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社
網路戰爭已經是無煙硝的戰爭,面對世界各國積極成立各種網路作戰部隊,就是希望可以在國家級網軍的戰爭中,取得相對優勢的地位。對此,臺灣不僅在2017年7月正式成立第四軍種:資通電軍,也透過各種建教合作方式,積極培養臺灣資通電軍的作戰實力。
日前由美國出面,邀請全世界其他13個友好國家所舉辦的「國際虛擬網路安全競賽」,臺灣組成4支隊伍參賽,不僅在54支隊伍中奪冠,其他代表臺灣參賽的隊伍,也都獲得前十名的好成績。
國防部長嚴德發接見代表臺灣參賽的隊伍,肯定臺灣資通電軍長期以來培訓的網路攻防實力;國防部副參謀總長李廷盛中將更表示,為了提升資通電軍的人才培育能量,更提出「寓兵於民」的政策,將具有網路資安專長的國防役官兵,在基本的軍事訓練後,便送到資通電軍一起受訓,結訓後,有志者可以留在軍隊,其他相關人才也可以回歸社會和產業,打造良性的資安人才培訓循環。
臺灣代表隊不僅奪冠,全都在前十名內
為了交流切磋,美國此次舉辦的「國際虛擬網路安全競賽」,多是邀請各國資通電軍高手組隊參賽,參賽國家包括愛沙尼亞、法國、德國、以色列等共計14個國家;比賽的題目類型則包括常見的逆向工程、弱點或漏洞分析、加解密、鑑識以及綜合類型。各國最多可以派出4支參賽隊伍,代表臺灣參賽的4支隊伍,分別集結來自資通電軍、國防大學、中科院和陸軍等單位的資安高手,當然也有其他由軍中培育出來的高手聯合參賽。
此次參賽的臺灣隊伍,除了在54支隊伍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外,其他還分別獲得第四名、第六名和第七名的好成績;其他獲得前十名隊伍的國家,包括:第二名的德國隊,第三名美國隊,第五名荷蘭隊,第八名法國隊,第九名新加坡隊和第十名巴西隊。
嚴德發接見臺灣隊代表時指出,高舉資安即國安的政策方針下,國軍近年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育網路作戰人才、提升網路作戰能力,希望藉由類似的網路競賽經驗,能夠吸取國外針對網路安全相關人才的訓練模式,也培訓網路攻防能力及各國網路戰發展能量等,進而提升理工學院資安教育訓練中心培訓總能。他也希望參賽選手可以透過定期研討和心得交換方式,發揮統合能量,進而研發相關工具,達到超敵勝敵的目標、鞏固國家安全;而在推動網路作戰相關工作時,不僅要掌握外界新知、充實自我技能,也要可以和世界資訊接軌,提升國家網路安全整體能量。
透過寓兵於民方式,打造培育資安人才良性循環
戰爭型態多變,運用各種高科技武器和技術的作戰方式也成為常態。根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中第24條的「科技動員準備」,為了做到強化國防科技能量,科技人才支援軍事勤務,也制定了《科技人才支援軍事勤務辦法》,希望在面對各種可能的戰爭型態及對象,進行精確的估算與準備,並透過各種快速運作的標準作業程序,掌握相關科技物資與人才資源,一旦面臨戰爭或緊急狀態,可以精準掌握並立即徵用動員。
在《科技人才支援軍事勤務辦法》定義的十種科技人才範圍,資訊科技人才就是其中一項。李廷盛坦言,資訊和資安是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但許多資工、資管科技的畢業生或是資安專業人才,經常會面臨到像是台積電、和碩等高科技業者的磁吸效應,相關人才都被高科技業者吸走了,也讓其他許多產業,同時面臨很大的資安人才缺口。
臺灣在打造資通電軍初期,為了培養各個層級的資安專業能力,李廷盛表示,剛開始,透過和臺大、清大、交大以及臺科大的建教合作,提升官兵的資安技術和管理能力;也鼓勵官兵和軍校生透過參加各種網路競賽,例如神盾盃等,提升相關的資安攻防能力。
不過,他也承認,以前對於科技動員的作法經常是名不符實,動員的科技人才經常無法符合所需技能,因此,他開始思考,怎麼讓資安人才的培訓和軍方的需求結合,進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李廷盛指出,軍民一體的「寓兵於民」政策,也可以落實在資通電軍的資安人才培訓。他進一步解釋,以前的義務役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經歷二年的軍事操練,許多個人專長無法派上用場,甚至退步,也讓許多專業人才視當兵為險途。
現在的國防役從以前的兩年改成四個月,為了不讓資安專業人才的專長退化,李廷盛說:「國防部開始思考採用寓兵於民的資安人才培育方式,目的就是讓官兵和產業社會的資安人才接軌,可以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也就是說,四個月的國防役,除了剛開始一個月做基本的軍事操練外,接下來,就會將資安專業人才派到資通電軍受訓,透過彼此的切磋交流以提升資安技能,更透過團隊合作方式以培養團隊默契。「目前這種寓兵於民的資安人才培育方式,已經做到第三梯次,平均每梯次受訓人數都在四十人上下。」他說。
雖然退伍後,絕大多數的專業人才就回到社會和各個產業,僅有極少數的專業人才會留在軍中,但李廷盛認為,這些資安專業人才在受訓期間和資通電軍有合作默契,未來,一旦軍方需要動員相關的資安人才提供協助,有先前的合作經驗作為基礎,動員的人才更能滿足國家的需求。
熱門新聞
2024-10-14
2024-10-13
2024-10-13
2024-10-11
2024-10-14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