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了世界第一快又準的物件偵測模型YOLOv4,讓全世界看見臺灣的AI實力後,中研院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反而挑戰更大更難的目標。這一次,他們不只要超越世界第一快的前代模型,還要能一心多用,讓一個模型就能處理不同任務。
整合有意識學習的顯性知識與無意間吸收的隱性知識
什麼是YOLOR?
有別於專攻物件偵測的YOLOv4,YOLOR是一套截然不同的類神經網路,「它像一個記憶外掛,能儲存所有輸入模型的訊息。當模型需要執行多任務時,就能從中撈取所需資訊,而不必像傳統方法那樣,從頭訓練模型。」YOLOR核心開發者、中研院資訊所博士後研究員王建堯這麼比喻:「它有如人類的大腦,結合了有意識學習的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無意間吸收的隱性知識(Implicit knowledge),當被問及相關問題時,可從隱性知識中撈出關鍵資訊來回答。」
舉例來說,傳統上,訓練一套辨識鳥類的模型,訓練資料會包含鳥類以外的各種資訊,但為了辨識鳥類這個任務,模型只會抽取鳥類特徵來學習,最後也只能訓練出辨識鳥的能力。但要AI模型再學會辨識狗,就得靠遷移學習加入其他資料、重新訓練模型才行,或是,開發者得重新收集狗的照片,標註後再拿來訓練模型,模型才學會辨識狗。
但YOLOR不這麼做。它簡化了這個流程,整合了所有輸入資料的特徵,當模型需要辨識鳥,它能用鳥的特徵來學習辨識,當模型需要辨識狗時,模型就會從整合的特徵中,抽取出狗的特徵,來學習辨識狗。這個方法,讓模型只需學習一次,就能應付多種任務。
也就是說,傳統上,一個深度學習模型只能利用特定資料,執行一種任務的限制,YOLOR已經克服了。無獨有偶,這也是人人都想突破的挑戰,多任務型AI是現在頂尖科技公司如Google、微軟、臉書等,都想突破的前瞻課題。
整合關鍵:一套統一、通用的表徵
YOLOR的特色,從它的名字---You Only Learn One Representation---就可窺知。「它靠一個統一表徵(Unified representation),來收集輸入模型的所有特徵,這些特徵都儲存在表徵裡,日後模型要執行其他任務時,就會從中提取特徵來學習,」YOLOR另一位核心開發者、中研院資訊所所長廖弘源進一步解釋。
意思是,這個表徵(Representation)是各種特徵(Feature)的總和。舉例來說,我們會用身高、體重、戴眼鏡、年齡、髮色和腔調等來形容特定的某人,這些身高、體重、年齡等細節就是特徵,這些特徵組合起來,就是一個表徵,用來代表某個人。
這個統一表徵是YOLOR的核心。廖弘源和王建堯在YOLOR論文中寫道,YOLOR是一套統一的類神經網路,透過整合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來學習一套通用的表徵,而後用來執行各種電腦視覺任務。
他們也在論文中,定義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模型執行任務所需,且與輸入有關的特徵,隱性知識則是模型執行任務時,不依賴輸入資料、僅與任務有關的特徵。比如辨識動物時,模型只需輪廓,不需顏色,此時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便能從統一表徵中,提取出輪廓,作為辨識任務。
為驗證這兩種知識的特徵,他們也將YOLOR的隱性知識應用於核空間校正(Kernel space alignment)、預測精煉(Prediction refinement)和多任務學習三種方法,來展示這兩種知識特徵帶來的效益。
接著,他們用向量、類神經網路和矩陣分解三種方法,來對隱性知識建模,並用微軟COCO電腦視覺資料集,來測試這些模型。他們發現,不論是類神經網路還是矩陣分解,都能有效提升電腦視覺模型的表現,其中,矩陣分解的效果最好。而顯性知識建模的方式,則可使用NLP常見的Transformer模型、可處理時間空間成對注意力的Non-local Networks模型等。
在整體執行流程上,YOLOR會將一開始輸入至模型的所有特徵儲存起來,形成一個統一、通用的表徵。當模型學會第一個任務(比如辨識鳥類)後,要再學習辨識狗時,就能從統一表徵中提取狗的特徵,直接用來訓練套模型。
