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3家保險公司各自與醫院交換資訊,但,這只是單向交換,後來,他們提議互相串接,彼此資訊共享,甚至是讓大家都能共享。」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指出。這一步也催生了全臺最大規模的保險區塊鏈應用,不止打通的多家保險公司之間的資料共享,甚至現在開始打通保險公司與醫院之間的資料共享可能性。
早在2018年時,高雄榮總發起一項創新專案,找來台灣人壽、中信金控、中華電信等集團,要來打造一項保險理賠區塊鏈應用。他們看上了區塊鏈技術的好處,可以建立多方之間的信任,來加速患者保險理賠作業。由中華電信負責開發區塊鏈平臺,來記錄各項授權和資料的交換軌跡。
需要申請理賠的病人,可以直接打開保險公司的App來提出理賠申請,台壽會傳送保戶的授權和個資給高榮,高榮再理賠所需的病歷資料傳給台壽來進行後續的理賠,病人也能在直接到官網或保險公司App上登入區塊鏈平臺,來查看自己的病歷資料,以及理賠進度。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表示,未來電子保單累積夠多,保單內容都數位化後,就能擷取個別內容,來發展更多細緻的應用。保險身分認證如果其他主管機關承認,也可以跨出保險應用。(攝影/洪政偉)
醫院和保險公司流程數位化後,光理賠等待就省三分之一時間
光是打通保險公司和醫院之間的流程,就創造了很大的效益。高榮調查後發現,這個新做法,的確大幅縮短了民眾出院後,到獲得理賠的等待時間,從原本的13天縮短為3.6天,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而且民眾還不用到處奔波申請紙本文件,醫院而言,一年可以省下211小時的病歷申請審查時間,而對壽險公司而言,每年也可節省近3,000小時的複雜理賠個案病歷調閱審查時間。2018年這個只是一家保險公司和一家醫院間的成功經驗,後來促成壽險公會,推動理賠聯盟鏈和理賠醫起通服務。
壽險公會在2019年4月開始推動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臺POC,包括了區塊鏈底層技術,逐步發展各項金融科技服務。到了2020年6月,壽險公會先完成了一套電子保單認證與存證平臺的系統建置工作,當時先跟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元大人壽等共8家壽險公司串通,成了打通壽險公司的重要第一個里程碑。
2020年,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臺正式開辦「保全/理賠聯業務」正式開辦上線,更推出一站式服務,保戶只需於一家保險公司提出申請,透過系統通報其他同業,達到多家同步申請的效果,不用像過去得一家一家各自申請。不過,保戶仍須到保險公司繳交紙本醫療資料,以及理賠資料轉送同意書。當年12月也推動電子保單認證與存證服務,可以記錄投保與異動的歷程,也可以在日後對保單內容發生爭議時,成為公正的第三方佐證。2021年5月結合北市醫療院所推動保險理賠醫起通服務,整合了20家醫院,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向醫院索取電子醫療資料,保戶也不用繳交紙本醫療資料,這就大大減少了保戶在保險公司和醫院之間兩頭跑的次數,減少到只需要去一次簽署紙本同意書。
到了2022年5月,保險理賠醫起通進入1.5版,保戶終於只需要到保險公司一趟,就可以一次提供兩種同意書,不用再到醫院。另一方面,2022年中也推出保險存摺服務,民眾可以直接在線上看到自己的所有保單資料,更方便管理自己的保險情況。
2022年底進一步啟用了保險業身分驗證中心功能,也就進入了理賠聯盟鏈2.0時期,可透過FACE ID或指紋快速登入,介接到線上申請保險理賠、查詢保險理賠聯盟鏈,或是保險理賠醫起通案件的申請轉送進度。保護不再需要向保險公司繳交紙本理賠資料轉送同意書,對於保戶來說,這就做到了理賠全程數位化。
不只如此,去年底還發布了保險理賠醫起通,預計最快今年底可以導入醫院,最大變化是,民眾不只不需要再繳交任何紙本同意書,可以用保險存摺作為所有保險公司的身分認證,醫院上傳給保險公司的醫療資料,也不再是需要人工補登錄的PDF檔格式,而是結構化資料,可以直接整合到保險公司的系統,完全免人工,更能嘗試更多不一樣的應用。
電子保單結構化後,未來可發展更多數位應用
臺灣一年理賠給付案件超過1千萬件,給付金額也超過1,500億元。但統計到2023年初,保險存摺總會員才剛破30萬人,其中近半數是付費的白金會員。
施瓊華表示,電子保單累積夠多,保單內容也數位化後就能擷取個別內容,發展進一步的數位化應用,例如歸納不同給付項目,未來可以朝這個方向來發展,甚至保險身份認證如果其他主管機關承認,也可以跨出保險產業的應用。
熱門新聞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2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