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調查局在證據保全領域上,率先引進區塊鏈技術並有創新的應用,除了將紙本鑑識報告電子檔的雜湊值(Hash Value)上傳以太坊區塊鏈的節點外,預計在今年年底,也會針對雲端取證,導入即時上鏈的「雲端取證資料上鏈」的新服務。而且,臺灣法務部調查局區塊鏈的應用,也在全球司法區塊鏈的應用上,寫下創新應用的新篇章。

勤業眾信資安科技暨鑑識分析中心執行副總曾韵指出,在證據蒐集、證據調查等領域,包括美國跟印度等國,都曾提過,希望可以引進區塊鏈保全證據類似概念,但真正做出來且正式落地的應用,法務部調查局目前是全世界第一。

區塊鏈因為參與節點的資料公開透明,可以使用較低的成本建立信任與資料可信度,勤業眾信集團董事萬幼筠認為,這是一個適合作為記錄保存的平臺。從民事及刑事訴訟的數位證物當中,如何完整表達相關的證據能力,也是檢察官能否順利起訴的重要關鍵。「因此,未來這類區塊鏈在司法應用的案例,只會越來越多。」他說。

區塊鏈具有透明度、信任、去中介化等五大特色

區塊鏈作為記錄保存平臺,具有透明度、信任、去中介化、智能合約,以及可稽核性等五大優點。萬幼筠解釋,透明度指的是,所有區塊鏈參與者可以看到加至鏈上的資料,增加透明度及高可用性,也就是證據要能在合格的實驗室進行交換,資料兩邊都要是一樣的。

在信任的面向上,即所有參與者共同持有相關的資料,運行相同的資料,都可以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因為透明化和信任的特性,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系統,可以實現傳統中介者提供的「去中介化」的功能,做到不被干擾的程度。

至於智能合約,指的是在區塊鏈上執行的一種應用程式,當滿足一組預先設定的條件時,即以合約所協議的交易內容執行應用程式;最後,在區塊鏈上包含所有寫入的交易資料,都是確實可被驗證、也不容易被更改或偽造,可以達到作為記錄保存平臺要求的可稽核性。

因此,法務部調查局也利用這樣的特性,研發出符合刑事訴訟法對於證據能力要求的區塊鏈新應用。萬幼筠認為,這些記錄交換的過程中,都可以強化記錄不可回溯及不可任意竄改的特性,透過將交易記錄寫入區塊中,然後串連(鏈)在一起,讓所有參與的節點共同分享及利用所有的交易記錄,就可以達到:提升進行資料傳輸及驗證的效率,並降低資料被私下竄改的可能性;同時,做到增加參與者互信的目的。

勤業眾信集團董事萬幼筠表示,由於區塊鏈技術平臺具有具有透明度、信任、去中介化、智能合約以及可稽核性等五大優點,也適合作為司法領域中的各種記錄保存平臺。

司法區塊鏈的各國應用多元

由於司法生態系成員複雜,除了傳統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和當事人之外,還有其他包括調查官、鑑定人、調解委員以及囑託鑑定機關等利害關係人。

不論是刑事訴訟或是民事訴訟的司法流程都有大致雷同的程序,從紛爭發生或其他情事有犯罪嫌疑開始,一路到偵查、起訴、訴訟進行及最後的裁判。

萬幼筠認為,不論刑事或是民事訴訟,假若能在任一個環節導入區塊鏈的技術,都可以達到共同預期的效益,包括:確保資料完整性及正確性;防止資料或證據受到竄改;增加流程透明度;更容易追蹤流程進度;以及加速及簡化流程。

從全球司法區塊鏈應用案例來看,萬幼筠簡略舉八個國家的應用案例。首先,加拿大因為虛擬貨幣訴訟的辦案調查需求,認證第一位區塊鏈專家證人;再者,美國商事法最發達的德拉瓦州,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記錄公司內部資料,具有法律效力,也有針對智財權保護提供解決方案的商務應用。

歐盟的瑞典,則利用區塊鏈做土地登記,知道土地前一手、後一手的土地持有人,可以消弭土地糾紛、加速行政流程。在歐盟當中,e化最深的愛沙尼亞,則透過E-Estonia計畫連結法院流程、檢警調、律師以及公民身分。而即將脫歐的英國,則透過將智能合約編入法律,藉由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技術,讓法律合約可以自動執行,或者是部分執行。

俄羅斯也將區塊鏈應用在智財權審判,運用區塊鏈技術儲存版權數據,防止版權爭議狀況,並為特定版權所有者提供驗證服務。

位於中東的杜拜,則成立全球第一個杜拜區塊鏈法院,幫助法院判決的驗證和即時共享文件,藉此實現有效的跨境執法。

至於鄰近我們的中國,在北京互連網法院,則應用區塊鏈(天平鏈)技術,確保訴訟全流程記錄、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證。

從案件發生到裁判出爐,區塊鏈都可帶來不同效益

每一個司法流程導入區塊鏈,都有立即可見的效益。萬幼筠表示,在司法流程的第一個階段,包括紛爭發生或其他情事有犯罪嫌疑時,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做到,訴訟需求還未發生前,可以將想要保護資料的雜湊值(Hash Value)先行上鏈,做到強化證據完整性,並有效防止吃案的狀況發生。

至於偵查階段,他指出,透過區塊鏈技術擷取事證、出具調查報告與補充案件相關資訊,可以強化證據監管鏈,並降低事證遭到人為竄改的可能性。來到起訴階段,萬幼筠認為,透過將起訴流程上鏈,可以將起訴書與證物併送,不僅能夠降低傳統遞送起訴狀的成本、提升流程效率,也可以確保證據完整性。

即便到訴訟進行時,區塊鏈技術依然可以發揮效益。因為,一旦有新發現事證的雜湊值(Hash)都可以持續上鏈外,也能夠確保訴訟過程中所有事證的完整性。等到最後裁判結果出爐階段,藉由區塊鏈技術就可以確保司法流程中,所衍生的各項文件、證據以及報告完整性。

從公鏈到聯盟鏈,都是可以評估的方向

曾韵表示,調查局目前使用的是以太坊的公鏈系統,所有鑑識報告的雜湊值都可以在以太坊的節點上查到。但她也說,要討論導入區塊鏈系統時,不僅要選擇適合的底層平臺,也要知道:誰可以讀取或寫入資料;要記錄哪些資料?資料是否需要不可竄改性?同時,必須要做到:如何管理單位的加密金鑰與電子憑證,並且要驗證資料有效性與正確性;此外,也要可以驗證智能合約的有效性與正確性;在落實有效監督流程運作與確保資料安全之餘,也必須做到與其他單位和系統的互動。

因此,曾韵表示,臺灣勤業眾信之前曾經推出證物監管的區塊鏈應用,但缺乏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投入,而該專案則轉移到全球勤業眾信作為內部證物監管的應用。

她也說,未來聯盟鏈為特定機構間的成員使用時,內部會先指定好一些節點作為主節點,並由這些主節點來協調機構間的共識。她強調:「未來聯盟鏈與多鏈並存技術,將會是未來企業組織導入區塊鏈的關鍵之一。」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