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期望今年居家醫療和遠距醫療,能全面採用虛擬健保卡。為推廣更多人使用,健保署近日也展開第一場虛擬健保卡在地培力訓練,透過當地種子人員,來教導民眾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和申請虛擬健保卡。

圖片來源: 

健保署

重點新聞(0616~0630)

健保署    虛擬健保卡   居家醫療

健保署盼今年居家醫療、遠距醫療全面採用虛擬健保卡,並提供獎勵機制鼓勵醫院

健保署近日表示,期望今年民眾接受居家醫療和遠距醫療服務時,能全面採用虛擬健保卡,健保署也將提供獎勵機制,鼓勵醫院加入虛擬健保卡服務提供行列。為推廣虛擬健保卡,健保署也在近日展開第一場「虛擬健保卡在地培力訓練」,要來縮短在地民眾數位落差。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指出,在地培力訓練是要培育在地衛生所、社區據點、文健站、在地志工(如學校、教會)等地的種子人員,來協助當地民眾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和虛擬健保卡。不只要讓民眾會使用虛擬健保卡,健保署也將透過這一系列活動,展示自行開發的居家輕量藍牙App,來讓醫護人員,至偏鄉提供居家醫療服務時,只需攜帶輕便的平板或手機即可掃描虛擬健保卡看診,並透過健保醫療資訊雲端系統,查詢病人就醫記錄,來提供診斷、用藥資訊。

虛擬健保卡讓民眾出示QR Code,就能進行掛號、看診、檢查和領藥,而受到疫情推波助瀾,截至7月1日,全臺已有27萬多人持有虛擬健保卡、607家醫院提供虛擬健保卡服務。為進一步擴大使用,健保署今年將辦理16場虛擬健保卡在地培力訓練。(詳全文)

  臺大醫院    智慧急診    AI 

臺大醫院AI智慧急診管理系統預計今年落地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日前在北榮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中透露,2年前開發的智慧急診管理系統,今年準備落地。該平臺由臺大醫院、臺大和協力廠商多方合力打造,目的是要協助醫學生、住院醫師和年輕主治醫師等熟悉急診處置流程、強化病安。

進一步來說,該平臺利用機器學習(ML)方法,來協助醫師決策,解決急診處擁擠問題。黃建華解釋,這些急診決策包括診斷、實驗室醫學影像研究、開藥、侵入性治療和出院,而醫護做決策的參考資料,則是電子病歷中的病人病史、理學檢查、各類報告等。

因此,團隊以百萬筆電子病歷資料來訓練ML模型,並用於5個臨床流程,包括電子化檢傷、病史分析、即時危險分級與辨識、及早安全離部,以及心跳停止預後分析。此外,團隊也建置了急診私有雲、導入IoT裝置,如裝設在天花板的藍牙定位裝置,來掌握患者和病房動態。他們也整合設備數據,打造一套急診管理系統,來顯示病人資訊、床位狀況和營運狀況。這套平臺,預計今年落地。(詳全文)

 臺北醫院 Watch    聊天機器人     視訊看診 

臺北醫院用商用AI對話服務平臺,打造Line視訊看診Chatbot

部立臺北醫院利用商用AI對話服務平臺,撰寫腳本程式、打造一套聊天機器人,來自動串接醫院Line官方帳號,支援視訊診療民眾的註冊、預約、掛號和視訊診療等流程說明。

臺北醫院資訊室主任王立峰指出,今年4、5月開始疫情升溫,帶來龐大的視訊診療需求,醫院也開始思考自動化工作。後來,他們找上叡揚資訊,共同用商用AI對話服務平臺,打造出可在Line進行視訊問診的「行動醫療助理機器人」,解決原本醫護需要人工通知民眾視訊診療掛號、預約等注意事項的工作,交由Chatbot自動通知即可。王立峰表示,該平臺操作簡單,以拖拉式和簡單的程式語言即可打造Chatbot服務、快速上線。接下來,臺北醫院要擴大該對話機器人平臺的應用,延伸至官網QA、個案管理、差勤系統等領域。(詳全文)

