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COVID-19疫情持續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持續緊張,加上通膨問題影響之下,IDC認為全球大環境衝擊,牽動臺灣在2023年的ICT發展趨勢。IDC臺灣總經理江芳韻指出,受到疫情影響,除了供應鏈受衝擊,中國的防疫政策容忍程度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加上國際地緣政治緊張,戰爭導致通澎問題,以及產業所面臨的缺工、缺專業人才等,均為企業關注的問題,明年主軸在於企業如何透過科技投資,最大程度抵減通膨、地緣政治、缺工缺人才的風險。

在上述大環境的影響之下,IDC提出2023年臺灣的10大ICT趨勢預測,包括數位主權、自動化應用加速多模AI落地、網路安全加強軟體溯源、供應鏈重組、低軌衛星發展、多重元宇宙發展、數位雙生多元多階落地、中小企業及資服業者的雲端轉型、未來消費者成形、數位人口浪潮下支付變革帶動B2C發展。

國際政治緊張促使對數位主權、低軌衛星、網路安全的重視

數位主權方面,為IDC去年提出的數據主權概念延伸,由於國際上地緣政治緊張與對立,企業對主權的需求,不再只限於數據主權,擴大為數位主權,數位主權包括3個核心,數據主權、雲端主權及保證主權。其中數據主權涵蓋雲端平臺、工作負載、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強調自主管理與安全性。不只是國家政府強調數位主權,企業及個人也更重視自主管理能力的發展。

地緣政治的緊張與對立,也加速各地對低軌衛星的發展,IDC認為俄烏戰爭催化各國對低軌衛星的布局,意識到衛星通訊的重要性,且今年5G R17納入NTN非地面網路,NTN可望成為未來6G的關鍵技術之一。消費端方面,iPhone開始支援衛星緊急通訊,Android陣營未來也可望加入支援衛星。IDC預期2027年全球2千大企業中,8成的企業會將低軌衛星視為偏遠或高風險地區的通訊網路補強方案。

緊張的地緣關係,也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為提高供應鏈的彈性、能見度,企業從過去長鏈加速朝短鏈、多鏈發展,帶動對區塊鏈、AI、雲端、數據整合的科技布局,預期2026年約7成5的供應鏈投資為跨平臺串聯的相關應用。

另外,政治經濟的對立衝突,也反映在網路攻擊,政府或企業提高對網路安全風險重視,尤其為軟體漏洞風險的控制,對軟體溯源、建立SBOM軟體物料清單,成為強化對軟體供應鏈透明度的重點。IDC預估2024年將有55%組織對其客戶提供服務,也需簽署SBOM以協助客戶建立軟體安全溯源、確保供應鏈安全。

企業加速數位轉型發展,AI落地、數位雙生、上雲

由於產業面臨缺工,特別是缺少專業人才,IDC認為企業透過投資自動化減輕壓力,其中自動化技術包括AI的應用,特別是可處理文本、影像、音訊的多模態AI應用落地。目前多模態AI已被應用在智慧能源、晶片開發設計上,IDC更預期2023年缺少人才將使3成5的IT單位投資AI,在2026年將有4成的AI模型涵蓋多模態的數據演算。

另外,元宇宙、數位雙生成為明年值得關注的ICT趨勢之一

其中元宇宙方面,IDC資深研究經理蔡宜秀指出,目前元宇宙應用以遊戲娛樂、行銷展演為主,根據調查,47%的企業對元宇宙感興趣,與Web 3.0、元宇宙低層技術逐漸到位有關。未來元宇宙發展不會由單一的元宇宙獨大,而是存在多個元宇宙,並且在相關組織推動之下,多重元宇宙間的互動、串聯將是未來發展趨勢,未來元宇宙發展將朝大者恆大發展,元宇宙將如同channel,未來OMO整合不只是實體通路、網路,也將包括元宇宙。

至於數位雙生(Digital Twin), IDC認為數位雙生擴大落地,除了國防、航太、能源、政府等產業,也進入大型製造業、倉儲物流,甚至是產業供應鏈。過去,數位雙生投資被視為需要大量資金、技術投資,但隨著IoT、AI、5G等相關技成熟,以及國產數位雙方客製化,數位雙生逐漸可被應用在小規模的產品或服務上,加速其應用發展。未來將有更多元、不同產業、規模的企業導入。

在疫情、勞力短缺、供應鏈、通膨等因素影響,不只大型企業推動數位轉型,中小也積極規畫數位轉型策略,在經費有限之下,透過雲端改善營運,增加營運彈性、競爭力,並改善客戶體驗。IDC預估2025年,全球將有3成的中小企業將一半的核心負載轉至雲端。不只是中小企業朝雲端轉型,資服務業者也加速雲端轉型,朝提供SaaS服務發展。

對於消費市場,因地緣政治緊張、對立,導致通膨使得消費者可支配所得減少,消費者更在意產品服務的直覺、使用效率、易管理、成本效益,形塑新的消費型態或體驗,可望帶動語音購物平臺、訂閱制的消費電子產品等。而在支付方面,因疫情改變大眾的消費行為,IDC認為信用卡、行動支付、BNLP先買後付,這類無摩擦支付方式,相較於過去以現金支付,新的支付方式提供更簡易的付款體驗,並且留下數據紀錄,有利於企業發展數據即服務(Data as a Service)應用,像是透過數據分析,找出不同消費的潛在需求關聯性,能帶動B2C產業發展。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