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財金資訊公司,iThome整理製圖,2021年9月

金管會在年前新春記者會中宣布,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臺的「購物」功能,將於今年第二季上線,到時候,民眾不用再切換電子支付App,用任何一家電支App,也能掃描其他電支業者的QR-Code來付款,等於讓各電支業者的特約店家全部互通,都能支援其他業者的App,經手電支業者雙方也能取得交易紀錄來擴大顧客消費大數據。

在2021年中,新版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上路之後,財金公司負責建置了一套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臺(後簡稱電支共用平臺),來提供電支機構前端交易資訊流和後端清算的金流整合,在2021年陸續上線了跨機構轉帳、繳稅功能,也可以跨行金融帳戶資訊核驗交易等服務,今年初開始上線繳費功能,例如愛金卡公司率先在1月初開始提供超過7,600項的繳費服務,民眾也可以直接掃描帳單QR Code進行線上繳費。

「購物」功能第二季上線

不只如此,金管會在去年12月21日,核准了財金公司在電支共用平臺上經營「購物」功能,預計今年第二季就會正式上線。到時候,只要電支業者支援購物功能後,民眾用任何一家電支業者的App,到其他電支業者的特約商店,就能直接掃瞄共通QR Code來付款,不用再切換到該店家的專屬電商。
未來,民眾就可能用街口支付App到一卡通41萬個據點付款,用街口App在全聯超市繳費,或是到全家超商用全支付來付款。換句話說,凡是支援購物功能的電子支付業者,等於可以共享彼此的通路據點。

過去,店家必須一一與不同電支業者簽約,在櫃檯擺放不同業者的QR Code,而民眾也要切換到專屬支付App才能掃碼。未來,店家只需要與一家電支業者簽約,透過電支共用平臺,可以一次與所有支援購物功能的電支業者互通。同樣道理,電支業者也不需要一一與各商店簽約,串接系統,同樣可以與其他電支平臺共享通路。目前一卡通據點約41萬個,街口支付約30萬個,全支付與全盈支付則各有10萬個據點,若這些業者都支援購物功能,就能將這些據點整合成一個超大型通路。財金公司強調,這是電子支付跨機構互通的最後一哩,也可以與既有金融幾機構跨體系整合。

小型電支能快速擴大通路,大型電支則取得更多顧客交易數據

購物功能上路,不只提高消費者支付的便利性,對電支業者而言,也可以取得更多交易資訊。消費者用A電支App到B電支特約商店付款時,A電支和B電支都會取得這筆交易資訊來作業,等於不只是通路共享,也可以互通消費者的當次交易資訊。這大小電支業者來說,都是雙贏,小型電支業者可以藉此跨大可付款的通路店家數,而對大型電支而言,則可以取得更多支付交易資訊,來完善顧客的消費大數據。

通路規模差異變小,會員經營差異化成新關鍵

但是,電支業者共享通路之後,未來勢必更考驗,電支業者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後續運用數據變現的能力,未來,通路規模和可用場域的差異越來越小,特店數不會成為吸引消費者的賣點,電支業者勢必得強化自家的精準行銷策略,祭出更多會員經營對策,這也會讓電子支付市場進入全新的競爭態勢,電支業者必須更轉為更細緻操作的差異化競爭策略。

因為購物功能中,電支業者共享彼此的通路,不只金流還需要資訊流的整合,財金公司在共用平臺上也設計了一套對應的金流資訊流運作機制。

例如街口用戶以街口支付App掃描一卡通特店的共通QR Code之後,街口App會先驗證這筆交易是否為本人,確認後在用戶街口電支帳戶扣款。接著,交易訊息例如金額、特店代好、交易帳號等資訊,依照格式打包送到共用平臺,通過平臺驗證QR Code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後,將交易資訊拋轉給一卡通,由一卡通確認此店家為合作特店後,即時紀錄該店有一筆來自街口的付款,最後將交易結果回報到共用平臺,平臺再通知街口,由街口通知用戶付款成功。

然後,在每日結帳時間,財金會通知各業者每日結算金額,若電支業者當日用戶付款金額大於當天的收款金額,財金就會到電支機構的清算帳戶扣款,並將款項撥給收款金額大於用戶付款金額的電支業者,完成當天的清算。

甚至,財金公司也設計了針對大型促銷活動的系統爆量因應機制,例如雙11活動,財金公司會依照電支用戶數、特店數和交易訊息數量來預備所需的運算資源,也可由電支業者通知財金公司,提前擴充系統資訊來備戰。

財金公司下一步是跨境電支,讓國內電支App可以到海外消費

在電支共用平臺完成購物功能之後,下一步,財金公司正在發展電支跨境業務,一方面可以讓國內記名式儲值卡,可以到國外搭乘交通工具或到特約商店消費,另一方面也要讓國外記名式儲值卡,可以到臺灣核准機構的特約商店消費。

財金公司會扮演「境內帳務清算機構」的角色,協助電支機構與境外機構進行帳務清算、系統介接,以及資訊傳輸,財金公司曾表示,未來國內電支業者App,也能到海外消費,最大好處是免除海外交易手續費,不用像信用卡出國使用得額外付一筆跨境交易手續費。

根據金管會統計,目前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臺,111年轉帳次數高達728萬筆,累計金額達到363.15億元。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