 臺北榮總   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雲端 

北榮用AI和雲端技術輔助,打造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臺北榮總日前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要透過AI、雲端技術輔助,再加上腦神經刺激治療和新型抗鬱藥物,來提供憂鬱症患者的個人化精準診斷和療法。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表示,現代人罹患情緒疾患的風險及比例愈來愈高,但情緒疾患的表現多元,像是憂鬱、焦慮,或易怒、自律神經失調、身體疼痛不適等症狀,因此需要正確的診斷才能準確治療。目前主要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但對於頑固型憂鬱症(TRD),就需要更多新型態抗鬱治療,其中,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就是關鍵療法之一。

而透過AI輔助,可幫助成功治療憂鬱症患者。比如,北榮曾以AI預測大腦有無TRD特徵訊號,或是用來預測患者是否對特定腦神經刺激療法有反應。他們發現,結合AI和先進腦造影技術,利用大數據可精準預測患者憂鬱症頑固程度、精準選擇個人化腦神經刺激參數,增加治療成功率。北榮期許該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以實證醫學為根基,透過技術輔助從不同藥物、多面向腦神經刺激、快速抗鬱藥物中找出個人化最佳療法,並提供心理治療建議等個人整合性治療計畫,來解決情緒疾患。(詳全文)

 榮家    5G專網     智慧眼鏡 

榮家數位轉型還用智慧眼鏡遠距訪視、打造可視化病房監看系統

日前,退輔會與高雄榮總展開榮家數位轉型,先於岡山榮家導入5G AIoT智慧長照服務,其中就包括了智慧眼鏡應用。智慧眼鏡廠商佐臻研發處副總王獻章日前分享,團隊在去年專案展開時,就規畫導入遠距訪視和可視化病房監看系統,前者是透過5G專網,來讓長照機構和家屬進行遠距AR視訊,後者則是透過5G專網和空間展示平臺,來整合場域數據中臺、AIoT生命體徵偵測系統、AR巡房系統,以一個如戰情室儀表板般的可視化系統,來呈現病房場域動態,像是設備狀態、巡房紀錄、人流出入統計等資訊。其他智慧眼鏡應用,還包括AR緊急送院、AR巡房等。

  石墨烯    電子紋身   量血壓 

可300小時連續監測血壓!美大學開發出石墨烯電子紋身

德州大學和德州農工大學開發一款石墨烯電子紋身,在手腕內部紋上這款紋身,就能在皮膚上不間斷偵測血壓變化,且對人體無害。研究者表示,這種連續監測血壓的好處,在於能克服穿戴式裝置容易移動、測量不準確的缺點,也能即時發現突發性低血壓等症狀。

進一步來說,這款電子紋身,其實是將包覆在年興材料中的石墨烯感測器,想紋身一樣紋在手腕內側皮膚,是一款侵入性小的設備,民眾幾乎無感、可長時間配戴。經測試,石墨烯感測器可連續準確偵測血壓達300分鐘,團隊希望藉此能測量民眾在不同活動間的血壓變化,像是睡眠、運動、壓力等。(詳全文)

  默克     生物技術    AI新創  

默克新一波生物技術加速器計畫開始了,要培育醫療AI新創

默克近日展開生物技術加速器計畫,成立默克數位科學工作室,要來投資醫療AI新創。進一步來說,默克希望培育12家剛起步的生物技術AI新創,並提供15萬美元資助與微軟Azure雲端運算資源。該計畫為期10個月,這些新創將與默克研究員展開試點計畫,如新藥開發、臨床試驗設計,默克研究實驗室新藥開發資深副總Fiona Marshall表示,AI、ML等新興技術才正為製藥產業帶來巨大的機會。(詳全文)

圖片來源/健保署、臺大醫院、叡揚資訊、臺北榮總、佐臻、德州大學

  MedTech醫療科技近期新聞 

1. 北榮啟動全臺首座癌症重粒子中心,採最新掃描和動態追蹤技術精準鎖定腫瘤

2. 北醫導入Hololens 2來優化脊椎內視鏡教學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2年6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