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AWS

業務橫跨歐洲、中東及非洲的宏碁泛歐營運總部,2019年時評估自身資訊基礎建設,已無法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因而決定調整IT投資策略,大力擁抱雲端,不只搬遷了3套核心交易系統上公有雲,還大動作導入2套SaaS服務,來簡化IT維運工作,以及借助雲端資源的擴充性,消化交易負載高峰的流量。

近日,宏碁對外分享當時決定上雲決策關鍵,以及2年來,他們如何一步步搬遷各項系統上雲,擴大採用雲端服務,希望有一天能取代自家兩座歐洲資料中心。

宏碁泛歐營運總部原先採自建機房的方式,於瑞士和義大利兩國都設有自有資料中心,來支援歐洲、中東和非洲(簡稱EMEA)市場各項業務的系統和服務。2019年時,因應業務發展,宏碁希望增加資訊系統的彈性,改善安全監控的能力和資料備份的效率,然而,若要升級自有資料中心來提升整體IT服務的速度,考驗重重。

宏碁泛歐營運總部資訊長暨財務長石太基,點出EMEA營運總部擁抱雲端技術的3大考量。首先是網路連線的考量,EMEA營運總部業務橫跨25國,原先依靠著專屬網路,連結逾35處辦公室與資料中心,再連結網際網路。石太基表示,各個國家的資訊基礎建設成熟度不同,傳統專屬網路連線速度無法配合宏碁業務的新需求。

其次,瑞士和義大利這兩座資料中心的基礎設備,已逼近使用年限,所用的作業系統也相當老舊。要持續使用,石太基表示,需升級整體系統和設備,然而升級成本昂貴。考量需投入龐大資源翻新資料中心,才能滿足業務發展需求,成為促使宏碁決定大規模上雲的關鍵理由。

另外,宏碁在歐洲招募IT人才困難重重。石太基表示,相比亞洲、美國,特別是臺灣,不管是企業一直將資通訊領域列為主要投資項目,或是政府持續從教育面培養資通訊人才,歐洲因產業發展特性,缺乏資通人才,他進一步道,近年歐洲各國才調整政策,積極進行數位轉型,導致人才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宏碁評估需採用新技術和基礎架構之後,才能吸引人才。

宏碁泛歐資訊團隊的上雲計畫,不只要改變IT基礎架構,也得調整系統涵蓋範圍,更要協助使用者採用新技術。石太基表示,這項計畫具前瞻性,但也有風險,需獲得管理層的支持。

因此,他帶著資訊團隊花了5周,預演整體雲端轉型計畫的內容,舉行了一場4小時的研討會,向管理層詳細說明計畫,以及可能需投入的技術導入金額,最終,獲得高層一致同意,正式展開上雲之路。石太基表示:「溝通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推動下一次改變的機會。」

過去24個月,宏碁泛歐總部資訊團隊已將3套核心交易系統,搬遷上公有雲,其中包含負責EMEA市場電商業務的交易平臺,以及用來管理EMEA市場供應鏈、顧客、訂單的ERP系統。除此之外,資訊團隊還導入兩套SaaS服務,一套是用於處理電商業務後端作業的平臺,另一套則是支援IT維運人員協作的平臺,供散落35個辦公室的IT人員,可共同合作以即時回應使用者需求。

搬遷已運作逾20年ERP系統上雲,資訊團隊遭遇兩大挑戰

宏碁泛歐營運總部ERP系統上雲過程中,宏碁集團系統及雲端管理經理Pietro Rossi表示,團隊遭遇了兩大挑戰。首先是基礎架構一致性的挑戰,搬遷工程進入概念驗證階段後,發現必須大量修改基礎架構,整個上雲工程總計超過700項基礎架構設計的更改。Pietro Rossi表示,每次更改若以手動方式進行,都會面臨錯誤發生的可能性。

後來,資訊團隊用自動化處理工具AWS Cloud Formation,推動基礎架構即程式碼(IaC),提高基礎架構的一致性,降低錯誤率,同時,通過該雲端工具,取得歷史修改日誌記錄,以建立與生產環境相符的測試環境。

除了面對基礎架構一致性的考驗,資訊團隊在重構應用程式的過程中,更遭遇無法擷取程式碼的挑戰。因舊有ERP系統運作超過20年,應用系統缺少了不少特定的檔案或日誌記錄,甚至不少程式碼中直接寫死處理伺服器主機名稱,然而,資訊團隊希望不再參考本地端既有系統,避免因本地端的後端伺服器關閉後,無法執行參考。

所以,團隊利用DNS網路服務Route 53解析程式日誌,追蹤所有連結本地端系統的DNS連線,來進行驗證,判斷連線請求是實際要處理的請求,或者只是對傳統伺服器的參考呼叫。Pietro Rossi表示,一旦確認連線是對傳統伺服器的參考呼叫,便會更改應用程式內的硬編碼主機名稱,透過重構應用程式堆疊,來解決問題。

搬遷ERP系統上雲後,宏碁資訊團隊的維運工作量大幅減少,也能夠借助雲端擴充性來提升負載高峰期間的工作效能。為了降低上雲的費用,Pietro Rossi說明,夜間還會停用ERP系統。根據宏碁內部統計,整體ERP雲端系統基礎架構成本,約為應用程式總收入的0.015%。

石太基則提到,原先IT每逢黑色星期五等大型促銷活動時,都會面臨資源規畫的考驗,如今,電商交易平臺搬上公有雲後,借助雲端服務可彈性擴充的特性,系統能有效地處理負載峰值。2019年,系統正式上雲後,便順利承載當年緊接而來黑色星期五的整體流量。

此外,相比於本地端環境作業,資訊人員現於雲端環境部署新程式、更新系統或是備份資料,都明顯快很多。石太基表示,原先需要1到2周安排,如今,縮短至最快3小時內,就可以完成作業,「整體程序效率的提升,非常明顯。」

擁抱新技術的道路上,如何持續追蹤技術投資內容,石太基強調,企業須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科技架構藍圖,持續檢視資訊科技投資的內容,以確保技術與業務發展方向吻合,才能持續創造公司及品牌的價值。文⊙黃郁芸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