融機構間的風險控管事項,第二是金融機構之間合作,共享客戶資料,或是客戶基於方便,將原本已在A銀行的資料帶入B證券商。

跨市場資料共享方面,聯徵中心已先請金融機構及公會提供300多項需求,經過梳理後,優先針對高度需求項目,評估適法性、必要性及合理性和正當性後,在2022年9月提交金管會進行後續評估。

此外,聯徵中心正在推動「金融科技業者應用聯徵中心資料作業」,對符合資格的金融科技業者提供加解密服務,讓當事人依個人意願,能將個人信用評分資料轉交給金融科技業者。為確保業者具備個資保護及資安風險控管能力,聯徵中心除了對參與業者進行審查,也透過雙方合約方式管理。聯徵中心在 2022 年 3 月 開放金融科技業者依所定作業規範申請,截至2023年2月,共有 4 家金融科技業正式遞件申請。

數位基礎建設面向:金融FIDO聯盟成立,今年六月金融FIDO正式上線

金融機構過去在行動身分識別尚未形成一個標準,而是各家自行開發,在開發成本上較高。因此,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也重點研究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2021年5月,金管會成立金融FIDO聯盟,共有134家機構參與。2022年1月,金管會推出「數位身分認證及授權」主題式監理沙盒及業務試辦,共有13件提案運用FIDO機制。今年六月,金融FIDO正式上線,民眾只要經過銀行的身分驗證取得晶片金融卡,就可以藉由手機上的生物特徵登入金融業者的App,不須密碼或金融卡。

法規調適及倫理規範面向:建立數位身分信賴框架前,要先訂定第三方身分確認規範

在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中,金管會盤點目前數位金融服務相關法令規範,以因應跨業跨域及場景金融的發展。金管會委託政大研究訂定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之可行性,並於2022年9月完成。

考慮到民眾使用數位金融服務時,都需要經過身分驗證,但國內尚未發展出替代技術,因此,政大以「多元之數位身分驗證機制(含電子簽章)」作為研究議題,不只進行數位金融服務相關法令的盤點,也研究身分驗證相關技術問題。政大彙整各金融相關機構和金融業公會建議,產出多元數位身分驗證、MyData、資料共享和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共4大議題、112項建議。研究中盤點11項應用場景,包括電子文件簽章、法人開戶和線上申辦金融服務等,列出建立數位身分信賴框架的六大議題,包含資料共享、生物辨識應用和法人數位身分等。

此外,研究參考澳洲的數位身分制度發展,點出建立數位身分信賴框架的概念,意即銀行、保險和證券一體適用的身分信賴框架,需要有第三方身分確認的規範,並研究身分核驗採生物辨識之下,人體辨識的適法性和錄影佐證方法的效力性。研究也表示,目前法人數位身分驗證與授權困難,且電子簽章法太老舊。

研究表示,數位服務應先以風險高低,訂定符合安全等級的身分識別機制,再研議金融業共用的數位金融服務規範,接著逐步導入各項應用場景,未來視服務對象,持續拓展應用範圍。

擴展園區生態系,鼓勵業者前進國際,提升監理科技和設立專業證照

金融科技園區已於2022年3月建立「ESG綠色金融聯合實證」,並於同年6月上架金融科技新創業者名錄,也為新創業者募資及產學合作媒合。2022年10月,金管會舉辦首屆金融科技獎,規畫「國際市場潛力獎」,輔導得獎團隊,鼓勵業者向海外擴展。

針對監理科技,由於純網銀許多行為都在網路進行,資訊及金流流動都比較快速,因此數位申報先由純網銀開始,擴大到票券業,未來將推到銀行業。目前,金管會已推出純網銀監理系統和票券數位監理平臺。同時,金管會也舉辦監理科技黑客松,來發展監理科技。為建立金融機構聘任資訊科技人才之進用標準,金融研訓院、證基會、保發中心已在2020年6月共同辦理「金融科技能力認證機制」,截至今年2月底,共有132人取得證照。

今年4月,由金管會委外的金融科技發展現況及未來展望之調查報告出爐,報告中針對金融科技政策提出建議,包括全盤翻修「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簡化沙盒實驗的輔導、審核與結果評估流程,和明定資料共享與資料治理規則等建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