當然,使用者也可在同樣的模型上,加上幾層輕量的類神經網路,來加強訓練。之後,模型就能執行第二個任務,甚至能同時執行辨識鳥類和狗這兩個任務,不需要重新收集資料再訓練。
不只整合知識,更能套用到任何CNN模型上
在YOLOR中,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就像是外掛模型,等於用兩種模型,透過不同的深度學習方法,各自訓練這兩種不同知識,再整合到通用的表徵系統中,從通用表徵抽取當前任務所需要的資訊。
王建堯更點出,整個YOLOR能如外掛般,套用到各種電腦視覺模型上,來加速學習歷程和準確度,不必再針對不同任務使用不同模型。甚至可以有很多套主模型,針對不同任務來訓練,但都搭配同一個外掛模型,打造出一個可以支援多任務的通用模型。
在實作上,他就用YOLOR來改善YOLOv4,發現YOLOR不只能將YOLOv4的平均準確度從43.5%提升到50%,在同等準確度下,還能將Scaled-YOLOv4的推論速度提高超過300%,並讓原本只擅長物件偵測的YOLOv4,具備執行各種電腦視覺任務的能力,舉凡影像辨識、實例分割、物件偵測、物件追蹤等都難不倒它。
有了YOLOR,YOLOv4如虎添翼,不必重新收集資料,就能學會這些任務。「這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方式,讓既有模型快速學習新任務,」王建堯指出,YOLOR只需要極少的訓練成本(少於1萬個參數和運算量),就能實現目標,而且完全不增加推論成本。
COCO即時物件偵測排行榜包辦前四、Waymo挑戰賽全球第二
這套YOLOR,也在今年的微軟COCO即時物件偵測排行榜中,一口氣拿下前4名。不只如此,它也在自駕車龍頭Waymo舉辦的開放資料集挑戰賽中大顯身手,滴滴出行聯手天津大學利用這套演算法,在這場平面即時物件偵測挑戰賽中拿下全球第二。
物件偵測是自駕車最重要的AI技術之一,愈快分辨出道路上更多種物件,自駕車就能更及時採取適當的因應方式,需要減速、急煞、小迴轉或加速通過等,都得在百分之一秒,甚至是更短時間內辨識完成。
這場挑戰賽的目的,是要評比模型從影像中偵測2D物體的準確度和即時性,如行人偵測、車輛偵測、單車騎士偵測、號誌偵測等。滴滴出行團隊聚合了多個一階偵測器(One-stage detector),並用多樣的輸入策略來訓練模型,讓模型能更準確偵測每個類別,特別是小型物件。這些一階偵測器,就是YOLOR模型的不同優化版本。
他們看好YOLOR的速度和精準度,採用了一系列YOLOR模型,像是以速度最快的YOLOR-P6作為基準模型,來降低延遲,另也採用參數更多、更精準的YOLOR-W6加入辨識。
在模型推論加速框架TensorRT的加持下,滴滴出行的模型mAP(平均精確度均值)可達75%,拿下世界第二,YOLOR-P6則緊追在後。
「YOLOR(Scaled-YOLOv4-based)是這次競賽中最快、最準確的模型,而且比YOLOv5和Detr還要準確,」YOLOv3的維護者、YOLOv4論文共同作者Alexey Bochkovskiy在這次競賽的GitHub網站上寫道。
今年自駕車龍頭Waymo舉辦的2D即時物件偵測大賽中,滴滴車行以YOLOR打造的模型MapVision拿下全球第二。
AIoT和多模態是未來應用場景
YOLOR跟YOLOv4去年一樣,一登場就在國際競賽奪下實戰成果,迅速擄獲各國研發團隊的目光。但王建堯對YOLOR有更大的期待。
「YOLOR是為了未來AIoT所打造的AI模型。」他解釋,以往AI運算多在電腦上執行,因此有足夠的算力,執行不同模型來解決不同任務。但IoT設備上的運算資源非常有限,難以支援多個模型,來執行不同任務。
於是,為了讓IoT設備有效執行模型運算,就得讓單一模型具備執行不同任務的能力。比如,單一模型要能對一段輸入影片,進行物件偵測、追蹤、語義分割,甚至是行為預測等任務。
這正是廖弘源和王建堯設計YOLOR的理念,要讓YOLOR找出用於不同任務的統一表徵,來服務多種任務。如今,它也證明了能實現多任務,接下來,YOLOR還要進一步擴大到「多模態運算」的能力。
王建堯解釋,多模態的意思是,不同的IoT感測器,可收集不同型態的資料,比如影像、影片、聲音、震度、溫濕度等資訊,這些涵蓋不同型態的資訊集,就是一種多模態(Multi-modal)資料。而過去,一個模型只能處理單一模態的資料,例如只能處理文字資料,或是只能處理影像資料,但現在,YOLOR可對一種資料(例如影像),進行多任務訓練和推論。但同樣的架構可再擴大,他們的未來目標,就是要透過一套通用的表徵,讓一個模型也能處理多模態資料,實現多模態運算和預測。
