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控、彰化銀行、凱基銀行、華南銀行、第一金人壽、和泰產險、營建署、鼎鼎聯合行銷、遠傳電信、中華電信等,這幾家都是近2年積極展開IT現代化大轉型的臺灣企業或政府機構,而且不約而同地,這些臺灣大企業所擁抱的IT技術,大多聚焦在容器、微服務、上雲、DevOps的相關技術或產品。當然不只有這些公司,早在今年年初的iThome 2019 CIO大調查發現,早就開始推動數位轉型的臺灣大型企業中,已有2成企業擁抱容器和微服務架構。甚至,金融產業更是積極,近3成企業已經開始或決定將擁抱微服務。
到了2019年底的企業雲端大調查結果,更反映出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之一就是上述技術,21.6%臺灣企業為了上雲,有意採用微服務架構,18.7%則想用Container技術。高度雲端化企業中,更有45.7%明年要導入雲端CI/CD、28.6%要採用更多Container。
容器、微服務、DevOps這些技術通通指向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雲端原生(Cloud Native)架構,而上述提到的那一群臺灣企業,就是開始邁向雲端原生架構的臺灣企業,而且不只有這些,雲端原生架構早就是臺灣網路公司、新創公司的必備基礎設施,沒有第二選擇,只有導入深度和廣度的差別。
雲端原生一詞,最早可以是2015年VMware旗下Pivotal公司提出來,當時強調的雲端原生特徵是,微服務架構、自助式服務、敏捷架構、API化、12因素的設計,尤其要拆解過去、傳統的大型單體應用系統(Monolithic)的架構。
雲端原生這個概念雖然獲得不少網路科技公司的青睞,但真正擁抱這個架構的傳統企業卻不多,關鍵就是相關的技術和商用產品並不多。隨著上雲逐漸成為企業資訊架構的新選擇,三大公有雲龍頭AWS、Azure和GCP逐漸吸引了大量新創和老企業、大公司的採用,上雲成了企業基礎架構的可行選項。
再加上Docker所帶動的容器浪潮,以及隨後發展出來的Kubernetes,讓不同公有雲、甚至是混合雲之間有了一套可以互通、共用的執行和部署環境,也就是K8s,連前一代壟斷企業基礎架構平臺的虛擬化龍頭VMware,都在今年自家年度大會上宣布,下一代核心產品虛擬化平臺vSphere,將會改用Kubernetes重新打造。
VMware這次大改版,不是披上Kubernetes外套的拉皮工程而已,而是真正砍掉重練的新設計,vSphere改將VM平臺,部署到Kubernetes上來執行。vSphere徹頭徹尾地變成了一個Kubernetes應用。
不只VMware,IBM也重新用Kubernetes改造了自家雲端平臺,甚至重金買下紅帽,就是看上Kubernetes平臺產品OpenShfit,未來在混合雲架構上的關鍵角色。連Google都用Kubernetes開發了一套落地的私有雲產品,而微軟則挖角Kubernetes創辦人之一來發展自家的Azure雲端平臺。
這些雲端原生相關技術和平臺的成熟,才真正讓雲端原生架構,可以實踐到企業商用市場中。
力推Kubernetes的CNCF組織全名就是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雲端原生計算基金會),觀察雲端原生架構的發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從CNCF的雲端原生技術地圖(Cloud Native Landscape)。
雲端原生產品市場規模近8兆美元
在這份技術地圖上,整理了361個雲端原生技術專案和產品,其中不少也有商用等級的企業版產品。CNCF基金會估計,投入這些產品的創投資金,超過了47.6億美元,但創造出來的整體市場規模,達到7.98兆美元的驚人規模,這也反映出,採用雲端原生架構和技術的市場規模,這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成熟技術市場,而不是新興市場。
從分類上,更可以看出雲端原生技術的發展逐漸邁向高度分工專業化,從資料庫、串流和訊息平臺、應用定義和部建、持續整合開發、排程和調度、協調和服務探索、RPC、服務Proxy、API閘道器、服務網格、資安和法遵、金鑰管理、監控、Logging、追蹤、混沌工程、Serverless等,以及最核心的平臺類技術、包括了開源K8s版本、K8s託管服務、K8s安裝軟體、PaaS服務等。這個地圖和產品清單,也可供企業一窺有哪些關鍵技術和產品,作為擁抱雲端原生架構導入的參考。
這麼多選擇,從哪裡開始著手?CNCF更提供了一份雲端原生上手地圖(Cloud Native Trail Map),整理出企業邁向雲端原生架構的10個階段,列出可採取的行動建議和推薦先導入的產品或專案,讓企業一步步循序漸進。這個地圖,也正是許多網路公司或大型企業邁向雲端原生架構的重要參考之一。技術成熟,商用產品到位、市場成形,企業想要擁抱這個IT現代化的新架構,也就不難跨出第一步了。
熱門新聞
2024-12-03
2024-11-29
2024-12-02
2024-12-02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