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主任張文熙。(圖片來源/張文熙)

一般政府機關的首要工作是確保核心業務系統的正常維運,核心業務系統的維運、開發也是經費支出的大宗,對於新興科技發展的關注,唯有當系統運作達到汰換的時間,才考慮採用哪種新興技術處理。另外,開發新的功能時,利用新的環境上進行開發,當作新技術採用的前導測試,例如將新增的查詢服務移到外部的雲端,評估帶來的效益。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主任張文熙認為,政府機關受限於預算經費,不論是核心業務系統維運或是新技術測試,都是在原本的預算分配中進行調整,由於核心系統正常維運、開發是政府機關運作首要目標,大多數經費用於核心系統上,有限的經費投入新興技術的測試。

以強化核心業務系統的韌性為例,張文熙表示,如果要全面強化核心系統的韌性,需在國外建立3個備分,需要大筆經費,在大多數經費用於核心系統維運及開發,比較可行的方式是核心資料備分,討論核心資料的範圍,以有限的經費可做到的規模,再進行技術性、可行性評估,經過小規模實做,如果評估成效良好,再擴大編列預算。行政院去年成立數位發展部,推動政府部門強化數位韌性、導入零信任機制,受惠於數位部的額外經費補助,協助政府機關對核心系統強化韌性測試評估。

電子發票、稅務等系統面臨汰換

張文熙表示,接下來幾年,電子發票在明年,地方稅將在2025年,國稅將在2026年,設備會陸續到期需要進行汰換,新設備採購需求也會列入整體ESG考量。從各方面來思考ESG,例如從列印紙張到使用手機報稅,能減少多少碳,處理過程的耗電配置可減少多少碳,紙張使用到整體空調水電計算通盤考量節能減碳效益。未來設備汰換,新設備節能設計、綠色規格都會考慮。

以明年1月將汰換的電子發票為例,電子發票對ESG而言帶來直接的效益,過去不列印的雲端發票比例尚低,現在個人部分已超過52%,然而雲端發票張數的增加,已超出十多年前的原先預估,當時一年約2億張發票,現在達到約85億張,相差40多倍,面臨的壓力相當大,先前雖然增加儲存空間,但主機卻沒有變更,尖峰時間需要排程處理,電子發票系統需要汰換,設備汰換、程式重新設計、測試,整體汰換工程浩大。

此外,財政部也利用雲端服務,主要以民眾服務為主,例如地方稅的查詢服務上雲,還有發票兌獎服務。相較之下,由於稅務資料比較敏感,個人稅務資料不會公開上雲。「對民眾的服務優先上雲是我們的政策」,張文熙說。至於興起的ChatGPT浪潮,雖然無法使用內網敏感稅務資料,但仍可以用在比較不機敏的行政資料,例如消化技術知識,現在正在測試客服系統或是法律諮詢的客服資料,以比較白話的方式呈現。未來期待臺灣版的GPT推出後,生成式AI能夠落地,就能在生成式AI上使用業務性資料。

 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