不過,多模態AI並不是新點子,科技巨頭近年大力壓寶Transformer架構,就是在挑戰多模態課題。Google在2017年,發表了這個用來處理時序性資料的類神經網路Transformer,以它為基礎,在隔年打造出知名的NLP預訓練模型BERT,不僅參數破億,無方向性運算的特性,更在各項NLP基準測試奪冠,引發其他科技巨頭爭相投入。
OpenAI也馬上利用Transformer架構,在2019年打造出功能強大的文字生成模型GPT-2,2020年則推出第三代GPT-3,它所產生的文章流暢度,連真人都難以辨別。GPT-3也因此與BERT齊名,被視為NLP的劃時代里程碑。
但Transformer不是只能用於文字資料。2020年夏天,臉書用Transformer架構來打造影像辨識模型,發表套電腦視覺模型DETR,不只簡化影像辨識工作,表現還達到如Faster R-CNN的高階預測水準。
Google也在同年10月,揭露用Transformer架構實作電腦視覺任務的成果,號稱比CNN更有效率,也就是全球社群愛用的ViT模型(Vision Transformer)。此文一出,更引來各大AI領袖和全球機器學習社群的關注。因為,兩大巨頭證實了Transformer的電腦視覺潛力,很可能擠下獨佔鼇頭的CNN,同時也證明Transformer架構處理不同模態資料的能力。
這波浪潮,在今年更是大大掀起。2021年初,OpenAI就以Transformer架構,打造出可同時處理影像和文字這兩種模態資料的模型DALL·E,號稱是影像版的GPT-3。臉書也跟著發表一套模型UniT,用Transformer架構來同步處理2種模態資料和7種任務,如自然語言處理、自然語言理解(NLU)、影像辨識、物件偵測等。特別的是,這套模型都用同套參數來學習不同任務,離通用AI又更近了一步。
Google也在自家年度開發大會I/O上,也揭露了兩款能同時處理文字和影像的Transformer模型,甚至還預告要用來改善Google搜尋的使用者體驗。與此同時,Line也聯手母公司韓國Naver,揭露了一款以Transformer打造的多語言模型HyperCLOVA,不只用於自家企業級AI產品,還要讓它學會處理影像資訊。
圖片來源/Karol Majek的個人YouTube頻道
YOLOR模型開源後,也有不少開發者拿來實測。波蘭一位自駕車專家Karol Majek就用YOLOR D6模型打造路況即時監測系統,並將釋出監測結果影片。模型不僅能監測車輛、行人,連右方角落容易忽視的行人包包都能偵測
目標一致,但設計思維略有不同
雖然Transformer和YOLOR兩大模型都要挑戰共同的多模態問題,但彼此的設計思維截然不同。
Transformer模型的參數動輒數十億,甚至達到數百億個,需要非常龐大的運算資源,才能訓練出預訓練模型,因此成為大型企業才有財力發展的技術,而大多數人,只能使用已經做好的預訓練模型。可是,也不是人人都敢放心用預訓練模型,臺灣曾有家金控,擔心這些大企業的預訓練模型,使用的訓練資料存有版權疑慮,只得斥資自行從頭訓練模型。
但YOLOR的出發點就不同了。它瞄準AIoT場域,從設備硬體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來挑戰同樣的多模態需求。倘若能成功,YOLOR就能有別於科技巨頭靠財力堆疊Transfomer模型的作法,走出另外一條更多人可以負擔得起的多模態發展新方向。
「Transformer和YOLOR要解決的問題很類似。」王建堯解釋,Transformer架構有個很重要的技術,也就是嵌入(Embedding),專門用來將特徵映射到空間中。
「這個概念與統一表徵很像,」王建堯繼續說,如果能將嵌入特徵納入到統一表徵中,「其實任何架構都能實踐多模態AI,」他直言。在前往多模態AI的路上,王建堯看到了一道通往終點的曙光。
熱門新聞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4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9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